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限位模块以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69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限位模块以及背光模组,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限位主体,该弹性限位主体整体呈弓字型设置,所述弹性限位主体包括一级缓冲部和二级缓冲部,所述二级缓冲部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该二级缓冲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的一级缓冲部,两个一级缓冲部沿所述的二级缓冲部对称设置;所述的一级缓冲部截面呈C型设置,所述的二级缓冲部截面呈矩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解决现有测试可能会对导光板限位应力过大、翘曲拱起、缓冲不足等问题,有效的减少热应力对导光板的影响,抑制导光板的松动和翘曲,提高了整个背光模组的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限位模块以及背光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限位模块以及背光模组,光学


技术介绍

[0002]LCD模组背光技术分为直下式(Direct

LED)和侧入式(Edge

LED)。侧入式与直下式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侧入式方案可以做得更薄。这是因为侧入式的灯条安装在模组背板的边缘(edge)上,侧边背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板(LGP)的入光侧射入,由于选用的材质一般为PMMA或其它折射率大于空气折射率的材料,光在导光板内部经过全反射输送到LED背光源对面侧;光在传输的过程中还因为射到导光板下部的网点而发生漫反射现象(导光板底下还装配有反射片,从导光板底部逃逸出的光会被反射片反再次反射到导光板内),最后经过全反射和漫反射的综合作用,从背光源侧面发出的光产生一个90度的偏转而向正面射出,背光的混合距离一般就等于导光板的厚度以及上面的膜材层之和,比直下式中灯条与扩散板之间的空气混合层(一般是OD18~OD35mm)少了很多,这是侧入式可以做得更薄的原因。但是,也由于侧入式更薄,各光学组件组装的密度更高,相互之间的距离更近、热量更加不容易散发出来,而其中的导光板容易受热发生膨胀。如果设计不合理,比如预留的导光板膨胀安全距离过小,极易因热应力膨胀翘起造成漏光现象;若预留的安全距离过大,导光板在模组里可以晃动,也会造成亮边、亮度偏低等不良现象。
[0003]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在导光板与背板的间隙填充一定硬度的长方体状硅胶垫,但这种方案仍然会使导光板存在较大的热应力,缓冲不足,长时间会容易变形老化,影响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导光板热应力膨胀和晃动造成的问题,除了需要考虑限位模块本身的材质特性外,还必须进行对其结构进行新的设计,在材料本身的硬度用作缓冲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稍“软”的过渡阶梯,让整个导光板膨胀接触限位模块的受力过程不会显得过于突兀,而是缓缓增加,减少热应力的不良影响。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限位模块以及背光模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导光板限位模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限位主体,该弹性限位主体整体呈弓字型设置,所述弹性限位主体包括一级缓冲部和二级缓冲部,所述二级缓冲部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该二级缓冲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的一级缓冲部,两个一级缓冲部沿所述的二级缓冲部对称设置;所述的一级缓冲部截面呈C型设置,所述的二级缓冲部截面呈矩形设置;该一级缓冲部与二级缓冲部之间呈阶梯状分布。
[0006]所述一级缓冲部以及二级缓冲部的材质均为硅胶材质。
[0007]在所述二级缓冲部的一侧安装有凸型垫块,另一侧设置有粘结层。
[0008]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所述的导光板限位模块,该导光板限位模块处于导光板与背板的边框之间,所述导光板限位模块带有粘结层的一侧与所述背板的边框粘结在一起,带
凸型垫块的一侧与所述的导光板相接触;在所述导光板下部的背板处安装有LED灯条;该导光板的一侧面与背板接触,另一侧面安装有膜片,所述的膜片以及导光板通过中框固定在所述的背板上。
[0009]所述的导光板限位模块为九个,沿背板的上边框和侧边框均匀设置。
[0010]本技术的优点是:解决现有测试可能会对导光板限位应力过大、翘曲拱起、缓冲不足等问题,有效的减少热应力对导光板的影响,抑制导光板的松动和翘曲,提高了整个背光模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导光板限位模块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图2的P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5]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限位模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限位主体1,该弹性限位主体1整体呈弓字型设置,所述弹性限位主体1包括一级缓冲部11和二级缓冲部2,所述二级缓冲部2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该二级缓冲部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的一级缓冲部11,两个一级缓冲部11沿所述的二级缓冲部2对称设置;所述的一级缓冲部11的截面呈C型设置,所述的二级缓冲部2的截面呈矩形设置;该一级缓冲部11与二级缓冲部2之间呈阶梯状分布。
[0016]所述一级缓冲部11以及二级缓冲部2的材质均为硅胶材质;所述的一级缓冲部11和二级缓冲部2之间呈阶梯状分布。
[0017]在所述二级缓冲部2的一侧安装有凸型垫块3,另一侧设置有粘结层。本技术的导光板限位模块设计两级缓冲,凸型垫块3垫高导光板至合适平面。
[0018]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所述的导光板限位模块1,该导光板限位模块1处于导光板5与背板4的边框之间,所述导光板限位模块1带有粘结层的一侧与所述背板4的边框粘结在一起,带凸型垫块的一侧与所述的导光板5相接触;在所述导光板5下部的背板4处安装有LED灯条6;该导光板5的一侧面与背板4接触,另一侧面安装有膜片7,所述的膜片7以及导光板5通过中框固定在所述的背板4上。
[0019]所述的导光板限位模块1为九个,沿背板4的上边框和侧边框均匀设置。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导光板受热后会发生膨胀,尺寸会比冷机状态大。导光板限位模块的一级缓冲部会先接触导光板,若膨胀进一步增加,二级缓冲部则与导光板进一步接触,对导光板进行进一步限位。通过先“软”到“硬”的二级阶梯缓冲过渡,可以有效的减少热应力对导光板的影响,也可以抑制导光板的松动和翘曲,提高了整个背光模组的可
靠性。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限位模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弹性限位主体,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限位主体整体呈弓字型设置,所述弹性限位主体包括一级缓冲部和二级缓冲部,所述二级缓冲部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该二级缓冲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的一级缓冲部,两个一级缓冲部沿所述的二级缓冲部对称设置;所述的一级缓冲部截面呈C型设置,所述的二级缓冲部截面呈矩形设置;该一级缓冲部与二级缓冲部之间呈阶梯状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板限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缓冲部以及二级缓冲部的材质均为硅胶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光板限位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远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希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