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光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硬脑膜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448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硬脑膜缝合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传动机构、限位机构、缝合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与外壳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外壳上转动连接有按键,外壳侧壁开设有供按键进出的通孔;按键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限位机构位于第一齿轮的下方且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缝合机构包括缝合部、缝合线轴,外壳侧壁开设有供缝合部运动的豁口;缝合部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缝合线轴与外壳转动连接,缝合线轴通过缝合线与缝合部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满足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尤其是大面积硬脑膜缝合的需求,具有操作简便,缝合迅速,缝合牢固无脱落,成本低廉便于快速推广等特点。成本低廉便于快速推广等特点。成本低廉便于快速推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硬脑膜缝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硬脑膜缝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皮下积液、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作为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美观,而且日常生活中甚至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后颅窝术后脑脊液漏几率为17.6%。术中硬脑膜的完整性修复是预防术后出现皮下积液、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最为重要的手段。所以术中硬脑膜缝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0003]现阶段,硬脑膜缝合包括人工硬膜补片缝合及水密缝合。但这些缝合技术存在费用高,缝合时间长,术中操作繁琐等缺点,尤其是颅内损伤、颅内出血的手术患者,需进行硬脑膜的大面积连续缝合。此外,人工硬膜贴敷修补方法也较常见,但是该方法存在贴敷不牢固、费用较高等缺陷,人工材料的置入增加了神经外科手术感染风险。
[0004]所以亟需设计一种新型硬脑膜缝合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硬脑膜缝合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硬脑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传动机构、限位机构、缝合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外壳(1)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6),所述外壳(1)上转动连接有按键(2),所述外壳(1)侧壁开设有供所述按键(2)进出的通孔;所述按键(2)与所述第一齿轮(6)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齿轮(6)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齿轮(6)传动连接;所述缝合机构包括缝合部、缝合线轴(701),所述外壳(1)侧壁开设有供所述缝合部运动的豁口;所述缝合部与所述第一齿轮(6)固定连接,所述缝合线轴(701)与所述外壳(1)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硬脑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部包括与所述外壳(1)滑动连接的缝合针(4),所述缝合针(4)内穿设有缝合线(702),且所述缝合线(702)缠绕在所述缝合线轴(701)上,所述缝合针(4)靠近所述第一齿轮(6)的一侧固接有连接杆(401),所述连接杆(401)的末端与所述第一齿轮(6)固接,且所述缝合针(4)贯穿所述豁口侧壁;所述豁口远离所述缝合针(4)的一侧开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内固接有勾线器(5),所述勾线器(5)伸出所述让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硬脑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开设有缝合针通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梁彦超王璐孙振莹
申请(专利权)人:杨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