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温方法及调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调温
,尤其涉及一种调温方法及调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调温大多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大部分利用冷媒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发生蒸发或凝结,从而引发周遭空气的温度的变化,现有的调温方法大多针对室内空调,对于移动式空调由于需要连接排风管因此活动范围受到限制。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910496867.3公开的一种无线移动式空调机组,其利用空气和蓄能材料模块对流换热,空气在与蓄能模块进行热交换时平均传热温差大,不可逆的能量损失大,难以保证持续的调温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方法及调温装置,旨在解决空气在与蓄能模块进行热交换时平均传热温差大,不可逆的能量损失大,难以保证持续的调温需求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调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接通电源,基于用户信息确定调温模式为调冷模式或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接通电源,基于用户信息确定调温模式为调冷模式或调热模式;S2:关闭分隔模块阻断蓄能腔和换能腔的连通,根据S1的调温模式,控制模块控制制能模块对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换能腔内空气升温或降温;S3:关闭蓄能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打开分隔模块连通蓄能腔和换能腔,使升温或者降温后的空气分别与蓄能腔内多个相变温度呈梯级变化的蓄能模块接触,从而对蓄能模块进行充热或充冷;S4:将蓄能模块移动到待调温位置,并利用控制模块确定预设温度;S5:打开蓄能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释能模块工作,使环境空气与蓄能模块之间进行热量交换;S6:检测环境空气温度是否达到预设值;S7:根据步骤S6的判断结果,当温度到达预设值时,控制模块控制释能模块停止工作;当温度未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模块控制释能模块继续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制能模块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顺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节流阀和第二换热器,步骤S2包括制冷过程和制热过程:在制热过程,控制模块控制制冷剂沿着压缩机、换向阀、第一换热器、节流阀和第二换热器循环流动;在制冷过程,控制模块控制制冷剂沿着压缩机、第二换热器、节流阀、第一换热器、换向阀循环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蓄能模块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包括若干排可拆卸安装于蓄能腔内部的蓄能棒,且相邻两排蓄能棒交错设置,从而在蓄能棒之间形成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热过程中,沿着蓄能过程中空气的流动方向,步骤S3中蓄能棒的材料分别为:相变温度为42℃
‑
44℃的月桂酸、相变温度为3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志钊,陈颖,陈健勇,徐政凯,黄锟腾,唐运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