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00124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包括储气单元、蓄能单元和补压单元,所述储气单元的一端管道连接第一电磁阀,另一端管道连接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接外界大气,所述蓄能单元管道连接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补压单元,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合并管道连接空簧组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储气单元调压空簧组件、蓄能单元补压空簧组件、补压单元补压蓄能单元等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空簧控制方案存在的能耗高、响应速度慢、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簧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空气弹簧作为一种常见的减震元件,广泛应用于车辆悬挂系统、工业设备减震系统等领域。机车空气弹簧系统是机车悬挂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机车的运行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性。由于车辆运行过程中存在乘客上下导致负载变化,路况变化导致颠簸、车身不水平等情况,因此需要对空气弹簧的压力进行增减,以保证车体平稳。

2、现有的空簧系统是依赖于空压机进行压力调节,大致结构是空压机输出压力到储压罐,储压罐通过管道阀门机构向各个空簧供压。由于整车的大量空簧是依靠同一套系统供压,因此存在压力损耗大、能耗高,输送距离长、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低,以及成本高等缺陷。

3、现有公开号为cn118850129a的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分散闭式供气方案,一定程度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仍旧存在缺陷。现有技术中采用了高压和低压分区的方案,实质上导致了压力的浪费。随着高压的降低和低压的增加,存在一个较大的区间不能利用气压差实现充放气功能。空压机需要频繁启动,依旧存在能耗高、响应速度慢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气单元、蓄能单元和补压单元,所述储气单元的一端管道连接第一电磁阀,另一端管道连接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接外界大气,所述蓄能单元管道连接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补压单元,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合并管道连接空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空簧组件的合并管道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单元包括储气罐和储气活塞,所述储气活塞可滑动的设于所述储气罐内,将所述储气罐隔断为储气腔和驱动腔,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气单元、蓄能单元和补压单元,所述储气单元的一端管道连接第一电磁阀,另一端管道连接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接外界大气,所述蓄能单元管道连接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补压单元,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合并管道连接空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空簧组件的合并管道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单元包括储气罐和储气活塞,所述储气活塞可滑动的设于所述储气罐内,将所述储气罐隔断为储气腔和驱动腔,所述储气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储气腔内储存第一气体,所述第一气体经所述第一电磁阀在所述储气腔与所述空簧组件之间循环,所述驱动腔为常压,并管道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簧自适应储补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单元包括蓄能罐和蓄能活塞,所述蓄能活塞可滑动的设于所述蓄能罐内,并将所述蓄能罐隔断为补压腔和蓄能腔;所述补压腔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补压单元,所述补压腔内储存第二气体,所述第二气体经所述第二电磁阀流向所述空簧组件,而转变为所述第一气体,或经所述第三电磁阀流向所述驱动腔,以推动所述储气活塞;所述蓄能腔内储存第三气体,所述第三气体用于推动所述蓄能活塞,所述蓄能腔设有充气口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段国奇庄征宇罗斌刘文松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