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京田专利>正文

一种自定义住宅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76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36
一种自定义住宅单元,该自定义住宅单元包括依次平行分布的两条叠合的自定义带、两条叠合的联通带、一条服务带;所述自定义带,由侧墙和楼板围合连接形成;所述联通带,由所述服务带与两条自定义带之间的楼板围合形成;所述服务带,由侧墙、内部的墙、楼梯和楼板围合连接形成,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叠合的功能间、两个叠合的设备间、两条叠合的通道、一个楼梯间以及两个叠合的功能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住宅改造使用时,结构对空间利用的限制问题,提升了住宅单元的场景适应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在联通带两侧末端设置联通门,通过联通门,将联排的住宅单元联通合并,提升了住宅单元的拓展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定义住宅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自定义住宅单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年轻人涌进城市,对商业空间、办公空间的需求量大增,近年来,住宅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改造办公和商业等使用的情况,但由于住宅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时,已经设定了建筑的空间和结构,受结构的限制,改造使用时,难以适用办公、商业等使用场景。
[0003]自定义住宅单元,是一种既能适用于居住用途又能适用于办公和商业用途的可以自由定义使用用途的住宅单元。自定义住宅单元的两个自定义层,都可以通过对自定义带的设定,以及对功能间的设定,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将自定义住宅单元的自定义层设定为住宅、商业、办公室等多种不同的使用用途,住宅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加,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住宅改造难度大和改造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住宅建筑的用途单一,难以改造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使用场景转换顺畅、动线简单便捷的新型住宅产品。
[0006]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定义住宅单元,该自定义住宅单元包括依次平行分布的两条叠合的自定义带、两条叠合的联通带、一条服务带;
[0007]所述自定义带,由侧墙和楼板围合连接形成;
[0008]所述联通带,由所述服务带与两条自定义带之间的楼板围合形成;
[0009]所述服务带,由侧墙、内部的墙、楼梯和楼板围合连接形成,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叠合的功能间、两个叠合的设备间、两条叠合的通道、一个楼梯间以及两个叠合的功能间。
[0010]可选地,所述自定义住宅单元,每个自定义住宅单元包括两个自定义层,每个自定义层都有一条自定义带、一条联通带以及位于服务带的一个设备间、一条通道和两个功能间,两个自定义层由位于服务带的楼梯间联通。
[0011]可选地,所述的自定义住宅单元,平行于服务带、联通带、自定义带一侧的长度大于等于12米并小于等于25米,垂直于服务带、联通带、自定义带一侧的宽度大于等于7.5米并小于等于12米,自定义住宅单元一种优选的占地尺寸是长度12.5米宽度8米;
[0012]所述服务带的宽度大于等于2米小于等于2.8米,所述联通带的宽度大于等于1米小于等于1.2米,所述自定义带的宽度大于等于3.5米小于等于9米。
[0013]可选地,所述自定义住宅单元的每个自定义层的设备间与通道相连。
[0014]可选地,所述自定义住宅单元的每个自定义层的进入门位于该自定义层的走廊和通道之间。
[0015]可选地,所述自定义住宅单元的每个自定义层的设备间和楼梯间相对。
[0016]可选地,所述自定义住宅单元的自定义带临近街道。
[0017]可选地,所述自定义住宅单元的两条联通带位于服务带与两条自定义带之间,联通带两侧的末端设置联通门。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住宅单元中设置两条叠合的自定义带、两条叠合的联通带、一条服务带,通过设置服务带将功能空间中的服务类空间集成于住宅单元的一侧,进而形成无结构障碍的自定义带和联通带,并对自定义住宅单元的自定义带进行用途设定,住宅单元可以在多种不同的使用场景中自由切换,并将自定义住宅单元的联通带设置在自定义带和服务带之间,用于联通各个功能空间,提升了住宅单元的场景适应能力。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在联通带两侧末端设置联通门,通过联通门,将联排的自定义住宅单元合并使用,提升了住宅单元的拓展能力。
[0019]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0]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1]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定义住宅单元一层的示意性平面图;
[0022]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定义住宅单元二层的示意性平面图;
[0023]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定义住宅单元示意性结构轴测图;
[0024]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定义住宅单元的咖啡厅改造一层平面图;
[0025]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定义住宅单元的咖啡厅改造二层平面图;
[0026]图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定义住宅单元的办公室改造一层平面图;
[0027]图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定义住宅单元的办公室改造二层平面图;
[0028]图中:1服务带,2、4-联通带,3、5-自定义带,6、12、16、22-功能间,7、17-设备间,8、18-进入门,9、19-通道,10、21-走廊,11、20-楼梯间,13、15、23、28-联通门,14-客餐厅,24、25、26、27-卧室,29、32、35、36、37、39、40、42、45、47、48、49、50、52、55、56、57、58、59、60-侧墙,30、31、33、34、43、44、53、54-内部的墙,46-楼梯,38、41、51-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自定义住宅单元的平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住宅由服务带(1)、自定义带(3、5)、联通带(2、4)组成,该自定义住宅单元包括图1和图2两个自定义层;图1的自定义层包括走廊(10)以及分布于走廊(10)两侧的客餐厅(14)、功能间(6)、功能间(12),以及与走廊(10)相连的通道(9),以及和通道(9)相连的设备间(7);平图2的自定义层包括走廊(21)以及分布于走廊(21)两侧的卧室(24)、卧室(25)、卧室(26)、卧室(27)、功能间(16)、功能间(22),以及与走廊(21)相连的通道(19),以及和通道(19)相连的设备间(17)。在该实施例中:两条叠合的自定义带(3、5)、两条叠合的联通带(2、4)、服务带(1)依次平行分布,联通带(2、4)分别位于服务带(1)和自定义带(3)以及服务带
(1)和自定义带(5)之间;服务带(1)横向依次设置两个叠合的功能间(6、16)、两个叠合的设备间(7、17)、两条叠合的通道(9、19)、一个楼梯间(11和20)以及两个叠合的功能间(12、22);设备间(7)通道(9)相连,设备间(17)通道(19)相连;进入门(8)与通道(9)和走廊(10)之间,进入门(18)与通道(19)和走廊(21)之间;楼梯间(11和20)与设备间(7、17)相对;图1的自定义带(3)设置客餐厅(14),图2的自定义带(5)横向依次设置卧室(27、26、25、24);自定义带(3、5)临近街道。自定义住宅单元的两条联通带(2、4)两侧末端各设置一个联通门(12、17、24、31),联排的两个住宅单元的独立住宅,可以通过联通门(13、15、2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定义住宅单元,该自定义住宅单元包括依次平行分布的两条叠合的自定义带、两条叠合的联通带、一条服务带;所述自定义带,由侧墙和楼板围合连接形成;所述联通带,由所述服务带与两条自定义带之间的楼板围合形成;所述服务带,由侧墙、内部的墙、楼梯和楼板围合连接形成,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叠合的功能间、两个叠合的设备间、两条叠合的通道、一个楼梯间以及两个叠合的功能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定义住宅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自定义住宅单元包括两个自定义层,每个自定义层都有一条自定义带、一个条通带以及位于服务带的一个设备间、一条通道和两个功能间,两个自定义层由位于服务带的楼梯间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定义住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定义住宅单元平行于服务带、联通带、自定义带一侧的长度大于等于12米并小于等于25米,垂直于服务带、联通带、自定义带一侧的宽度大于等于7.5米并小于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京田
申请(专利权)人:刘京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