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纫机
[0001]本技术涉及缝纫机
,特指一种倒回缝和抬压脚共用一个电机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ZL202010634540.0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其采用一个驱动电机带动倒回缝机构和抬压脚机构,该专利存在以下缺点:
[0003]1、其倒回缝机构采用凸轮结构进行传递动力,凸轮的整个轮面都是摩擦接触面,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噪声相对较高,而且容易发热,甚至发生卡死的现象;凸轮结构,需求的加工精度较高。
[0004]2、凸轮结构完成指令时,需要转动更大的角度,才能满足相应行程需求,导致响应速度略有欠缺;收到指令时,缝纫机应当在30~70ms内完成倒回缝调节或者抬压脚动作,凸轮结构在快速相应方面,较为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回缝机构和抬压脚机构共用一个电机的缝纫机,从而能够在确保产品的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缝纫机,包括机架、主轴、送料轴、抬压脚机构和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纫机,包括机架(300)、主轴(1)、送料轴(11)、抬压脚机构(700)和送料机构(600);所述送料机构(600)设置在主轴(1)和送料轴(11)之间,送料机构(600)的送料摆动座(8)绕设定的销轴(9)转动,所述送料摆动座(8)绕该销轴转动的角度决定缝纫机的针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500),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4)上设置有倒回缝调节机构(601)和所述抬压脚机构(700),倒回缝调节机构(601)用于调节所述送料摆动座(8)的角度;倒回缝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曲柄(12)和第一连杆(10);第一曲柄(12)固定在所述输出轴(4)上并随之转动,第一曲柄(12)的外端铰接第一连杆(10),第一连杆(10)的另一端带动所述送料摆动座(8);所述第一曲柄(12)的转动区域可分割为第一调节区(A1)、第二调节区(A2)和第三调节区(A3);第一调节区(A1)、第二调节区(A2)和第三调节区(A3)组成一个连续的扇形区域;所述第一曲柄(12)的转动中心(p1)、第一曲柄(12)和第一连杆的铰接点(p2)、第一连杆和送料摆动座的铰接点(p3)摆动成一直线时,第一曲柄和第一连杆的铰接点(p2)的位置,记为第二调节区和第三调节区的交汇点(b3);所述第一曲柄(12)从第二调节区和第三调节区的交汇点(b3)开始,逆时针摆动至零针距时,第一曲柄(12)和第一连杆的铰接点(p2)的位置,记为第一调节区和第二调节区的交汇点(b2);所述第一曲柄(12)从第二调节区和第三调节区的交汇点(b3)开始,逆时针摆动到机械极限位置时,第一曲柄和第一连杆的铰接点(p2)的位置,记为所述第一调节区的起点(b1);所述第一曲柄(12)从第二调节区和第三调节区的交汇点(b3)开始,顺时针摆动到机械极限位置时,第一曲柄和第一连杆的铰接点(p2)的位置,记为所述第三调节区的终点(b4);第一调节区(A1)和第二调节区(A2)对应于缝纫机的倒缝或正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