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相变储能
,特别是一种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热交换器通常是指一种含有全热换芯体的新风、排风换气设备。通过回收排气中的余热对引入的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可有效降低空调新风负荷,节省空调运行费用。然而,由于新风无法完全被处理到室内设计参数,室内空调系统依然需要担负大量的新风冷负荷或热负荷。此外,当室外温度太高或太低时,会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导致室内人员的不适。
[0003]夏季利用自然冷源为建筑供冷是目前常用的建筑节能措施之一。然而,自然冷源的最大不足在于具有显著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可利用时间。基于相变材料的相变储能技术有着储能密度大、储能过程中温度变化小等优点。相变材料与建筑通风系统相结合,借助风机在夜间将室外冷量储存在相变材料中,在白天将冷量释放出来冷却新风,可有效降低新风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延长可再生能源利用时间,提高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的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的新风进口连接有通至室外的新风进风管道,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出口连接有通至室内的新风出风管道,全热交换器的排风进口连接有通至室内的排风进风管道,全热交换器的排风出口连接有通至室外的排风出风管道;所述新风进风管道和新风出风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管道,排风出风管道和新风出风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二旁通管道,新风出风管道上还旁接有两端均与其连通的第三旁通管道,新风出风管道内设有在第三旁通管道两端之间的相变储能蓄冷装置,第三旁通管道内设有相变储能蓄热装置,排风出风管道内设有风冷换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内部设有热交换芯体;所述热交换芯体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风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风出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管道内设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一电动风阀;所述新风出风管道内还设有第二电动风阀、送风机和第三电动风阀,相变储能蓄冷装置位于第二电动风阀和送风机之间;所述排风进风管道内设有第二过滤网和第四电动风阀,所述排风出风管道内还设有排风机;第一旁通管道内设有第五电动风阀,第二旁通管道内设有第六电动风阀,第三旁通管道内设有第七电动风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换向阀和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排气口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相连;所述四通换向阀的一个端口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一个端口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风冷换热器相连,一个端口通过制冷剂管道与相变储能蓄冷装置及相变储能蓄热装置相连;所述节流装置的一端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风冷换热器相连、一端通过制冷剂管道与相变储能蓄冷装置及相变储能蓄热装置相连,所述第二相变储能蓄热装置和第二电磁阀串联后管路与所述相变储能蓄冷装置和第一电磁阀串联后的管路相并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管道位于室外一端设有室外新风口,室外新风口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排风进风管道位于室内一端设有室内排风口,室内排风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新风出风管道位于室内一端设有室内送风口,室内送风口处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排风出风管道位于室外一端设有室外排风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新风进风管道、新风出风管道、排风进风管道和排风出风管道的外侧四周均设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聚氨酯、聚苯乙烯、玻璃棉或橡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能蓄冷装置和第二相变储能蓄热装置均由多个互相平行的相变储能模块组成,所述相变储能模块采用相变材料镶嵌在金属板内,制冷剂管道在相变材料之间进行盘绕,相变储能模块之间留有5~20 cm间距形成空气通道;所述相变材料为无机水合盐、石蜡或有机
‑
无机复合相变材料;所述相变储能蓄冷装置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8~22℃,相变储能蓄热装置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6~30℃。
8.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热回收型相变储能新风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相变储能蓄冷装置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
m
,室内设定温度为T
set
,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外温度为T
amb,
,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为T
n
,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系统送风温度为T
o
,室内温度T
n
与室内设定温度T
set
之间的控制温差为
△
T ;(1)新风蓄冷模式:开启第二电动风阀、第五电动风阀和第六电动风阀,关闭送风机和压缩机的电源、第一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第四电动风阀、第七电动风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当T
amb
<T
m
时,开启排风机的电源,室外新风进入第一旁通管道,第一旁通管道出来的新风流经相变储能蓄冷装置冷却和凝固相变材料,将室外空气的冷量储存在相变材料中,相变储能蓄冷装置出来的新风通过第二旁通管道和排风出风管道排到室外,此外,当T
o
≤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明,王映东,蒋柱武,邱金友,苏君豪,覃治红,李凯尧,万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