一种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78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一种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包括:轮辋、连接在轮辋侧面的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架上的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轮辋的内侧设有圆盘,支架和驱动组件分别与圆盘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布式驱动的电动汽车上,使得每个轮边电机结构都具备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能力。使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并未直接安装在轮辋内侧,既能避免产生难以解决的防水散热等技术难题,还能解决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的安装难题。再通过将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架上,从而降低簧下质量,提升车辆的动态行驶性能。提升车辆的动态行驶性能。提升车辆的动态行驶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化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动汽车高效节能与主动安全的目标,车辆行驶动力学控制装置一直是汽车工业研发的焦点。基于轮边或轮毂电机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有可控性好、传动链短、结构紧凑、车内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与传统内燃机车辆相比,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取消了变速器、差速器等复杂的传动系统,传动效率更高;而且各个车轮的驱动电机均能独立控制,通过电机转矩的合理分配,充分利用电机高效区间,并结合回馈制动策略,能够提高车辆的经济性。
[0003]目前轮毂电机的缺点是簧下质量和转动惯量大,对车辆的操控有所影响;电机功率受轮内空间限制,无法满足大功率的需求;轮毂电机制动时散热困难;其次是轮内密封和防水的问题难以解决等。轮边电机同样如此,受到簧下质量大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车辆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以解决现有分布式驱动的电动汽车簧下质量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包括:轮辋、连接在轮辋侧面的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架上的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
[0007]轮辋的内侧设有圆盘,支架和驱动组件分别与圆盘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布式驱动的电动汽车上,使得每个轮边电机结构都具备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能力。并且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并未直接安装在轮辋内侧,既能避免产生难以解决的防水散热等技术难题,还能解决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的安装难题。再通过将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架上,从而降低簧下质量,提升车辆的动态行驶性能。
[0009]进一步地,上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纵臂、连接在纵臂顶端的第一横臂、位于第一横臂下方的第二横臂以及连接在纵臂底部并与圆盘连接的支撑机构,第一横臂与转向组件配合,第二横臂与驱动组件配合。
[0010]本专利技术的纵臂起到连接和支承作用,第一横臂和第二横臂分别用于放置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支撑机构与圆盘连接的同时对纵臂提供一定的支撑力。
[0011]进一步地,上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电机以及与转向电机连接的涡轮蜗杆减速器,涡轮蜗杆减速器位于所述第一横臂的顶面。
[0012]本专利技术的转向电机和涡轮蜗杆减速器均位于第一横臂的顶面,使得涡轮蜗杆减速器可通过第一横臂带动整体支架和轮辋进行转动,并且还能降低轮边电机的簧下质量。
[0013]进一步地,上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横臂顶面的驱动电机以及与圆盘同轴连接的飞轮,飞轮和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驱动电机启动后,通过同步带带动飞轮进行转动,从而对轮辋进行驱动,并且飞轮还能起到了降速增扭的作用。
[0015]进一步地,上述飞轮与圆盘通过万向节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飞轮和圆盘之间设有万向节,使得支架转动时轮辋可随支架作相应的转动。
[0017]进一步地,上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纵臂底端下叉臂以及位于下叉臂上方的上叉臂,下叉臂与圆盘的底端连接,上叉臂与圆盘的顶端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叉臂设计,使得轮内空间大,从而方便安装制动系统。
[0019]进一步地,上述上叉臂和下叉臂之间设有弹簧,弹簧顶端与纵臂上靠近上叉臂的位置连接,弹簧底端与下叉臂靠近圆盘的端部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弹簧既能增强双叉臂结构的整体强度,还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0021]进一步地,上述下叉臂为三角形结构,顶角与圆盘连接,两个底角分别与纵臂连接。
[0022]进一步地,上述上叉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叉臂的一端同时与圆盘顶端连接,两个上叉臂的另一端分别与纵臂连接,弹簧的数量也为两个。
[0023]本专利技术使上叉臂和下叉臂分别与纵臂配合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有利于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布式驱动的电动汽车上,使得每个轮边电机结构都具备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能力。使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并未直接安装在轮辋内侧,既能避免产生难以解决的防水散热等技术难题,还能解决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的安装难题。再通过将转向组件和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架上,从而降低簧下质量,提升车辆的动态行驶性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的正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的剖视图。
[0029]图中:10

轮辋;11

圆盘;20

支架;21

纵臂;22

第一横臂;23

第二横臂;24

支撑机构;25

下叉臂;26

上叉臂;27

弹簧;30

转向组件;31

转向电机;32

涡轮蜗杆减速器;40

驱动组件;41

驱动电机;42

飞轮;43

同步带;44

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1]实施例
[0032]参照图1和图3,一种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包括:轮辋10、连接在
轮辋10侧面的支架20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架20上的转向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轮辋10的内侧设有圆盘11,轮辋10通过圆盘11分别与支架20和驱动组件40连接,使得支架20转动时,轮辋10可作相应的转动;驱动组件40启动时,也能通过圆盘11带动轮辋10旋转。
[0033]参照图2和图3,支架20包括:竖直设置的纵臂21、连接在纵臂21顶端的第一横臂22、位于第一横臂22下方的第二横臂23以及连接在纵臂21底部并与圆盘11连接的支撑机构24。第一横臂22与转向组件30配合,用于对转向组件30进行支撑,第二横臂23用于对驱动组件40中的个别部件进行支撑,第一横臂22和第二横臂23均位于支撑机构24的上方,从而降低本结构中的簧下质量,有助于提升车辆的动态行驶性能。
[0034]支撑机构24包括:连接在纵臂21底端的下叉臂25、位于下叉臂25上方的上叉臂26,下叉臂25与圆盘11的底端连接,上叉臂26与圆盘11的顶端连接,从而起到对圆盘11和纵臂21的连接作用。上叉臂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叉臂26与纵臂21配合形成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10)、连接在所述轮辋(10)侧面的支架(20)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20)上的转向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所述轮辋(10)的内侧设有圆盘(11),所述支架(20)和所述驱动组件(40)分别与所述圆盘(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包括:竖直设置的纵臂(21)、连接在所述纵臂(21)顶端的第一横臂(22)、位于所述第一横臂(22)下方的第二横臂(23)以及连接在所述纵臂(21)底部并与所述圆盘(11)连接的支撑机构(24),所述第一横臂(22)与所述转向组件(30)配合,所述第二横臂(23)与所述驱动组件(40)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30)包括:转向电机(31)以及与所述转向电机(31)连接的涡轮蜗杆减速器(32),所述涡轮蜗杆减速器(32)位于所述第一横臂(22)的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转向和独立驱动的轮边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横臂(23)顶面的驱动电机(41)以及与所述圆盘(11)同轴连接的飞轮(42),所述飞轮(42)和所述驱动电机(41)通过同步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更生杨蔡进张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