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杆轴镦粗工艺流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柱形杆(管)件自动上料的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扭杆轴镦粗工艺流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属于机械加工上料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轨道车辆抗侧滚扭杆轴的毛坯制造通常采用两端镦粗的热锻工艺,以此来保证扭杆轴纤维流线的完整性,提高其耐腐蚀性和使用性能。而镦粗前需将杆件放置到加热轨道上,再传送进加热炉中进行加热,传统的上料形式为采用人工磁力吊的方式,从料框中将杆件吊运到加热轨道上,但这种上料方式常需两人配合完成,需花费大量人力,人工成本高,且受限于杆件毛坯重量与行车运行速度,吊运速度慢,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镦粗线引入自动化机械手后,由机械手代替人工转运吊运,并自制了新的料框,但机械手吊运前的上料准备工作依然主要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每次需要人工将抗侧滚扭杆轴逐根先摆放排列到物料框上,而且在机械手抓握位置必须是单独一根放置,才能便于机械手抓握。由于抗侧滚扭杆轴重达数八十公斤,人工摆放十分耗时费力。
[0003]2、每一框只能摆10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杆轴镦粗工艺流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架(100)和分送机构;在总架(100)上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取料架(3)和堆料架(1),所述分送机构设在取料架(3)和堆料架(1)之间的总架(100)上,能够将堆料架(1)上的扭杆轴分送至取料架(3),且每次只向取料架(3)分送一根扭杆轴(6);取料架(3)上有且只有一根待抓取的扭杆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杆轴镦粗工艺流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取料架(3)和堆料架(1)之间的总架(100)上设置有备料架(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杆轴镦粗工艺流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料架(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搁梁一(11)和右搁梁一(12),所述左搁梁一(11)和右搁梁一(12)均向前向下倾斜设置,在左搁梁一(11)和右搁梁一(12)前端均竖向向上对称设置有左挡柱一(13)和右挡柱一(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杆轴镦粗工艺流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架(2)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搁梁二(21)和右搁梁二(22),所述左搁梁二(21)和右搁梁二(22)均向前向下倾斜设置,在左搁梁二(21)和右搁梁二(22)前端均竖向向上对称设置有左挡柱二(23)和右挡柱二(24),左搁梁二(21)和右搁梁二(22)的后端分别与左挡柱一(13)和右挡柱一(14)的上端固定连接,且左搁梁二(21)和右搁梁二(22)的上表面分别与左挡柱一(13)和右挡柱一(14)的上端面在一个倾斜面上;所述备料架(2)上能够放置多根扭杆轴(6),放置的多根扭杆轴(6)的两端分别搁在左搁梁二(21)和右搁梁二(2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杆轴镦粗工艺流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架(3)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搁梁三(31)、右搁梁三(32),所述左搁梁三(31)、右搁梁三(32)均向前向下倾斜设置,在左搁梁三(31)、右搁梁三(32)前端均竖向向上对称设置有左挡柱三(33)、右挡柱三(34),左搁梁三(31)和右搁梁三(32)的后端分别与左挡柱二(23)和右挡柱二(24)的上端固定连接,且左搁梁三(31)和右搁梁三(32)的上表面分别与左挡柱二(23)和右挡柱二(24)的上端面在一个倾斜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杆轴镦粗工艺流程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送机构包括位于堆料架(1)前端下方的一级分送机构(4);所述一级分送机构(4)包括在堆料架(1)前端下方左右对称设置的一级左顶托组件和一级右顶托组件;所述一级左顶托组件包括具有升降件的一级左升降器和固定在升降件上的一级左托块(41),所述一级右顶托组件包括具有升降件的一级右升降器(42)和固定在升降件上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彦飞,熊超宇,杜方孟,王小臣,龙立志,廖利芳,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