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茉莉籽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22974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紫茉莉籽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紫茉莉籽粉,其粒度分布满足Dv(50)≤5μm,其比表面积≥800m2/kg。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紫茉莉籽粉,粒度较常规超微粉粒度更小,亲肤性好,控油,易涂抹,且涂抹后肌肤更为细腻、光滑、涂抹更均匀。涂抹更均匀。涂抹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茉莉籽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茉莉籽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肤品的功效与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遗传、环境污染、紫外线照射、不良的生活习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面部色斑、面部粗糙、衰老甚至一些皮肤疾病例如痤疮、粉刺等也成为困扰各个年龄层人群的问题。
[0003]早期用于美白淡斑护肤品中的美白活性成分有汞类化合物、类激素和氢醌等,尽管其作用迅速,但长期使用会使皮肤保护屏障受损、水油平衡被打破、皮肤自我更新能力减弱。而如曲酸、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等美白剂也具有安全隐患、稳定性不佳或功效显现不明显等缺点。
[0004]紫茉莉种子,曾在《红楼梦》中记载其作为玉簪粉底美容作用。紫茉莉种子,通过清洗、剥去外壳,内含白色粉体。目前,市面上所用的紫茉莉籽粉经常规去壳、磨碎后应用于护肤原料使用,因粉体粒径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刺激肌肤、亲肤效果差以及肤感不佳等问题。但若粉体粒度过细达到纳米级后,容易堵塞毛孔、经皮吸收后进入体内,这种影响皮肤正常生理功能的外源性物质可能打破皮肤平衡状态,通透性提高、选择性降低,破坏皮肤屏障功能(武晏屹,田硕,白明,等.基于皮肤功能特点的药物透皮吸收新思考[J].世界中医药,2020,015(003):361

363,368.),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基于此,开发一款粒度范围适宜,且温和、刺激性小,体验感及亲肤性好的紫茉莉籽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粒度较常规超微粉粒度更小的紫茉莉籽粉,其粒度范围、比表面积适宜,且用于护肤产品中具有温和、刺激性小、体验感及亲肤性好的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所述紫茉莉籽粉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所述紫茉莉籽粉在护肤产品中的应用
[0008]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紫茉莉籽粉,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Dv(50)≤5μm,比表面积≥800m2/kg。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1μm≤Dv(50)≤4μm。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2μm≤Dv(50)≤3μm。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Dv(50)可以是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Dv(90)≤50μm。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10μm≤Dv(90)≤40
μm。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20μm≤Dv(90)≤40μm。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Dv(90)可以是5.0μm、6.0μm、8.0μm、9.0μm、10.0μm、15.0μm、20.0μm、30.0μm、40.0μm,以及上述数值之间的点值。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Dv(10)≤1μm。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0.5μm≤Dv(10)≤1μm。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0.7μm≤Dv(10)≤0.95μm。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Dv(10)可以是0.55μm、0.6μm、0.65μm、0.7μm、0.75μm、0.8μm、0.9μm、0.95μm、1.0μm。
[0020]本专利技术中,Dv(10)表示所述紫茉莉籽粉在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1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v(50)表示所述紫茉莉籽粉在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5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v(90)表示所述紫茉莉籽粉在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9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紫茉莉籽粉粒径的全距值为5

30μm。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粒径的全距值可以是为8μm、10μm、12μm、15μm、18μm、20μm、22μm、25μm、28μm、30μm。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粒径的全距值为5

25μm。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建议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粒径的全距值为10

25μm。
[002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紫茉莉籽粉粒径的全距值分布窄,说明紫茉莉籽粉的粒径分布比较集中。本专利技术中,紫茉莉籽粉粒径的全距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26]全距值=(DV(90)

DV(10)),
[0027]其值越小,离散程度越小,反之,离散程度越大。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比表面积为800

2500m2/kg。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比表面积为800

2000m2/kg。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比表面积为1000

1500m2/kg。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的比表面积可以是900m2/kg、1000m2/kg、1100m2/kg、1200m2/kg、1300m2/kg、1400m2/kg、1500m2/kg、1600m2/kg、1700m2/kg、1800m2/kg、1900m2/kg,以及上述数值之间的点值。
[0032]本专利技术中,比表面积为重量比表面积的平均值。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紫茉莉籽粉通过将紫茉莉籽颗粒采用气流粉碎机优选QLM03型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得到。
[003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Dv(50)以及比表面积对于其在护肤品中的效果非常重要。将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Dv(50)以及比表面积等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使得其在护肤品中应用中特别是在控油方面和肤感体验方面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0035]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紫茉莉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提供紫茉莉籽颗粒;
[0037]S2:将所述紫茉莉籽颗粒进行脱壳处理和去包衣处理;
[0038]S3:将S2得到的经过脱壳处理和去包衣处理的紫茉莉籽颗粒进行分级筛分处理;
[0039]S4:将S3得到的经过分级筛分处理的紫茉莉籽颗粒通过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茉莉籽粉,其粒度分布满足Dv(50)≤5μm,其比表面积≥800m2/k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茉莉籽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1μm≤Dv(50)≤4μm;和/或所述紫茉莉籽粉的比表面积为800

2500m2/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茉莉籽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径全距值为5

3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紫茉莉籽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茉莉籽粉的粒度分布满足Dv(90)≤50μm。5.一种紫茉莉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紫茉莉籽;S2:将所述紫茉莉籽进行脱壳处理和去包衣处理;S3:将S2得到的经过脱壳处理和去包衣处理的紫茉莉籽颗粒进行分级筛分处理;S4:将S3得到的经过分级筛分处理的紫茉莉籽颗粒通过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S5:将S4得到的经过粉碎处理的紫茉莉籽颗粒进行筛分处理,得到所述紫茉莉籽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将所述紫茉莉籽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有停张卫红吕永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