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351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包括:S10,在其中一主墩上背向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上搭建临时支撑架;S20,将预先组拼好的钢桁梁结构整体可滑动的吊装在临时支撑架上;S30,将钢桁梁结构朝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滑移,使钢桁梁结构的前端悬挑,并在钢桁梁结构的尾端组拼节间构件;S40,重复S30,直到悬挑的前端长度大于或等于当前钢桁梁结构总长度的1/3后,将预先停靠在非航道区域上的浮墩移至悬挑的钢桁梁结构前端处,使其拖起钢桁梁结构;S50,继续重复S30中的操作,直到多次组拼后的钢桁梁结构为桁架结构后,将桁架结构顶推,直到桁架结构的前端落到另一主墩上时,进行落梁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减少对航道占用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还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还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桁梁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桁梁施工方法主要是将临时支撑架直接搭设在航道的上方,然后在临时支撑架的上方组拼钢桁梁,此过程需长时间的封航,对水运交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且搭设的支撑架长度与钢桁梁的长度一致,既浪费了材料,又耗费了时间和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的钢桁梁施工方法将临时支撑架直接搭设在航道的上方,使得在临时支撑架上组拼钢桁梁的过程中,需长时间的封航,对水运交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且搭设的支撑架长度与钢桁梁的长度一致,既浪费了材料,又耗费了时间和人力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所施工的钢桁梁为沿顺桥向方向架设的桁架结构,所述施工方法用于将所述桁架结构固定在位于通航航道之间的两个主墩上,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0,在其中一主墩上背向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上搭建临时支撑架,并在所述临时支撑架的两侧安装滑道,所述临时支撑架的长度为所述桁架结构长度的1/2~4/5;
[0006]S20,将预先组拼好的钢桁梁结构整体可滑动的吊装在所述临时支撑架的滑道上,所述钢桁梁结构为所述桁架结构的部分节间构件;
[0007]S30,将所述钢桁梁结构朝所述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滑移,使所述钢桁梁结构的前端悬挑2~4个节间构件后,在所述钢桁梁结构的尾端组拼与所述悬挑数量相同的节间构件;
[0008]S40,重复步骤S30,直到悬挑的节间构件数量大于或等于当前所述钢桁梁结构中总节间构件数量的1/3后,将预先停靠在非航道区域上的浮墩船舱内压水,使其下沉;然后将所述浮墩移至悬挑的钢桁梁结构前端处,抽去船舱内压水,使其上浮拖起所述钢桁梁结构的前端;
[0009]S50,继续重复步骤S30中的操作,直到多次组拼后的钢桁梁结构为所述桁架结构后,将所述桁架结构朝所述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顶推,所述浮墩随着所述桁架结构一起向前移动,直到所述桁架结构的前端落到所述另一主墩上时,移开所述浮墩,进行落梁工作。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钢桁梁施工方法,临时支撑架搭建在非通航区域,且搭建的临时支撑架长度小于桁架结构长度,在减少对航道占用的同时,还能节省搭建支撑架的材料,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浮墩移至悬挑的钢桁梁结构前端的第3个节间构件处时,抽去船舱内压水,使其上浮拖起所述钢桁梁结构的前端。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0013]在两个所述主墩的两侧分别间隔架设锚碇桩;
[0014]通过方向控制缆将所述浮墩与各锚碇桩相连,利用所述方向控制缆控制所述浮墩的运行方向。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0016]实时监控所述浮墩的运行方向,利用所述方向控制缆,稳定或纠正所述浮墩的运行方向。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包括:
[0018]利用汽车吊和浮吊船将所述钢桁梁结构的各个构件、吊运到所述临时支撑架上进行组拼;
[0019]按照所述临时支撑架的长度组拼所述钢桁梁结构,通过所述浮吊船将组拼好的钢桁梁结构吊装在所述临时支撑架的滑道上。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液压爬行器及滑靴将所述钢桁梁结构朝所述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滑移。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横移千斤顶将所述桁架结构朝所述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顶推。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50包括:
[0023]在两个主墩顶部分别安装落梁千斤顶,顶推后,当所述桁架结构的前端落到所述另一主墩上时,移开浮墩,安装支座,进行落梁工作。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一实施例中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意图;
[0025]图2是一实施例中临时支撑架的截面示意图;
[0026]图3是一实施例中钢管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一实施例中锚碇桩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8]图5是一实施例中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9]图6是一实施例中工况一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一实施例中工况二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一实施例中工况三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一实施例中工况四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是一实施例中工况五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是一实施例中工况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是一实施例中工况七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是一实施例中工况八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8]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所施工的钢桁梁为沿顺桥向方向架设的桁架结构,其施工方法主要是将该桁架结构固定在位于通航航道之间的两个主墩上。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不仅适用于小跨径的钢桁梁的施工,也适用于大跨径的钢桁梁的施工。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可知,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S50,详述如下:
[0040]S10,在其中一主墩上背向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上搭建临时支撑架,并在临时支撑架的两侧安装滑道,临时支撑架的长度为桁架结构长度的1/2~4/5。
[0041]在步骤S10中,为减少对航道占用的时间,本实施例将临时支撑架搭建在其中一主墩上背向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上,即在桥向方向上的非通航区域搭建临时支撑架;同时为节省搭建临时支撑架的成本,本实施例将搭建的临时支撑架的长度设置为小于所需桁架结构的长度。优选地,临时支撑架的长度为所需桁架结构的1/2~4/5,在节省搭建临时支撑架的成本的同时,还能减少组拼的次数,缩短施工工期。
[0042]其中,本实施例提到的非通航航道区域不仅限于非通航区域的河道,也可包括陆地。具体地,当其中一主墩与桥向方向上的陆地距离远小于桁架结构的长度时,搭建的临时支撑架可一部分在非通航区域的河道上,另一部分沿顺桥向方向延伸至陆上。
[0043]S20,将预先组拼好的钢桁梁结构整体可滑动的吊装在临时支撑架的滑道上,钢桁梁结构为桁架结构的部分节间构件。
[0044]在步骤S20中,可先利用汽车吊和浮吊船将钢桁梁结构的各个构件、吊运到临时支撑架上进行组拼;然后按照临时支撑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所施工的钢桁梁为沿顺桥向方向架设的桁架结构,所述施工方法用于将所述桁架结构固定在位于通航航道之间的两个主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在其中一主墩上背向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上搭建临时支撑架,并在所述临时支撑架的两侧安装滑道,所述临时支撑架的长度为所述桁架结构长度的1/2~4/5;S20,将预先组拼好的钢桁梁结构整体可滑动的吊装在所述临时支撑架的滑道上,所述钢桁梁结构为所述桁架结构的部分节间构件;S30,将所述钢桁梁结构朝所述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滑移,使所述钢桁梁结构的前端悬挑2~4个节间构件后,在所述钢桁梁结构的尾端组拼与所述悬挑数量相同的节间构件;S40,重复步骤S30,直到悬挑的节间构件数量大于或等于当前所述钢桁梁结构中总节间构件数量的1/3后,将预先停靠在非航道区域上的浮墩船舱内压水,使其下沉;然后将所述浮墩移至悬挑的钢桁梁结构前端处,抽去船舱内压水,使其上浮拖起所述钢桁梁结构的前端;S50,继续重复步骤S30中的操作,直到多次组拼后的钢桁梁结构为所述桁架结构后,将所述桁架结构朝所述另一主墩的桥向方向顶推,所述浮墩随着所述桁架结构一起向前移动,直到所述桁架结构的前端落到所述另一主墩上时,移开所述浮墩,进行落梁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通航航道钢桁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浮墩移至悬挑的钢桁梁结构前端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罡颉刘海生李金宝汪洋刘欢杨阳刘国骞刘国志张治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