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调节位置的肝胆科ERCP术后用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肝胆科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调节位置的肝胆科ERCP术后用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操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ERCP技术目前已经成熟的在消化科开展。常规操作除了放置支架以外,通常一部分患者需要通过放置鼻胰管、鼻胆管外接引流袋来保证相应治疗效果,鼻胆管一般用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是在诊断性逆行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较为常用的内镜胆道引流方法。它采用一细长的塑料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胃、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体外引流途经。
[0003]但是由于鼻胆管管体位于体内的一端设计成猪尾状,防止管体从体内掉落,但大多数的管体上会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或防护套,使其位于穿管口的皮肤处进行固定,不能根据患者脂肪层的厚度,对防护套或活动套的位置进行调节,另外裸露在皮肤外的管体的长度不一,不方便进行收纳,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方便调节位置的肝胆科ERCP术后用导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调节位置的肝胆科ERCP术后用导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套接有活动套(5),所述活动套(5)上开设有放置槽(14)和开口槽(11),所述放置槽(14)和开口槽(11)相互连通,所述放置槽(14)内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件(13),所述第一活动件(1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件(12),所述第二活动件(12)的一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开口槽(11)内,所述第二活动件(12)的一端穿过开口槽(11)并搭接在活动套(5)的表面,所述活动套(5)上设置有固定螺纹帽(15),所述固定螺纹帽(15)与第二活动件(12)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套(5)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6),所述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6)上分别设置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