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式复刚度装配型屈曲约束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30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限位式复刚度装配型屈曲约束支撑,包括:限位连接组件、外部约束组件、支撑内芯板组件。外部约束组件设在支撑芯板组件的外围,起到约束芯板使其屈服耗能作用;端部连接板中心部分使用螺栓与支撑内芯板连接,将结构梁柱中的能量传递到芯板中进行消耗;端部连接板两侧使用限位滑块与外部约束组件相连,通过设置端部连接板及外部约束组件延伸段的预留孔洞及限位滑块距离差值,起到连接作用及限制最大轴向位移作用,有效克服了普通屈曲约束支撑内芯板因地震作用过大、承受疲劳载荷、端部加劲肋焊接、开孔削弱等原因造成的支撑内芯板断裂失效的问题。支撑内芯板断裂失效的问题。支撑内芯板断裂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限位式复刚度装配型屈曲约束支撑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限位式复刚度装配型屈曲约束支撑,属于建筑结构的耗能支撑


技术介绍

[0002]地震往往以其巨大的能量输入引起地面的剧烈振动,从而引起建筑破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并给全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利用消能减震装置和技术可以吸收消耗结构中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保护主体结构和构件免遭损失,从而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0003]屈曲约束支撑一种常见的消能器,通常由支撑内芯板以及约束单元组成,其中,支撑内芯板主要承受轴向力作用,在小震时作为结构支撑为主体结构提供侧向刚度,在大震时因约束单元的抑制作用而在受拉或者受压时均能够达到屈服而不失稳破坏,因此作为消能器吸收消耗地震能量,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
[0004]但是,普通屈曲约束支撑存在以下不足:
[0005]①
支撑内芯板易断裂失效:支撑内芯板因中部耗能段屈服早于端部连接段的要求,在设计和制作时往往通过内核钢板中部耗能段开孔削弱或端部连接段焊接加劲肋板的方式使支撑内芯板薄弱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位式复刚度装配型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件:限位连接组件、外部约束组件、支撑内芯板组件;所述的限位连接组件包括:限位滑块(1)、端部连接螺栓群(7)、端部连接板(8)、端部连接垫板(9)、梁柱连接板(10);所述的外部约束组件包括:外部约束连接螺栓群(2)、止动塞(3)、约束板加劲肋板(4)、约束板(5)、约束板垫板(6);所述的支撑内芯板组件包括:内芯板加劲肋板(11)、内芯板(12);所述的限位滑块(1)包括连接螺栓、上下垫板和滑块;滑块两端呈半圆形,其长度与约束板预留孔(14)、约束板垫板预留孔(15)的长度之差为内芯板(12)最大轴向位移值,当内芯板(12)达到最大位移时,滑块与约束板预留孔(14)、约束板垫板预留孔(15)接触,有效分担轴力;滑块高度比约束板预留孔(14)、约束板垫板预留孔(15)的高度大,宽度比约束板预留孔(14)、约束板垫板预留孔(15)的宽度小,保证其能够滑动,不影响内芯板(12)在工作范围内屈服耗能;所述的上下垫板保证滑块在预留孔中滑动而不脱落;所述的端部连接板(8)为板状结构,其预留螺栓孔及滑块活动孔,通过端部连接螺栓群(7)连接内芯板(12),可实现传递轴力,使得内芯板(12)屈服耗能的作用,通过限位滑块(1)连接外部约束组件,可控制内芯板(12)最大轴向变形,有效分担轴力的作用;所述的端部连接垫板(9)为长方体结构,中部预留螺栓孔,其厚度为约束板(5)厚度与约束板及内芯板的间隙之和,主要起固定内芯板(12)端部的作用;所述的梁柱连接板(10)为板状结构,连接梁柱及端部连接板(8),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端部连接板(8)连接,通过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激婷王港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