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修侧冲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55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修侧冲的模具结构,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包括下模和上模,上模上设置有可左右直线移动的斜契机构,斜契机构的左侧端设置有冲孔镶块,斜契机构的右侧端设置有第一导向件;下模上固定设置有侧围支撑,侧围支撑位于冲孔镶块的下方;下模上还设置有可左右直线移动的第二导向件,第二导向件的移动路径中具有引导位和避让位;第二导向件处于引导位时,上模下行使得第一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配合,斜契机构在第二导向件的导向作用下沿着右侧移动;第二导向件处于避让位时,上模下行带着斜契机构竖直向下运动;通过对模具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设计,使得整个模具能够完成两种不同派生侧围零件的生产,满足车型更多的配置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修侧冲的模具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对车身侧围零件进行修边和冲压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代汽车外观造型越来越追求曲面流畅度,车身线条连续性,在外形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使人过目不忘;这样的环境要求下,目前侧围零件上的油箱孔更多的设计在零件的斜面上,油箱孔法兰安装面的边界就设置在油箱孔中,为保证法兰安装面边界的质量就要求利用斜契机构进行侧修边。
[0003]为满足更多客户的市场需求,同款汽车追求更多的车型配置,比如某些新能源汽车配置有增程式和非增程式两种配置;这就要求汽车侧围零件对应有含油箱孔侧围和不含油箱孔侧围两种派生零件参见图1

图2;目前的设计中,模具还多采用分别制造的方式,比如增程式配置的侧围零件使用一套模具,非增程式配置的侧围零件使用另一套模具,这样处理方式使得生产制造成本变高,同时生产效率也有一定程度地降低;因此要求在一套模具上同时满足两种派生侧围零件生产的要求随之提出,如何实现模具的共用同时实现快速高效的切换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结构,通过对传统的侧冲模具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实现对两种派生侧围零件进行冲孔生产,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6]一种侧修侧冲的模具结构,包括下模和可相对于所述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
[0007]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斜契机构,所述斜契机构可在所述上模上壳左右直线移动,所述斜契机构的左侧端设置有冲孔镶块,所述斜契机构的右侧端设置有第一导向件;
[0008]所述下模上固定设置有侧围支撑,所述侧围支撑位于所述冲孔镶块的下方;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可左右直线移动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移动路径中具有引导位和避让位;
[0009]所述第二导向件处于引导位时,所述上模下行使得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配合,所述斜契机构在所述第二导向件的导向作用下沿着右侧移动;所述第二导向件处于所述避让位时,所述上模下行带着所述斜契机构竖直向下运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均为呈V型结构的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件的V型槽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导向件的V型型面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V型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件的V型槽与所述第二导向件的V型型面配合以实现对与所述斜契机构的斜向导向。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固定在第一驱动器的驱动端以相对于所述下模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导向件固定在所述驱动座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限位止挡件,所述限位止挡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移动路径中,所述限位止挡件用于与所述驱动座抵接配合以保证所述第二导向件处于引导位时的稳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止挡件为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所述支撑块连接使得所述支撑块可上下直线运动;所述支撑块伸出时阻挡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移动路径,使得所述第二导向件处于引导位时所述驱动座与所述支撑块抵接;所述支撑块回缩时使得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移动路径畅通,便于所述第二导向件向着避让位移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斜契机构通过滑块组件与所述上模活动连接,所述上模的一端还设置有氮气弹簧,所述氮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斜契机构、上模抵接连接,所述斜契机构通过所述氮气弹簧与所述上模弹性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模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斜契机构的移动路径上用于限制所述斜契机构的移动范围。
[0016]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17]通过对模具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设计,尤其是设计具有引导位和避让位的第二导向件,使得整个模具能够完成两种不同派生侧围零件的生产,满足车型更多的配置需求;同时两种侧围零件生产适用同一套模具,对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和对于生产效率的改善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带油箱孔的侧围零件结构图。
[0019]图2为不带油箱孔的侧围零件结构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部分的平面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模部分的平面图。
[0022]图5为整体的模具结构的平面结构图。
[0023]其中:10下模、11侧围支撑、12第二导向件、13驱动座、14第一驱动器、15限位止挡件、16第二驱动器、20上模、21斜契机构、22冲孔镶块、23第一导向件、24氮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修侧冲的模具结构,利用该模具结构实现对两种不同结构的侧围零件(带油孔和不带油孔)进行修边操作,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0026]具体的,参见图3

图5,本方案提供的模具结构包括下模10和可相对于下模10上下移动的上模20,上模20相对于下模10的上下运动为模具结构的冲压修边提供了动力基础。
[0027]在上模20上设置有斜契机构21,斜契机构21可在上模20上壳左右直线移动,可以理解为斜契机构21活动设置在上模20上,具体的,在斜契机构21与上模20之间设置有滑块组件,斜契机构21通过该滑块组件实现了在上模20上的直线移动;在斜契机构21的左侧端
设置有冲孔镶块22,斜契机构21的右侧端设置有第一导向件23。
[0028]这里的冲孔镶块22主要用于实现对侧围零件的冲孔操作,而第一导向件23用于与第二导向件12进行配合,引导冲孔镶块22完成对侧围零件的侧向冲孔。
[0029]具体的,下模10上固定设置有侧围支撑11,该侧围支撑11位于冲孔镶块22的下方;下模10上还设置有可左右直线移动的第二导向件12,第二导向件12的移动路径中具有引导位和避让位;在第二导向件12处于引导位时,上模20下行使得第一导向件23与第二导向件12配合,斜契机构21在第二导向件12的导向作用下沿着右侧移动;第二导向件12处于避让位时,上模20下行带着斜契机构21竖直向下运动。
[0030]为了便于理解,这里针对有油孔的侧围零件和无油孔的侧围零件的具体生产步骤做详细的说明。
[0031]对于有油孔的侧围零件:
[0032]第一步:将初始侧围零件在机械手的作用下放置到下模10的侧围支撑11上,以保持随该侧围零件的稳定支撑和固定。
[0033]第二步:第二导向件12运动到引导位。
[0034]第三步:上模20开始下行,在下行过程中,第一导向件23开始与第二导向件12进行连接配合,并在第二导向件12的作用下使得斜契机构21开始右向运动;可以理解为此时的斜契机构21既向下运动又向右运动,即右下斜向运动。
[003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修侧冲的模具结构,包括下模(10)和可相对于所述下模(10)上下移动的上模(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0)上设置有斜契机构(21),所述斜契机构(21)可在所述上模(20)上壳左右直线移动,所述斜契机构(21)的左侧端设置有冲孔镶块(22),所述斜契机构(21)的右侧端设置有第一导向件(23);所述下模(10)上固定设置有侧围支撑(11),所述侧围支撑(11)位于所述冲孔镶块(22)的下方;所述下模(10)上还设置有可左右直线移动的第二导向件(12),所述第二导向件(12)的移动路径中具有引导位和避让位;所述第二导向件(12)处于引导位时,所述上模(20)下行使得所述第一导向件(23)与所述第二导向件(12)配合,所述斜契机构(21)在所述第二导向件(12)的导向作用下沿着右侧移动;所述第二导向件(12)处于所述避让位时,所述上模(20)下行带着所述斜契机构(21)竖直向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修侧冲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23)与所述第二导向件(12)均为呈V型结构的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件(23)的V型槽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导向件(12)的V型型面与所述第一导向件(23)的V型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件(23)的V型槽与所述第二导向件(12)的V型型面配合以实现对与所述斜契机构(21)的斜向导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修侧冲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0)上设置有驱动座(13),所述驱动座(13)固定在第一驱动器(14)的驱动端以相对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瑜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