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宽频吸声体和轨道车辆用座椅的吸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9287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6
低宽频吸声体,由至少一个低宽频吸声单元组成,低宽频吸声单元由开有声波入射孔的密闭腔室和设置在密闭腔室中的吸声体组成,吸声体上开设消波调制通道,密闭腔室的声波入射孔与相应吸声体的消波调制通道相对设置,通过声波入射孔将声波导入消波调制通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入射孔、多孔吸声材料与消波调制通道的跨尺度多参数协同设计下形成阻抗协同耦合,实现吸波能耗,形成对低频噪声的有效吸收,多个低宽频吸声单元同步吸收声波形成多腔调谐共振,拓宽吸声频带,实现低频宽带高效吸声,设计低宽频吸声体中低宽频吸声单元的数量和每个低宽频吸声单元相对应的吸声频段,实现对低频宽带噪声的针对性吸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座椅的吸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宽频吸声体和轨道车辆用座椅的吸声方法,属于吸声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列车进一步提速,车内噪声值随着车速的提高也随之增加,直接影响到旅客乘坐和司机驾驶的舒适度。当列车高速运行时,车外的轮轨噪声、牵引设备噪声和气动噪声经过车体传播至车内,形成直达声和混响声,且经由地板底部传递的噪声占据主要成分。目前,对于轨道车辆车内噪声控制,主要在地板、顶板、侧墙等车体部位采用复合隔声结构、填充吸声材料、喷涂/贴敷阻尼涂料等措施,以阻隔噪声向车内传播。但这些降噪措施只能降低结构振动和直达声,不能降低车厢内部已经形成的混响声。此外,这些降噪措施对中高频的降噪效果比较显著,但对低频的降噪效果较差,因此经过车体隔离后,车内噪声以低频成分为主。而座椅作为轨道车辆内重要的吸声体,数量多,总吸声面积大,如有能提高其吸声性能,尤其是提高其低频吸声性能,可有效降低车内混响声及总噪声级,进而降低列车车内噪声。对于轨道车辆现有常规座椅,一般在座椅垫或靠背采用聚氨酯泡沫垫或有机硅泡沫垫进行吸声,其吸声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微观参数(孔隙率、流阻、曲折率、粘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低宽频吸声体,由至少一个低宽频吸声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宽频吸声单元由开有声波入射孔的密闭腔室和设置在密闭腔室中且由多孔吸声材料制成的吸声体组成,吸声体上开设消波调制通道,密闭腔室的声波入射孔与相应吸声体的消波调制通道相对设置,通过声波入射孔将声波导入消波调制通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宽频吸声体,其特征在于:由多个低宽频吸声单元并联组成,多个低宽频吸声单元的密闭腔室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腔体,组合腔体由腔盒、将腔盒内腔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子空腔的隔板和盖在腔盒上的面护盖组成,面护盖将子空腔封闭形成密闭腔室,面护盖上开设与子空腔对应的开孔形成密闭腔室的声波入射...

【技术特征摘要】

1.低宽频吸声体,由至少一个低宽频吸声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宽频吸声单元由开有声波入射孔的密闭腔室和设置在密闭腔室中且由多孔吸声材料制成的吸声体组成,吸声体上开设消波调制通道,密闭腔室的声波入射孔与相应吸声体的消波调制通道相对设置,通过声波入射孔将声波导入消波调制通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宽频吸声体,其特征在于:由多个低宽频吸声单元并联组成,多个低宽频吸声单元的密闭腔室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腔体,组合腔体由腔盒、将腔盒内腔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子空腔的隔板和盖在腔盒上的面护盖组成,面护盖将子空腔封闭形成密闭腔室,面护盖上开设与子空腔对应的开孔形成密闭腔室的声波入射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宽频吸声体,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密闭腔室的形状、横截面积和深度不相同,吸声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和厚度与相应的密闭腔室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宽频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声体由纤维类或发泡类吸声棉裁剪成型,每个低宽频吸声单元中吸声体上的消波调制通道的数量、截面形状、深度和排列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国涛周常荣颜猛郭福林陈雨豪丁行武林立钿周洲刘奇奇杨涛罗乐天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