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437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列的波形环状结构,每个所述波形环状结构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支撑杆,至少一个支撑杆上具有解构单元,所述解构单元上开设有通孔使所述支撑杆上形成解构部位,且所述通孔的距离最大的两个点的连线与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的角度为锐角。该支架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且能减缓对管腔的束缚作用。减缓对管腔的束缚作用。减缓对管腔的束缚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介入式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支架通常是一种镂空的管腔结构,该管腔结构具有足够的径向强度,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植入体内后能起到支撑管腔(例如,血管)的作用,以保证狭窄的管腔能够长时间保持畅通。支架按其存留血管内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永久支架和可吸收支架。永久支架由不可降解材料制备而成,如316L不锈钢、铂铬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钽和钛等,永久支架长期留存在体内,且在生理条件下,永久支架不会进一步扩张,当血管或其他管腔有长大或扩张的需求时,在完成预定的作用后,永久支架会对血管或其他管腔具有束缚作用,妨碍血管或其他管腔进一步长大或扩张。可吸收支架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备而成,材质可以为可吸收金属基材料如镁基、铁基、锌基合金等,或为可吸收聚合物基材料如聚乳酸、聚己内酯、多聚碘化酪氨酸烷基碳酸酯等。可吸收支架植入血管后将逐渐降解并被机体吸收直至完全消失,随着支架降解或腐蚀,支架对血管或其他管腔的束缚效应将随着时间减少或降低,并且支架最终会随时间消失,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选择。
[0004]但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说,支架植入后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植入部位产生束缚作用而限制植入部位的正常发育。例如,当将血管支架植入新生儿或婴幼儿的血管中,即使是可吸收支架,为保证病变部位能痊愈并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血管支架必然在植入早期保持结构完整以具备足够的力学性能去支撑血管,这段时间血管支架也会束缚新生儿或婴幼儿血管的正常生长发育。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且能减缓对管腔的束缚作用的支架。
[0006]一种支架,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列的波形环状结构,每个所述波形环状结构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支撑杆,至少一个支撑杆上具有解构单元,所述解构单元上开设有通孔使所述支撑杆上形成解构部位,且所述通孔的距离最大的两个点的连线与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的角度为锐角。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到所述支撑杆的边缘的最短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杆的宽度的20%,且所述通孔到所述支撑杆的边缘的最短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杆的宽度50%。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距离最大的两个点连线到所述通孔的边缘线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5微米。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超过一个时,至少两个所述通孔具有一个共同的端点,且每个通孔距离最大的两个点的连线与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的角度为锐角。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通孔为椭圆形孔或矩形孔。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仅覆盖所述解构部位的促解构层。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仅覆盖所述支撑杆的除所述解构部位外的区域;或者,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支撑杆的全部表面,且所述保护层的覆盖所述解构部位的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其他区域的厚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支撑杆的全部表面,所述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完全覆盖所述保护层的促解构层,所述促解构层的覆盖所述解构部位的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促解构层的其他区域的厚度;
[0014]或者,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支撑杆的全部表面,所述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完全覆盖所述保护层的促解构层,所述保护层的覆盖所述解构部位的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其他区域的厚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波形环状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杆,并且,每个所述连接杆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杆而形成所述波形环状结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波形环形结构最多有4根支撑杆上具有所述解构单元。
[0017]上述支架的每个波形环状结构的至少一个支撑杆上具有解构单元,解构单元上开设有特殊排列的通孔而形成解构部位,植入体内后,解构部位快速断裂而使波形环状结构在周向上解构,从而能够减缓对管腔的束缚作用;并且,由于通孔的距离最大的两个点的连线与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的角度为锐角,当解构部位断裂后,当波形环状结构受到径向压缩作用时,断裂的支撑杆相互错位而能够相互约束,从而起到支撑作用。因此,该支架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且能减缓对管腔的束缚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实施例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支架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一实施例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一实施例的沿图2中的a

a线的截面图;
[0027]图10为一实施例的沿图2中的b

b先的截面图;
[0028]图11为另一实施例的沿沿图2中的a

a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31]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定义“远端”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定义“近端”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轴向”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径向”指垂直于上述轴向的方向。“周向”指圆周方向,即环绕管腔器械的轴线方向。
[0032]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支架100,包括多个沿轴向排列的波形环状结构110。波形环状结构110为具有波峰和波谷结构的闭合环状结构。任意相邻的两个波形环状结构110通过连接件120轴向相连,使得多个沿轴向排列的波形环状结构110形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管腔结构。
[0033]请一并参阅图2,每个波形环状结构110包括多个支撑杆111和多个连接杆112。支撑杆111大致为条形杆,连接杆112大致为弧形杆或拱形杆。每个支撑杆111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连接杆112,并且,每个连接杆112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包括多个沿轴向间隔排列的波形环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波形环状结构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支撑杆,至少一个支撑杆上具有解构单元,所述解构单元上开设有通孔使所述支撑杆上形成解构部位,且所述通孔的距离最大的两个点的连线与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的角度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到所述支撑杆的边缘的最短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杆的宽度的20%,且所述通孔到所述支撑杆的边缘的最短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杆的宽度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距离最大的两个点连线到所述通孔的边缘线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5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超过一个时,至少两个所述通孔具有一个共同的端点,且每个通孔距离最大的两个点的连线与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的角度为锐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孔为椭圆形孔或矩形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仅覆盖所述解构部位的促解构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文超秦莉张德元
申请(专利权)人:元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