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79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涉及航空电缆领域,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内部设置若干导体,所述导体的外部包覆有绝缘层,所述护套和屏蔽层之间由外向内依次设置防水层和耐火层,所述屏蔽层为铜丝交叉编织而成的编织屏蔽层,屏蔽层的编织角为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

技术介绍

[0002]航空电缆主要用于为飞机等航天器提供电力支持。目前使用的航空电缆存在以下不足:
[0003]1.目前使用的航空电缆的导体的柔韧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弯折和振动的抵抗能力较差,航空电缆在多次弯折后会出现导体断裂情况。
[0004]2.目前使用的航空电缆的耐火性能和防水性能均较差。
[0005]3.目前使用的航空电缆的护套材质耐温等级较低、耐开裂性和耐辐射性均较差。
[0006]4.目前使用的航空电缆的屏蔽层一般为缠绕屏蔽层,缠绕屏蔽层屏蔽效果具有方向性,在电缆弯折时屏蔽能力降低,仅适用于低频屏蔽;有的航空电缆的屏蔽层为编织屏蔽层,目前使用的编织屏蔽层为交叉编织的导线单丝,单丝之间的夹角即编织角较小,导致编织屏蔽层的硬度较大、扩张比小、柔韧性较差,当电缆弯折时,编织屏蔽层的抗弯折和抗振动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解决现有的航空电缆抗弯折差、耐火性能差、防水性能差、抗振动能力差、耐温等级较低、耐开裂性差和耐辐射性差的问题。
[000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内部设置若干导体,所述导体的外部包覆有绝缘层,所述护套和屏蔽层之间由外向内依次设置防水层和耐火层,所述屏蔽层为铜丝交叉编织而成的编织屏蔽层,屏蔽层的编织角为60

72度,所述导体由若干根直径为0.05

0.08mm的铜丝绞合而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的材质为聚乙烯丙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和绝缘层之间填充有阻水膏。
[0011]进一步地,所述耐火层的材质为玻璃纤维丝或云母粉。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和绝缘层的材质均为辐照交联乙烯

四氟乙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和导体的铜丝均为镀银软圆铜丝。
[0014]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的编织角为70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导体由若干根直径为0.08mm的铜丝绞合而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27

0.39cm。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航空航天用电缆的导体由若干根直径为0.05

0.08mm的镀银软圆铜丝绞合而成,0.05

0.08mm的镀银软圆铜丝为超细镀银软圆铜丝,其绞合后的结构能够有效
降低导体的硬度,属于超柔软性结构,使导体具有抗弯曲疲劳断裂的能力。
[0019]本技术的航空航天用电缆在护套内设置防水层,在屏蔽层和绝缘层之间填充有阻水膏,能够有效提高电缆的防水能力;本技术的航空航天用电缆在防水层内设置耐火层,能够有效提高电缆的耐火能力。
[0020]本技术的航空航天用电缆的护套和绝缘层的材质均为辐照交联乙烯

四氟乙烯,辐照交联乙烯

四氟乙烯(X

ETFE)相较于目前普遍使用的PTFE和FEP而言其内部由大分子线性结构改变为大分子网状结构。X

ETFE的耐温等级较高、耐开裂性和耐辐射性均较强。
[0021]本技术的航空航天用电缆的屏蔽层为铜丝交叉编织而成的编织屏蔽层,屏蔽层的编织角为60

72度。当编织角为60

72度时,编织屏蔽层的硬度较小,扩张比较大,柔韧性较好,当电缆弯折时,编织屏蔽层的抗弯折和抗振动能力较强。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屏蔽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和2所示,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护套1、屏蔽层4,所述屏蔽层4内部设置若干导体7,所述导体7的外部包覆有绝缘层6,所述护套1和屏蔽层4之间由外向内依次设置防水层2和耐火层3,所述屏蔽层4为铜丝交叉编织而成的编织屏蔽层,屏蔽层4的编织角为60

72度,所述导体7由若干根直径为0.05

0.08mm的铜丝绞合而成。
[0026]当组成单个导体的铜丝数量不超过75根时,采用束绞的方对铜丝进行绞合。当组成单个导体的铜丝数量超过75根时,采用先束绞再复绞的方式绞合。
[0027]所述防水层2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乙烯丙纶。
[0028]聚乙烯和聚乙烯丙纶均为较佳的防水材质。
[0029]所述屏蔽层4和绝缘层6之间填充有阻水膏5。
[0030]阻水膏5作为第二道阻水的防线,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防水性能。
[0031]所述耐火层3的材质为玻璃纤维丝或云母粉。
[0032]玻璃纤维丝和云母粉均为较佳的耐火材料,同时玻璃纤维丝和云母粉的密度较小,能够降低电缆的整体密度,适于航空使用。
[0033]所述护套1和绝缘层6的材质均为辐照交联乙烯

四氟乙烯。
[0034]辐照交联乙烯

四氟乙烯的耐辐照剂量可达500Mrad,能够适用于航天外太空的高能辐射环境。辐照交联乙烯

四氟乙烯的抗拉强度可达34

60Mpa,短路允许温度可达310
o
C。
[0035]所述屏蔽层4和导体7的铜丝均为镀银软圆铜丝。
[0036]镀银软圆铜丝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力。镀银软圆铜丝是经过退火改变其物理特性以达到变软的目的。
[0037]所述屏蔽层4的编织角为70度。
[0038]编织角与编织柔软性的关系如下:当编织放线张力固定不变时,编织角越大,编织线对编织层内的压力越小,相当于编织线的双向缠绕越松,导线单丝弯曲时屏蔽层与绝缘
层相对滑动阻力越小,使得屏蔽层的柔软性更好。但编织角不宜过大,过大的编织角不但会导致屏蔽层的编织松套,降低编织结构的稳定性,给后续的护套工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同时,屏蔽层的柔软性反而降低。经多次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当编织角为70度时,屏蔽层能够达到最高的柔软度且同时具备较佳的稳定性。
[0039]所述导体7由若干根直径为0.08mm的铜丝绞合而成。
[0040]直径小于0.08mm的铜丝制作的导体能够达到更高的柔软性,但直径小于0.08mm的铜丝的生产成本过高,经济性较差。
[0041]所述防水层2的厚度为0.27

0.39cm。
[0042]实际使用时,防水层2的厚度为0.28cm,0.28cm厚的防水层能够在保证电缆具有防水性能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护套(1)、屏蔽层(4),所述屏蔽层(4)内部设置若干导体(7),所述导体(7)的外部包覆有绝缘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1)和屏蔽层(4)之间由外向内依次设置防水层(2)和耐火层(3),所述屏蔽层(4)为铜丝交叉编织而成的编织屏蔽层,屏蔽层(4)的编织角为60

72度,所述导体(7)由若干根直径为0.05

0.08mm的铜丝绞合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的材质为聚乙烯丙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4)和绝缘层(6)之间填充有阻水膏(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渊姚亮张海艳张爱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顺缆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