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挡变速电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65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两挡变速电动轮,包括驱动电机、两挡变速机构、壳体、轮辋和主轴,壳体包裹驱动电机和两挡变速机构,两挡变速机构包括行星齿轮组件、第一片式制动器和第二片式制动器,壳体内形成通向第一片式制动器的第一油路,主轴内设有通向第二片式制动器的第二油路,驱动电机的转子与行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轮辋与行星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启动的第一片式制动器和关闭的第二制动器使行星齿轮组件以一挡模式工作,启动的第二片式制动器和关闭的第一制动器使行星齿轮组件以二挡模式工作。本申请的电动轮有助于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并且实现了驱动系统的散热。热。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挡变速电动轮


[0001]本申请属于电动汽车驱动
,具体提供了一种两挡变速电动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排放和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问题,因此,低排放和低能源消耗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之一,采用电动轮驱动的电动汽车具有结构简单、传动链短、传动效率高的特点,在汽车上安装灵活,且能够有效提高车身空间利用率,极大改善传统中央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性能,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动汽车方向。
[0003]目前,汽车用电动轮有电机直接驱动或电机经固定减速比装置驱动两种方式,直接驱动电动轮要求驱动电机的恒转矩阶段输出的转矩增大,且在高速运行时需求功率大,因此直接驱动会增加对驱动电机功率需求,增大驱动电机的体积,从而增加驱动电机制造成本;经固定减速比装置驱动的电动轮不能很好利用驱动电机的高效率区域,灵活性较差,若驱动电机长时间工作在低效率区域,则会降低电池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纯电动汽车的整车使用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两挡变速电动轮,包括驱动电机、两挡变速机构、壳体、轮辋和主轴,所述壳体包裹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两挡变速机构,所述两挡变速机构包括行星齿轮组件、第一片式制动器和第二片式制动器,所述壳体内形成通向所述第一片式制动器的第一油路,以使第一片式制动器工作,所述主轴内设有通向所述第二片式制动器的第二油路,以使所述第二片式制动器工作,所述行星齿轮组件设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轮辋传动连接,以通过行星齿轮组件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给轮辋来驱使电动轮转动,启动的所述第一片式制动器和关闭的所述第二制动器使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以一挡模式工作,实现向电动轮的一挡动力传递,启动的所述第二片式制动器和关闭的所述第一制动器使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以二挡模式工作,实现向电动轮的二挡动力传递。
[0005]可选地,所述电动轮还包括盘式制动器,所述盘式制动器包括钳体和制动盘,所述制动盘与所述动力输出端和所述轮辋分别连接,以使所述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制动盘与所述轮辋传动连接,所述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以用于锁定所述制动盘。
[0006]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通向所述钳体的第三油路,以驱使所述钳体工作。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三油路关于所述主轴呈中心对称分布。
[0008]可选地,所述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二太阳轮、短行星齿轮、长行星齿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二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绕所述主轴转动,所述动力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太阳轮上,所述动力输出端设置在所述齿圈上,所述短行星齿轮和所述长行星齿轮的转轴均固定于所述行星架,所述短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
述长行星齿轮之间,所述长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齿圈之间。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片式制动器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行星架分别连接,启动的所述第一片式制动器制动所述行星架,所述第二片式制动器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行星架分别连接,启动的所述第二片式制动器制动所述第二太阳轮。
[0010]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与所述动力输入端一体成型。
[0011]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电机壳体和变速器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主轴与所述转子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主轴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之间设有第二轴承。
[0013]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内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001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前述的两挡变速电动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在电动轮内部设置两挡变速系统,使得电动轮能够根据实际行驶工况选择不同的挡位提供驱动力,增大了驱动电机调速及转矩的变化范围,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加速能力与爬坡能力,增加整车的动力性能,同时,使得驱动电机在高效率区间工作的机会增加,降低了电动轮汽车的电能消耗,使整车的续驶里程增加,提高整车的经济性能。并且,通过将驱动电机和两挡变速机构集成在壳体内,结构紧凑,优化了电动轮内部的空间利用,有助于减小电动轮的轴向尺寸及整体体积。另外,通过两个片式制动器控制行星齿轮组件的工作模式,能够实现驱动电机的动力两挡变换,且换挡过程无动力中断,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和驾驶的舒适性,而且,通过将两个片式制动器的制动油路分别设置在壳体内和主轴内,一条油路位于整个驱动系统的外部,另一条油路位于驱动系统的内部,两条油路能够对电动轮的驱动系统起到较为均匀散热功能,提高电动轮的使用安全性。
[0016]2、通过设置盘式制动器,并将制动盘与动力输出端和轮辋分别连接,使得动力输出端通过制动盘与轮辋传动连接,使得钳体制动制动盘就可以停止向轮辋的动力传递,从而在换挡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电动轮的停车制动功能,提升了电动轮的综合功能,提高了电动轮的适用性。
[0017]进一步地,通过将盘式制动器的第三油路设置在壳体内,能够与两个片式制动器的油路共同起到散热功能,提高了散热效果。并且,通过将第三油路与第一油路关于主轴中心对称分布,一方面,使得三条油路的位置分布合理,有助于优化机构,也便于壳体的制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0019]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部分电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2]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3]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主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壳体;11、电机壳体;12、变速器壳体;2、驱动电机;21、定子;22、永磁体;23、转子;3、两挡变速机构;31、行星齿轮组件;311、第一太阳轮;312、第二太阳轮;313、短行星齿轮;314、行星架;315、长行星齿轮;316、齿圈;32、第一片式制动器;321、第一钢片;322、第一摩擦片;323、第一活塞;324、第一复位弹簧;33、第二片式制动器;331、第二钢片;332、第二摩擦片;333、第二活塞;334、第二复位弹簧;4、盘式制动器;41、钳体;42、制动盘;5、主轴;6、轮辋;71、第一油路;72、第二油路;73、第三油路;81、第一轴承;82、第二轴承;83、第三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挡变速电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两挡变速机构、壳体、轮辋和主轴,所述壳体包裹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两挡变速机构,所述两挡变速机构包括行星齿轮组件、第一片式制动器和第二片式制动器,所述壳体内形成通向所述第一片式制动器的第一油路,以使第一片式制动器工作,所述主轴内设有通向所述第二片式制动器的第二油路,以使所述第二片式制动器工作,所述行星齿轮组件设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轮辋传动连接,以通过行星齿轮组件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给轮辋来驱使电动轮转动,启动的所述第一片式制动器和关闭的所述第二制动器使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以一挡模式工作,实现向电动轮的一挡动力传递,启动的所述第二片式制动器和关闭的所述第一制动器使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以二挡模式工作,实现向电动轮的二挡动力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挡变速电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轮还包括盘式制动器,所述盘式制动器包括钳体和制动盘,所述制动盘与所述动力输出端和所述轮辋分别连接,以使所述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制动盘与所述轮辋传动连接,所述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以用于锁定所述制动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挡变速电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通向所述钳体的第三油路,以驱使所述钳体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挡变速电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晋霞梁志豪温明星张超曾凡昌上官智翔王爱波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