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化学领域,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P2X受体是一种非选择性的ATP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即嘌呤能受体,可与胞外的ATP结合,这些ATP主要来源于受损或发炎的组织。该受体广泛表达在神经、免疫、心血管、骨骼、胃肠、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并参与心律和收缩力调节,血管张力的调节,伤害感受尤其是慢性疼痛的调节,射精时输精管收缩,排尿期间膀胱的收缩,血小板的聚集,巨噬细胞的激活,细胞凋亡以及神经元
‑
神经胶质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理过程。上述P2X受体包括七种同源性受体:P2X1、P2X2、P2X3、P2X4、P2X5、P2X6和P2X7,三种异源性受体:P2X2/3、P2X4/6、P2X1/5。
[0003]P2X3是P2X受体家族的一个亚型,选择性地表达在神经末梢的背根神经节、脊髓和脑神经元中,即中小直径的初级感觉神经元中。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其中,R1独立地为被1
‑
5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卤素、C1‑
C6烷基或
‑
O
‑
(C1‑
C6烷基);R2独立地为H、卤素或甲基;R3独立地为甲基或卤素;R4独立地为R
41
独立地为C1‑
C6烷基或C3‑
C6环烷基;R
42
独立地为被1
‑
5个氘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或被R
421
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或被R
421
取代的C3‑
C6环烷基;所述的被R
421
取代的C1‑
C6烷基或所述的被R
421
取代的C3‑
C6环烷基中,所述的R
421
取代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取代,所述的R
421
各自独立地为下列取代基:氰基、卤素、C1‑
C6烷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所述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环A独立地为未取代或被R
43
取代的4
‑
8元杂环烷基、或、未取代或被R
43
取代的6
‑
11元杂螺环烷基;所述的被R
43
取代的4
‑
8元杂环烷基或被R
43
取代的6
‑
11元杂螺环烷基中,所述的R
43
取代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取代,所述R
43
各自独立地为下列取代基:卤素、C1‑
C6烷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所述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环B为5
‑
8元杂环烷基或C3‑
C6环烷基;R5独立地为H、未取代或被R
51
取代的5
‑
8元杂芳基、所述的被R
51
取代的5
‑
8元杂芳基中,所述的R
51
取代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取代,所述R
51
各自独立地为下列取代基:被1
‑
5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卤素或C1‑
C6烷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所述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R
52
独立地为未取代或被R
521
取代的5
‑
8元杂芳基、未取代或被R
521
取代的C1‑
C6烷基、未取代或被R
521
取代的
‑
O
‑
(C1‑
C6烷基)、未取代或被R
521
取代的C3‑
C6环烷基、或、未取代或被R
521
取代的
‑
O
‑
(C3‑
C6环烷基);所述的被R
521
取代的5
‑
8元杂芳基、被R
521
取代的C1‑
C6烷基、被R
521
取代的
‑
O
‑
(C1‑
C6烷基)、被R
521
取代的C3‑
C6环烷基或被R
521
取代的
‑
O
‑
(C3‑
C6环烷基)中,所述的R
521
取代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取代,所述的R
521
各自独立地为下列取代基:被1
‑
5个相同或不同的卤素取代的C1‑
C6烷基、C1‑
C6烷基、卤素或氰基;当取代基为多个时,所述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
R
53
独立地为
‑
O
‑
(C1‑
C6烷基);且所述的式I所示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不包括下列化合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S)
‑2‑
((2
‑
(2,6
‑
二氟代
‑4‑
(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甲酸甲酯,(S)
‑2‑
((2
‑
(2,6
‑
二氟代
‑4‑
(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甲酸叔丁酯,(R)
‑2‑
((2
‑
(2,6
‑
二氟代
‑4‑
(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甲酸叔丁酯,(S)
‑
3,5
‑
二氟
‑
N
‑
甲基
‑4‑
(7
‑
甲基
‑3‑
((4
‑
丙酰基吗啉
‑2‑
基)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2‑
基)苯甲酰胺,(S)
‑2‑
((7
‑
氯
‑2‑
(2,6
‑
二氟
‑4‑
(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甲酸甲酯,(S)
‑4‑
(3
‑
((4
‑
乙酰基吗啉
‑2‑
基)甲基)
‑7‑
氯咪唑并[1,2
‑
a]吡啶
‑2‑
基)
‑
3,5
‑
二氟
‑
N
‑
甲基苯甲酰胺,(S)
‑4‑
(7
‑
氯
‑3‑
((4
‑
丙酰基吗啉
‑2‑
基)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2‑
基)
‑
3,5
‑
二氟
‑
N
‑
甲基苯甲酰胺,(S)
‑4‑
(3
‑
((4
‑
乙酰基吗啉
‑2‑
基)甲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2‑
基)
‑
3,5
‑
二氟
‑
N
‑
甲基苯甲酰胺,(R)
‑2‑
((2
‑
(2,6
‑
二氟
‑4‑
(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羧酸甲酯,(R)
‑
3,5
‑
二氟
‑
N
‑
甲基
‑4‑
(7
‑
甲基
‑3‑
((4
‑
丙酰基吗啉
‑2‑
基)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2‑
基)苯甲酰胺,(S)
‑2‑
((2
‑
(2,6
‑
二氟
‑4‑
(甲基氨甲酰基)苯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哌嗪
‑4‑
甲酸甲酯,3,5
‑
二氟
‑4‑
(7
‑
甲基
‑3‑
吗啉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2‑
基)苯甲酰胺,3,5
‑
二氟
‑
N
‑
甲基
‑4‑
(7
‑
甲基
‑3‑
(吗啉代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2‑
基)苯甲酰胺,(S)
‑2‑
((2
‑
(4
‑
((氰基甲基)氨甲酰基)
‑
2,6
‑
二氟苯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甲酸甲酯,(S)
‑2‑
((2
‑
(2
‑
(2,6
‑
二氟
‑4‑
(甲基氨甲酰基)苯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哌嗪
‑4‑
甲酸甲酯,(S)
‑3‑
((2
‑
(2,6
‑
二氟
‑4‑
(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哌嗪
‑1‑
甲酸甲酯,(S)
‑
N
‑
环丙基
‑
3,5
‑
二氟
‑4‑
(7
‑
甲基
‑3‑
((4
‑
丙酰吗啉
‑2‑
基)甲基)咪唑[1,2
‑
a]吡啶
‑2‑
基)苯甲酰胺,(S)
‑2‑
((2
‑
(4
‑
(环丙基氨甲酰)
‑
2,6
‑
二氟苯基)
‑7‑
甲基咪唑[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羧酸乙酯,甲基(S)
‑2‑
((2
‑
(2,6
‑
二氟
‑4‑
(甲基氨甲酰)苯基)
‑7‑
甲氧基咪唑[1,2
‑
a]吡啶
‑3‑
基)
甲基)吗啉
‑4‑
羧酸甲酯,(S)
‑2‑
((2
‑
(2,6
‑
二氟
‑4‑
(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
‑7‑
甲氧基咪唑并[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甲酸甲酯,(S)
‑
N
‑
环丙基
‑4‑
(3
‑
((4
‑
(2,2
‑
二氟乙酰基)吗啉
‑2‑
基)甲基)
‑7‑
甲基咪唑并[1,2
‑
a]吡啶
‑2‑
基)
‑
3,5
‑
二氟苯甲酰胺,(S)
‑2‑
((2
‑
(2,6
‑
二氟
‑4‑
(甲基氨甲酰)苯基)
‑7‑
甲基咪唑[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羧酸环丙酯,(S)
‑2‑
((7
‑
甲基
‑2‑
(2,3,6
‑
三氟
‑4‑
(甲基氨甲酰)苯基)咪唑[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羧酸环丙酯,(S)
‑2‑
((2
‑
(2,6
‑
二氟
‑4‑
(甲基磺胺基)苯基)
‑7‑
甲基咪唑[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羧酸甲酯,(S)
‑2‑
((2
‑
(4
‑
(环丙烷磺酰胺)
‑
2,6
‑
二氟苯基)
‑7‑
甲基咪唑[1,2
‑
a]吡啶
‑3‑
基)甲基)吗啉
‑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军,臧杨,李莉娥,杨成兵,
申请(专利权)人: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