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垃圾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838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2
一种有机垃圾处理系统,涉及有机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初步分离装置和二次分离装置;所述初步分离装置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部设置有集水腔,且连接有第一渗滤装置,所述第一渗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腔内的第一渗滤管、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渗滤管内的第一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渗滤管底部的第一背压阀;所述二次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第二渗滤装置和粉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多级分离装置将进入进料斗的有机垃圾或生活污水分离成固体废弃物和液态水,并将固体废弃物破碎、压实,减小体积后更易堆存,液态水可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消毒。步的净化、消毒。步的净化、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垃圾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厨余垃圾是现行垃圾分类中的一个大类,主要为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的水分;排入下水道的生活污水中水分含量也较大。在对有机垃圾或生活污水处理时,需要进行脱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有机垃圾或生活污水需要进行脱水处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初步分离装置和二次分离装置;所述初步分离装置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部设置有集水腔,且连接有第一渗滤装置,所述第一渗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腔内的第一渗滤管、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渗滤管内的第一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渗滤管底部的第一背压阀;所述二次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第二渗滤装置和粉碎装置;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沉淀区和积水区的渗滤板,所述集水腔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沉淀区,所述积水区顶部设置有液体出口;所述第二渗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沉淀区底部的汇总腔,所述汇总腔底部设置有第二背压阀,所述汇总腔顶部连接有多个第二渗滤管,所述第二渗滤管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转动轴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多个所述第二渗滤管顶部均连接到汇总管,所述汇总管连接到所述粉碎装置的出料口,所述粉碎装置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渗滤管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沉淀区底部设置有多个沟槽,所述沟槽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用于将所述沉淀区与所述汇总腔连通的基管,所述基管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设置有第三螺旋叶片,所述第三转动轴传动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基管朝向所述汇总腔的一端设置有截止阀。
[0006]优选地,所述汇总腔底部连接有打包装置,所述打包装置设置在冷藏室内。
[0007]优选地,所述液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净水装置。
[0008]优选地,所述粉碎装置包括外壁,所述外壁设置有渗滤部,所述粉碎装置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三背压阀。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多级分离装置将进入进料斗的有机垃圾或生活污水分离成固体废弃物和液态水,并将固体废弃物破碎、压实,减小体积后更易堆存,液态水可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消毒,完成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中初步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中二次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2]附图标记:11

进料斗,12

集水腔,13

第一渗滤管,14

第一转动轴,15

第一螺旋叶片,16

第一电机,17

第一背压阀,21

沉淀区,22

积水区,221

液体出口,23

渗滤板,241

汇总腔,242

第二背压阀,243

第二渗滤管,244

第二转动轴,245

第二螺旋叶片,246

第二电机,247

汇总管,25

粉碎装置,251

外壁,252

渗滤部,253

第三背压阀,261

基管,262

第三转动轴,263

第三螺旋叶片,264

第三电机,27

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4]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2所示的一种有机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初步分离装置和二次分离装置;所述初步分离装置设置有进料斗11,所述进料斗11底部设置有集水腔12,且连接有第一渗滤装置,所述第一渗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腔12内的第一渗滤管13、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渗滤管13内的第一转动轴14、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14上的第一螺旋叶片15、与所述第一转动轴14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1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渗滤管13底部的第一背压阀17;所述二次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第二渗滤装置和粉碎装置25;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沉淀区21和积水区22的渗滤板23,所述集水腔12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沉淀区21,所述积水区22顶部设置有液体出口221;所述第二渗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沉淀区21底部的汇总腔241,所述汇总腔241底部设置有第二背压阀242,所述汇总腔241顶部连接有多个第二渗滤管243,所述第二渗滤管243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44,所述第二转动轴244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245,所述第二转动轴244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246,多个所述第二渗滤管243顶部均连接到汇总管247,所述汇总管247连接到所述粉碎装置25的出料口,所述粉碎装置25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渗滤管13连接。
[0015]初步分离装置利用第一渗滤装置将进入进料斗的有机垃圾或生活污水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第一渗滤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渗滤管、第一转动轴、第一螺旋叶片、第一电机和第一背压阀。第一渗滤管可采用聚氯乙烯树脂制作的多孔管,其孔隙的孔径可为1~3mm,其延伸方向可倾斜向下,液态水和一部分小粒径固体可通过孔隙进入集水腔。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可设置有轴承,轴承可通过多个支杆固定在管第一渗滤管的中央,使第一转动轴和第一渗滤管的中轴线重合。第一螺旋叶片的半径略小于第一渗滤管的内径。第一电机设置在集水腔外,与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一螺旋叶片旋转,将有机垃圾或生活污水中的大粒径固体向第一渗滤管的底部推送。
[0016]第一背压阀用于维持第一渗滤管内的压力,可设置在第一渗滤管底部的管道处于集水腔之外的部分,方便安装。具体地,第一背压阀可包括电动蝶阀、设置在电动蝶阀朝向第一渗滤管一侧的压力传感器以及单片机。电动蝶阀默认为关闭状态,可在单片机中预设卸料压力范围,第一螺旋叶片不断将大粒径固体向下推送,增大第一渗滤管中的压力,在压力作用下,液态水和一部分小粒径固体被挤压出第一渗滤管并进入集水腔中,增加固水分
离的效率;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大于卸料压力范围的最大值时,单片机控制电动蝶阀打开,将堆积的大粒径固体卸出,进入粉碎装置,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小于卸料压力范围的最小值时,电动蝶阀关闭。
[0017]二次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步分离装置和二次分离装置;所述初步分离装置设置有进料斗(11),所述进料斗(11)底部设置有集水腔(12),且连接有第一渗滤装置,所述第一渗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腔(12)内的第一渗滤管(13)、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渗滤管(13)内的第一转动轴(14)、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14)上的第一螺旋叶片(15)、与所述第一转动轴(14)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1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渗滤管(13)底部的第一背压阀(17);所述二次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第二渗滤装置和粉碎装置(25);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沉淀区(21)和积水区(22)的渗滤板(23),所述集水腔(12)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沉淀区(21),所述积水区(22)顶部设置有液体出口(221);所述第二渗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沉淀区(21)底部的汇总腔(241),所述汇总腔(241)底部设置有第二背压阀(242),所述汇总腔(241)顶部连接有多个第二渗滤管(243),所述第二渗滤管(243)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44),所述第二转动轴(244)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245),所述第二转动轴(244)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246),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学洪李雄李琪邱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金澜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