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01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由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0.01以上且小于0.10dtex的聚酯纤维和原纤化纤维素的多孔片材构成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提供适于在3V以上的高电压下工作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的隔离件,使用以溶剂纺丝纤维素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为主体的纸制隔离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以往,双电 层电容器的电极中使用由活性炭形成的电极,但相对于汽车或火车的辅助 电源等用途,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不足。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由于与电压 的平方成正比增大,因此电极材料的改良活跃,相对于以往的活性炭电极 中上限电压为2.5 2.7V左右,最近开发出上限电压在3.7 4.2V左右下 工作的电极。纸制隔离件处于至少3V以上的高电压下时,会发生氧化劣化、强度 显著降低、有时还会破裂,因此作为在这种高电压下工作的双电层电容器 的隔离件并不适合。本专利技术人等公开了由含有原纤化液晶性高分子纤维、 未被原纤化的纤度0.5dtex以下的有机纤维、未被原纤化的纤度ldtex以上、 3.3dtex以下的有机纤维的湿式无纺布构成的电容器用隔离件(参照专利文 献4)。但是,期待漏电、内部电阻、静电容量不均、静电容量维持率、 耐振动性的进一步改良。公开了由具有原纤维的纤维和纤度为0.45dtex以 下的细聚酯纤维的纤维片材构成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参照专利文献 5)。但是,该隔离件在内部电阻、漏电、容量维持率、耐振动性方面具 有问题。这里,耐振动性是装载于汽车或火车上时必要的特性,需求不会 由于空转中或行驶中的振动而产生破孔的隔离件。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671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6803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383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2406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2441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事实而完成,涉及适于在3V以上高电压下工作的双 电层电容器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组合使用 特定的纤维,可以实现适于在3V以上高电压下工作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双 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进而完成本专利技术。艮口,本专利技术第l为由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0.01dtex以上且小 于0.10dtex的聚酯纤维与原纤化纤维素的多孔片材构成的双电层电容器用 隔离件。本专利技术第1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中,优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总 聚酯纤维量的质量比为l: 17 90: 1、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原纤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 10 20: 1。本专利技术第2为由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O.Oldtex以上且小于 O.lOdtex的聚酯纤维、纤度超过0.45dtex且小于l.OOdtex的聚酯纤维与原 纤化纤维素的多孔片材构成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本专利技术第2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中,优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总 聚酯纤维量的质量比为l: 17 44: 1、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原纤化纤维素 的质量比为l: 10 20: 1、纤度0.01dtex以上且小于O.lOdtex的聚酯纤维 与纤度超过0.45dtex且小于l.OOdtex的聚酯纤维的质量比为1: 50 79: 1。本专利技术第3为由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O.Oldtex以上且小于 O.lOdtex的聚酯纤维、纤度O.lOdtex以上且0.45dtex以下的聚酯纤维与原 纤化纤维素的多孔片材构成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本专利技术第3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中,优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总 聚酯纤维量的质量比为l: 17 44: 1、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原纤化纤维素 的质量比为l: 10 20: 1、纤度O.Oldtex以上且小于O.lOdtex的聚酯纤维 与纤度O.lOdtex以上且0.45dtex以下的聚酯纤维的质量比为1: 79 79: 1 。本专利技术第4为由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O.Oldtex以上且小于 O.lOdtex的聚酯纤维、纤度O.lOdtex以上且0.45dtex以下的聚酯纤维、纤度超过0.45dtex且小于l.OOdtex的聚酯纤维与原纤化纤维素的多孔片材构 成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本专利技术第4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中,优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总 聚酯纤维量的质量比为h 17 44: 1、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原纤化纤维素 的质量比为h 10 20: 1、纤度O.Oldtex以上且小于0.10dtex的聚酯纤维 和纤度超过0.45dtex且纤度小于l.OOdtex的聚酯纤维总量与纤度O.lOdtex 以上且0.45dtex以下的聚酯纤维的质量比为1: 40 79: 1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和原纤化纤维素的加拿大标准排水 度为0 500ml、重均纤维长为0.1 2mm。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为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 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聚酯纤维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 本专利技术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优选厚度为10 80pm、密度为 0.25 0.65g/m2。本专利技术中,根据JIS P8147的倾斜方法,使用由长和宽为25mm、高 为20mm的长方体构成的100g砝码测得的隔离件的静摩擦系数为0.40 0.65。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的电解液湿润穿刺强度为1.40 N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O.Oldtex以上且小于 O.lOdtex的聚酯纤维和原纤化纤维素,可以获得漏电更少的双电层电容器 用隔离件。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O.Oldtex以上 且小于O.lOdtex的聚酯纤维、纤度超过0.45dtex且小于l.OOdtex的聚酯纤 维和原纤化纤维素,不仅可以降低内部电阻,而且可以增强电解液湿润時 的穿刺强度,因此可以获得在装载于汽车或火车时重要的耐振动性良好的 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 O.Oldtex以上且小于O.lOdtex的聚酯纤维、纤度O.lOdtex以上且0.45dtex 以下的聚酯纤维和原纤化纤维素,电解液保持力增高、难以变干,因此可 以获得静电容量维持率更高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 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O.Oldtex以上且小于O.lOdtex的聚酯纤维、 纤度O.lOdtex以上且0.45dtex以下的聚酯纤维、纤度超过0.45dtex且小于1.00dtex的聚酯纤维和原纤化纤维素,可以减小静电容量的不均,不仅可 以获得可靠性更高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而且可以增强电解液湿润時 的穿剌强度,因而可以获得在装载于汽车或火车时重要的耐振动性良好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特别适于在3V以上高电压下工作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纤度是指每10000m纤维的克数。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双电层电容器是指由在相向的2个电极间挟持有双电层的形 态所构成的具有蓄电功能的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可以是一对双电 层型电极、或者一个为双电层型电极另一个为氧化还原型电极的组合的任 一种。双电层型电极可以举出由活性炭或非多孔性碳等炭材料构成的电 极。这里,非多孔性碳是指与活性炭的制法不同且具有类似石墨的微晶碳 的碳。为活性炭时,离子随着充放电进出细孔,但为非多孔性碳时,离子 进出微晶碳的层间。双电层型电极可以举出在这些碳材料中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于,由多孔片材形成,所述多孔片材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为0.01dtex以上且小于0.10dtex的聚酯纤维和原纤化纤维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1-28 341505/2005;JP 2006-3-27 085445/20061.一种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于,由多孔片材形成,所述多孔片材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为0.01dtex以上且小于0.10dtex的聚酯纤维和原纤化纤维素。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总聚酯纤维量的质量比为1: 17 90: 1、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原纤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 10 20: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的软化点、熔点、热分解温度均为250 700。C。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 征在于,原纤化耐热性纤维和原纤化纤维素的加拿大标准排水度为0 500ml、重均纤维长为(U 2mm。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 征在于,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为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于, 聚酯纤维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7. 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 征在于,厚度为10 80nm、密度为0.25 0.65g/m2。8. 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 征在于,根据JIS P8147的倾斜方法,使用由长和宽的长度为25mm、高 为20mm的长方体形成的100g砝码测得的隔离件的静摩擦系数为0.40 0.65。9. 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 征在于,电解液湿润穿刺强度为1.40N以上。10. —种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于,由多孔片材形成,所 述多孔片材含有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纤度为O.Oldtex以上且小于O.lOdtex 的聚酯纤维、纤度超过0.45dtex且小于l.OOdtex的聚酯纤维和原纤化纤维 素。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于,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与总聚酯纤维量的质量比为1: 17 44: 1,原纤化耐热性 纤维与原纤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 10 20: 1,纤度为0.01dtex以上且小 于0.10dtex的聚酯纤维与纤度超过0.45dtex且小于l.OOdtex的聚酯纤维的 质量比为1: 50 79: 1。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 于,原纤化耐热性纤维的软化点、熔点、热分解温度均为250 70(TC。13. 根据权利要求10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 特征在于,原纤化耐热性纤维和原纤化纤维素的加拿大标准排水度为0 500ml、重均纤维长为0.1 2mm。14. 根据权利要求10 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 特征在于,原纤化耐热性纤维为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15.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 于,聚酯纤维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16. 根据权利要求10 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 特征在于,厚度为10 80|im、密度为0.25 0.65g/m2。17. 根据权利要求10 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 特征在于,根据JIS P8147的倾斜方法,使用由长和宽的长度为25mm、 高为20mm的长方体形成的100g砝码测得的隔离件的静摩擦系数为 0.40 0.65。18. 根据权利要求10 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 特征在于,电解液湿润穿刺强度为1.40N以上。19. 一种双电层电容器用隔离件,其特征在于,由多孔片材形成,所 述多孔片材含有原纤化耐热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佃贵裕绿川正敏佐藤友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