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04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保护盒和锂电池本体,保护盒铰接有盒盖,盒盖底面安装有安装框,安装框内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机轴周侧面安装有转杆,转杆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电机轴周侧面安装有散热扇,安装框的内壁两侧面均安装有转轴,转轴连接有限位框,限位框内壁的前后两表面均安装有限位柱,保护盒两侧面均设置有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散热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散热扇进行转动散热,第一伺服电机转动时,通过转杆带动第二伺服电机进行多角度转动,能够对保护盒的内部进行多角度散热,提高锂电池本体的散热效率和质量。体的散热效率和质量。体的散热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锂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 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0003]现有的锂电池一般放置在壳体内,现有的锂电池壳体内部的散热结构单一,散热角度一般固定,不能对锂电池壳体内部各个角度进行散热,导致散热质量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解决现有的锂电池壳体内部的散热结构单一,散热角度一般固定,不能对锂电池壳体内部各个角度进行散热,导致散热质量较差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包括保护盒和锂电池本体,所述保护盒为盒体结构,所述保护盒的上表面铰接有盒盖,所述盒盖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机轴的周侧面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电机轴的周侧面安装有散热扇,所述安装框的内壁的两侧面均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壁的前后两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柱,通过设置限位框和限位柱,方便对第二伺服电机进行限位;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限位框内,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散热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散热扇进行转动散热,第一伺服电机转动时,通过转杆带动第二伺服电机进行多角度转动,能够对保护盒的内部进行多角度散热,提高锂电池本体的散热效率和质量;所述保护盒的内壁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有置物板,所述锂电池本体安装在置物板的上表面,所述保护盒的两侧面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通过设置多个散热孔,提高设备内部空气的流通,加快散热。
[0007]优选地,所述保护盒内壁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上表面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安装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底端延伸至减震箱的内部,所述缓冲杆的上端与置物板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箱的内壁的底面设置有两个限位槽,所述缓冲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当设备受到晃动时,置物板向下滑动,通过缓冲杆使得压板两端的滑轮在斜板上滑动,两个斜板背向移动挤压第一弹簧起到第一重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锂电池本体的安全性;所述斜板的底面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压板的底面固定连
接有第二弹簧,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压板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起到第二重缓冲减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防护能力。
[0008]优选地,所述置物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相对表面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安装有安装螺套,所述安装螺套内安装有螺纹杆,通过设置螺纹杆,方便锂电池本体的固定和拆卸;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盒盖的前表面安装有锁扣,所述保护盒的前表面设置有锁槽,所述锁扣安装在锁槽内。
[0009]优选地,所述转轴与安装框转动配合,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
[0010]优选地,所述滑轮与斜板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杆安装在限位槽内,且限位杆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0011]优选地,所述斜板与第一弹簧挤压配合,所述压板与第二弹簧挤压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螺纹杆与安装螺套螺纹配合,两个所述竖板关于锂电池本体呈对称设置。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框和限位柱,方便对第二伺服电机进行限位;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散热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散热扇进行转动散热,第一伺服电机转动时,通过转杆带动第二伺服电机进行多角度转动,能够对保护盒的内部进行多角度散热,提高锂电池本体的散热效率和质量;通过设置多个散热孔,提高设备内部空气的流通,加快散热;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当设备受到晃动时,置物板向下滑动,通过缓冲杆使得压板两端的滑轮在斜板上滑动,两个斜板背向移动挤压第一弹簧起到第一重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锂电池本体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压板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起到第二重缓冲减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防护能力;通过设置螺纹杆,方便锂电池本体的固定和拆卸。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保护盒内部散热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保护盒;2、盒盖;3、散热孔;4、锁扣;5、锁槽;6、安装框;7、第一伺服电机;8、转杆;9、第二伺服电机;10、散热扇;11、限位框;12、转轴;13、置物板;14、锂电池本体;15、竖板;16、螺纹杆;17、减震箱;18、缓冲杆;19、压板;20、斜板;21、第一弹簧;22、第二弹簧;23、滑槽;24、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包括保护盒1和锂电池本体14,保护盒1为盒体结构,保护盒1的上表面铰接有盒盖2,盒盖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框6,安装框6内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第一伺服电机7的电机轴的周侧面安装有转杆8,转杆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9,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包括保护盒(1)和锂电池本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1)为盒体结构,所述保护盒(1)的上表面铰接有盒盖(2),所述盒盖(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框(6),所述安装框(6)内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的电机轴的周侧面安装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9),所述第二伺服电机(9)的电机轴的周侧面安装有散热扇(10),所述安装框(6)的内壁的两侧面均安装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一端连接有限位框(11),所述限位框(11)内壁的前后两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柱(2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9)安装在限位框(11)内,所述保护盒(1)的内壁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滑槽(23),所述滑槽(23)内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有置物板(13),所述锂电池本体(14)安装在置物板(13)的上表面,所述保护盒(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1)内壁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减震箱(17),所述减震箱(17)的上表面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安装有缓冲杆(18),所述缓冲杆(18)的底端延伸至减震箱(17)的内部,所述缓冲杆(18)的上端与置物板(13)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箱(17)的内壁的底面设置有两个限位槽,所述缓冲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宝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