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能榨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31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智能榨粉机,包括将机筒内粉浆向前推送的挤出螺杆,机筒上设有进料斗,机筒出料端设有出粉模头,设有对机筒内的粉浆进行熟化的加热装置,挤出螺杆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连接主电机,出粉模头包括模盖、模柄和模板,模板上开设有出粉眼孔;加热装置包括将机筒置于其中的水箱,水箱内设有水加热管;皮带轮传动机构包括安装传动轴的轴承机构,传动轴连接皮带轮传动机构的从动大皮带轮与挤出螺杆,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和轴承座内的前、后深沟滚珠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对应于出粉模头设有出粉剪切机构,其刀座安装于模盖底部,刀片贴合于模板底部并滑动配装于刀座上的滑槽中,刀片向后连接曲柄连杆机构。刀片向后连接曲柄连杆机构。刀片向后连接曲柄连杆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智能榨粉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机械,具体为一种全智能榨粉机。

技术介绍

[0002]生榨米粉是经洗米、泡米、发酵、磨米制浆、压团、半熟化、打团、压榨等工序加工而成,压榨工序采用的是榨粉机,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947096U《生榨米粉专用的榨粉机》技术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中,经榨粉机压榨后的半生熟粉条落入滚烫的汤水中完全熟化定型。
[0003]为简化米粉加工工序,现有技术的榨粉机将熟化工序融入了压榨工序中,这方面的专利技术有:
[0004]1、授权公告号为CN201393536的《自熟式榨粉机》技术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中,将一级主轴螺杆的压缩比设计为1:4,比传统螺杆压缩比高出一倍,以此确保机筒内的米粉的熟化度。
[0005]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643778U的《米粉加工生产线的自熟式榨粉机构》技术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中,采用电加热水产生的水蒸汽通入机筒内而对压榨过程中的米浆进行熟化。
[0006]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551039Y的《榨粉机助热器》技术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中,采用发热元件安装于榨粉机的机筒上,通过发热元件的热辐射直接提升机筒内被推挤粉浆的温度。
[0007]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专利技术的榨粉机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0008]1、粉浆的熟化程度不易掌控,要么熟化不够、要么熟化过头、要么熟化不均匀。
[0009]2、榨粉机采用的螺杆挤出机由皮带轮传动副带动,皮带轮传动副中从动大皮带轮安装的轴承机构结构不合理,造成轴承机构使用寿命短和主电机的高功耗,需要5kW以上的主电机作为动力才能驱动对应配置的螺杆挤出机,维修成本高。
[0010]3、压榨粉条的出粉模头的模板眼孔在停机时(5分钟~10分钟)易被堵塞,需停机拆下模板并清洗干净眼孔内的结物后才能继续进行生产,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0011]4、压榨出的粉条的切断仍需人工,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米粉的切断不整齐划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熟化易控制、功耗低且自动切断米粉的全智能榨粉机。
[0013]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全智能榨粉机,其技术方案包括将机筒内粉浆向前推送的挤出螺杆,所述机筒上设有进料斗,机筒的出料端设有出粉模头,设有对进料斗与出料端之间的机筒内的粉浆进行熟化的加热装置,所述挤出螺杆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连接主电机,所不同的是:
[0014]1、所述出粉模头包括用模盖安装于模柄上的模板,所述模板上开设有出粉眼孔,所述模柄的容腔包括同轴的进料上腔、扩容中腔和出料下腔,所述模板安装于模柄底部与出料下腔同轴的止口内;所述扩容中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台腔,所述锥形台腔的上口直径等于进料上腔的腔径,锥形台腔的下口直径等于出料下腔的腔径,所述进料上腔的腔径≤1/2出料下腔的腔径,锥形台腔与出料下腔的轴向长度之和≤模板的厚度。
[0015]2、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将机筒置于其中的水箱,所述水箱的箱体上设有进出水管和水位探头,水箱的箱体内设有水加热管,水箱的箱体上还设有监测箱体内水蒸汽压力并于设定的水蒸气压力下泄压的安全压力阀。
[0016]3、所述皮带轮传动机构包括安装传动轴的轴承机构,所述传动轴连接皮带轮传动机构的从动大皮带轮与挤出螺杆,所述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和设于轴承座的轴承孔孔内的前深沟滚珠轴承和后深沟滚珠轴承,所述前深沟滚珠轴承和后深沟滚珠轴承之间设有可承受向后载荷的圆锥滚子轴承,所述传动轴通过前深沟滚珠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后深沟滚珠轴承于轴承座的轴承孔孔内安装,传动轴的前端伸出轴承座前端的轴承盖成为输出端,传动轴的后端伸出轴承座成为输入端,所述前深沟滚珠轴承与轴承盖之间的轴承孔孔内设有套装于传动轴上的前耐高温油封和后耐高温油封,所述前深沟滚珠轴承与圆锥滚子轴承之间的轴承座上开设有与轴承孔连通的黄油注入孔,所述前耐高温油封和后耐高温油封之间的轴承座上开设有与轴承孔连通的排泄孔。
[0017]4、对应于出粉模头设有出粉剪切机构,所述出粉剪切机构包括刀座和刀片,所述刀座安装于模盖底部,前端开设有刃口的刀片贴合于模板底部并滑动配装于刀座上开设的前、后向的滑槽中,所述滑槽底部的刀座上开设有处于模板下方的落料孔,刀片向后连接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带动刀片于滑槽中作前、后往复运动,刀片的前、后行程超过模板的前方和后方。
[0018]进一步,所述扩容中腔的轴向长度设计为等于出料下腔的轴向长度。
[0019]进一步,所述水箱设计为水平的圆筒形箱,所述机筒设置于圆筒形箱内的上部,所述水加热管设置于圆筒形箱内的下部。
[0020]进一步,所述传动轴的输出端设计为通过联轴器连接挤出螺杆,传动轴的输入端上开设键槽并通过键槽中设置的平键连接从动大皮带轮。
[0021]按常规,所述机筒的出料端通过带控制阀的弯管接头连接模柄的进料上腔。
[0022]按常规,所述从动大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主动小皮带轮,所述主动小皮带轮安装于主电机的转轴上。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全智能榨粉机的出粉模头结构中,模柄容腔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其与模板之间的粉浆存料很少,因而粉浆存料的温度散热较快,从而使得模板的出粉眼孔不易被堵塞,在榨粉机的生产过程中可任意停机,再次开机榨粉也能顺利进行,不堵塞模板的出粉眼孔。
[0025]2、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结构中,将机筒置于密闭水箱中,水加热管加热烧开水箱中的水,在水箱中的沸水和水蒸气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水煮机筒内的粉浆,从而达到恒温且均匀加热的粉浆熟化过程;并通过设置的安全压力阀可有效防止密闭水箱中的水蒸气压力超标,提高了粉浆熟化过程的安全性。
[0026]3、本专利技术的皮带轮传动机构结构中,在传动轴上的前、后深沟滚珠轴承之间设置圆锥滚子轴承,以此来抵消挤出螺杆对传动轴即前、后深沟滚珠轴承造成的轴向载荷(向前挤粉浆而造成的向后作用力),有效保证了前、后深沟滚珠轴承的正常运转(仅受径向载荷);在轴承座上开设黄油注入孔和排泄孔,可充分保证前、后深沟滚珠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润滑,使其运转顺畅;皮带轮传动机构的结构有效保证了各轴承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主电机的功耗,采用榨粉机挤榨相同定量的粉条,仅需1.5kW的主电机驱动,相比原有技术的5kW电机驱动,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0027]4、本专利技术的出粉剪切机构结构中,对应于出粉模头设置有剪切组件,剪切组件的刀片滑动安装于刀座内并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下作前、后运动而切断定量挤出的粉条,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切断整齐划一。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实施方式中出粉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2的爆炸图。
[0031]图4为图1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1实施方式中皮带轮传动机构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智能榨粉机,包括将机筒(1)内粉浆向前推送的挤出螺杆(2),所述机筒(1)上设有进料斗(3),机筒(1)的出料端(1

1)设有出粉模头(4),设有对进料斗(3)与出料端(1

1)之间的机筒(1)内的粉浆进行熟化的加热装置(5),所述挤出螺杆(2)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连接主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模头(4)包括用模盖(7)安装于模柄(8)上的模板(9),所述模板(9)上开设有出粉眼孔,所述模柄(8)的容腔包括同轴的进料上腔(8

1)、扩容中腔(8

2)和出料下腔(8

3),所述模板(9)安装于模柄(2)底部与出料下腔(8

3)同轴的止口(8

4)内;所述扩容中腔(8

2)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台腔,所述锥形台腔的上口直径等于进料上腔(8

1)的腔径,锥形台腔的下口直径等于出料下腔(8

3)的腔径,所述进料上腔(8

1)的腔径≤1/2出料下腔(8

3)的腔径,锥形台腔与出料下腔(8

3)的轴向长度之和≤模板(9)的厚度;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将机筒(1)置于其中的水箱(10),所述水箱(10)的箱体上设有进出水管(11)和水位探头(12),水箱(10)的箱体内设有水加热管(13),水箱(10)的箱体上还设有监测箱体内水蒸汽压力并于设定的水蒸气压力下泄压的安全压力阀(14);所述皮带轮传动机构包括安装传动轴(15)的轴承机构,所述传动轴(15)连接皮带轮传动机构的从动大皮带轮(16)与挤出螺杆(2),所述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17)和设于轴承座(17)的轴承孔孔内的前深沟滚珠轴承(18)和后深沟滚珠轴承(19),所述前深沟滚珠轴承(18)和后深沟滚珠轴承(19)之间设有可承受向后载荷的圆锥滚子轴承(20),所述传动轴(15)通过前深沟滚珠轴承(18)、圆锥滚子轴承(20)和后深沟滚珠轴承(19)于轴承座(17)的轴承孔孔内安装,传动轴(15)的前端伸出轴承座(17)前端的轴承盖(21)成为输出端,传动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平刘昶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顶旭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