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反向电压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15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反向电压电容器,属于电容器。包括外壳、阳极钽块、电解液以及阴、阳极引线,一端固定有阴极引线(10)、另一端由塞柱(6)密封的钽外壳(8)内装有阴极钽筒(2),套有绝缘下垫(3)的阳极钽块(1)安装在该筒内;插装在阳极钽块(1)内的钽丝(11)从塞柱(6)中穿出,并与阳极引线(9)固定对接;在阳极钽块(1)与阴极钽筒(2)之间的间隙填装电解液(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具有连续承受3~10V的反向电压产品无损坏的特性。可广泛用于电源的滤波电路中。(*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耐高反向电压电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容器的典型结构是在银外壳内封装阳极钽电容器,并直接以银外壳作为电容器的阴极。这种设计虽然简单,但存在以下缺陷当施加反向电压时,金属银会溶解在电解质中,并沉积在阳极表面;当再施加正向电压时,便会产生较大的漏电电流或造成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承受较大反向电压的耐高反向电压电容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外壳、阳极钽块、电解液以及阴、阳极引线,一端固定有阴极引线、另一端由塞柱密封的钽外壳内装有阴极钽筒,套有绝缘下垫的阳极钽块安装在该筒内;插装在阳极钽块内的钽丝从塞柱中穿出,并与阳极引线固定对接;在阳极钽块与阴极钽筒之间的间隙填装电解液。钽外壳的端口由玻璃绝缘体、钽管以及钽环所构成的玻璃绝缘子密封;从塞柱中穿出的钽丝穿过钽管与阳极引线固定对接,并将钽管的管口密封;在阳极钽块与塞柱之间装有垫片,在塞柱的外圈套有O型密封圈。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由于在传统电解电容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阴极钽筒,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电容器承受反向电压的能力,使电容器在连续承受大于3V的反向电压的情况下而不被击穿,可在高纹波电流下工作数千小时而不失效,大大地提高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阳极钽块1 阴极钽筒2 绝缘下垫3 电解液4 垫片5 塞柱6 O型密封圈7 钽外壳8 阳极引线9 阴极引线10钽丝11 玻璃绝缘体12 钽管13 钽环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附图中,在一端焊接有阴极引线10的钽外壳8内安装阴极钽筒2,该筒是由钽粉冲压成型、并经烧结后而形成的带有多微孔的筒状结构。筒内安装一端套有绝缘下垫3、另一端固定插装有钽丝11的阳极钽块1,该钽块是由钽粉冲压成型、并经烧结后而形成的带有多微孔的柱状结构。钽外壳8由绝缘的塞柱6密封,钽丝11从塞柱6中穿出并与阳极引线9焊接对接。阴极钽筒2的外表面与钽外壳8的内表面保持紧密接触,阳极钽块1通过绝缘下垫3与阴极钽筒2隔开而形成一定的间隙,在该间隙中填装电解液4。为了提高密封性,在钽外壳8的壳口处还焊接有玻璃绝缘子。所述玻璃绝缘子是由钽环14、固定填装在其中的玻璃绝缘体12以及固定在玻璃绝缘体12中间位置的钽管13构成。从塞柱6中穿出的钽丝11穿过钽管13与阳极引线9焊接对接并密封。为了使电容器的密封性更加可靠,在塞柱6的外圈还可以安装一个O型密封圈7,并在钽外壳8上对应于该密封圈处滚压出弧型环槽。为了调整塞柱6的位置,在塞柱6与阳极钽块1之间,还可以安装一个垫片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高反向电压电容器,包括外壳、阳极钽块、电解液以及阴、阳极引线,其特征在于:一端固定有阴极引线(10)、另一端由塞柱(6)密封的钽外壳(8)内装有阴极钽筒(2),套有绝缘下垫(3)的阳极钽块(1)安装在该筒内;插装在阳极钽块(1)内的钽丝(11)从塞柱(6)中穿出,并与阳极引线(9)固定对接;在阳极钽块(1)与阴极钽筒(2)之间的间隙填装电解液(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反向电压电容器,包括外壳、阳极钽块、电解液以及阴、阳极引线,其特征在于一端固定有阴极引线(10)、另一端由塞柱(6)密封的钽外壳(8)内装有阴极钽筒(2),套有绝缘下垫(3)的阳极钽块(1)安装在该筒内;插装在阳极钽块(1)内的钽丝(11)从塞柱(6)中穿出,并与阳极引线(9)固定对接;在阳极钽块(1)与阴极钽筒(2)之间的间隙填装电解液(4)。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选红黄波蒋春强潘平华王刚王成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振华集团新云电子元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