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荷层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00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构成双电荷层电容器极化电极由多孔烧结体形成,收集贮存于极化电极中电荷的集电极由导电薄膜构成。该导电性树脂薄膜与前述电极体的接合面由溶剂溶解,该溶解的导电薄膜的一部分浸入电极体孔内,使电极体与导电薄膜接合,极化电极与集电极的稳定接触降低了接触电阻,从而得到电容器内部电阻减小的双电荷层电容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由活性碳和电解液之间的界面形成双电荷层的原理,具有大静电电容量的双电荷层电容器。近来,已经研制出用作电子系统存储器备用电源的基于双电荷层原理的大容量电容器,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微计算机和集成电路(IC)存储器。例如,在美国专利第3,536,963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双电荷层电容器。所公开的双电荷层电容器包含一个框架形密封垫,一对放置在密封垫中的用活性碳粒子制成的极化电极,放置在极化电极之间的用以防止电子在电极间移动的隔离板,以及一对分别安装在所述极化电极的相对表面并具有接合于密封垫的外围边缘的集电极。极化电极是由粉末状或颗粒状活性碳和一种电解液混合物的凝缩悬浮液制成的糊状电极。存在减小这种具有糊状电极的双电荷层电容器的内阻的问题。即,双电荷层电容器的内电阻受极化电极的活性碳的接触电阻和集电极与极化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的影响很大。因此,为减小极化电极的内阻和集电极与极化电极间的接触电阻,双电荷层电容器的每个基本单元应保持在垂直压力之下,使糊状活性碳的粒子处于良好的相互电接触状态。常规双电荷层电容对每一基本单元所需加上的压力虽然取决于电极的尺寸、碳材料粒子的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荷层电容器,它包含:由活性碳微粒粉末烧结出的多孔烧结体构成的、其一面彼此相对设置的一对电极体,设置在这一对电极体之间的分隔板,装有该电极体及分隔板的密封垫,与所述一对电极体另一面分别接合并且边缘与所述密封垫相接的集电极,该双电荷层电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由导电树脂薄膜构成,该导电薄膜与前述电极体的接合面由溶剂加以溶解,该溶解的导电性树脂薄膜的一部分浸入电极体孔内从而将电极体与导电性薄膜加以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0-2-20 39499/901.一种双电荷层电容器,它包含由活性碳微粒粉末烧结出的多孔烧结体构成的、其一面彼此相对设置的一对电极体,设置在这一对电极体之间的分隔板,装有该电极体及分隔板的密封垫,与所述一对电极体另一面分别接合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林研土屋善信木藤诚一路中西正典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