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帆专利>正文

果实防虫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3 阅读:4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果实防虫袋,其包括无色透明的筒状的主体部,主体部一端形成开口端而另一端形成密封端,密封端与开口端之间形成果实收容空间,密封端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贯穿密封端的透气狭缝,透气狭缝将果实收容空间与外界连通。在生产中,只需选择合适大小的果实防虫袋包覆于果实上并稍加固定即可实现防虫,方便实用;透气狭缝可有效防虫且可很好地保证果实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有利于果实的健康生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及制造过程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选择无毒害的材料制造,使用安全可靠;且本果实防虫袋采用透明的材料制成,保证了果实的光合作用,确保果实正常发育。(*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植物果实生长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果实 防虫袋。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果种植业中,经常会对桂树的果实实施一定的保护措 施,以防止果实被虫破坏。例如在果实成熟之前,给每个果实分别包 覆上塑料袋并将塑料袋扎紧封口 ,以防止害虫在果实上产卵。一般广泛釆用的是普通塑料袋,并在塑料袋上用针刺或其他方式 设置若干透气孔,保证空气的流通。但是,上述塑料袋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塑料袋上的透气孔是由人工随意扎刺而 成,往往造成透气孔的直径过大,致使害虫仍然容易钻入到塑料袋内, 对果实起不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其次,每个塑料袋都需要人工加工, 过程繁复,特别对于需要大量使用塑料袋的大型果园,带来极大的工 作量,因此不太实用;再则,果农往往是从市场上随意购买普通塑料 袋或者将一些已经使用过的塑料袋二次利用,用于果实的保护,而有 些塑料袋往往具有毒性,不适合于使用在水果生产中,这种塑料袋会 对水果造成污染,不利于食用者的健康;另外,有些塑料袋由于厚度不合适且本身不透明,往往会阻碍阳光对果实的照射,影响果实的生 长,进而影响果园的产量。因而,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果实防虫袋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工艺简单 且方便实用的果实防虫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果实防虫袋,包括无色透明 的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端形成开口端而另一端形成密封端, 所述密封端与所述开口端之间形成果实收容空间,其中,所述密封端 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透气狭缝,所述透气狭缝将所述果实收容空间 与外界连通。优选地,主体部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膜制成。其中,主体部包括 环壁以及内部空间。使用前,主体部被压平(近似于两层平贴的塑料 膜),使用时,主体部可以膨胀成圆柱状、圓锥状、圓球状、椭圓状 或者其他形状。其中,密封端用于将主体部的环壁密封,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热 压合、粘结、采用包扎件等。优选地,先将主体部压平,然后在主体 部的 一端采用热压合和/或粘结的方法将两层平贴的塑料膜结合成一体。优选地,果实防虫袋所使用的塑料膜厚度(即筒状的主体部的壁 厚)为1.5丝到4丝,比如1.8丝、2丝或者3丝。其中,丝是一种 本领域常用的厚度单位,1毫米等于100丝。这种厚度,既能保证光 合作用的效果,又能防止被害虫刺破。优选地,透气狭缝的宽度为0.2cm到0.8cm,比如0.3cm、 0.5cm 或者0.6cm。透气狹缝的长度为0.5cm到lcm,比如0.5cm、 0.6cm或 者0.8cm。这种尺寸可以确保害虫不会通过透气狭缝进入到果实防虫 袋内部。可选4奪地,果实防虫袋的材料可以选用PE、 PO或PP塑料。优 先选用无毒无害材料,这样,即可避免果实防虫袋被害虫刺透,又可 避免对果实的污染。优选地,密封端平行于开口端。可选择地,密封端为一条或多条密封线。优选地,密封端为长条状密封区。更优选地,密封区的长度小于 主体部压平后两条侧边之间的距离,果实防虫袋在密封区的两端与主 体部压平后的两条侧边之间对称设有两个透气狭缝。可选择地,密封区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密封分区,透气狭缝设置 在相邻的两个密封分区之间,比如间隔设置三个密封分区,从而在密 封区中部间隔形成两个透气狭缝。可选择地,果实防虫袋的开口端处设置环状松紧带,当果实防虫 袋被套在果实上时,则不需要另外再采用细绳或橡皮筋来固定封口 , 开口端处的松紧带会自动紧缩在树枝的周围,将果实包覆在果实防虫 袋内部。这样可以简化园林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生产中,只需选3奪合适的果实防虫 袋包覆于果实上并稍加固定即可实现防虫,方Y更实用;透气狭缝可有效防虫且可很好地保证果实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有利于果实的健康生长;本技术结构及制造过程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选择 无毒害的材料制造,使用安全可靠;且本果实防虫袋采用透明的材料 制成,保证了果实的光合作用,确保果实正常发育。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本实用新 型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任何在本技术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 代,仍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果实防虫袋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果实防虫袋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果实防虫袋1包括用于包覆在果实外围 的主体部11以及位于主体部11 一侧的密封端12。主体部11为直筒 状,其一侧被密封端12封口 ,相对的另一侧(即远离密封端12的一 侧)为开口端111。如图1所示,图中的X方向为平行于开口端lll及密封端12的 方向,而Y方向与X方向相垂直。密封端12包括一个长条状的密封 区120,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区120是主体部11受热压合而成。密 封端12上平行于Y方向设置有若干供空气流通的透气狭缝12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条透气狭缝121,分别靠近密封区120的两端, 透气狭缝121连通主体部11的内部与果实防虫袋1的外部,使空气 得以流通。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透气狭缝121的宽度(X方向)为 0.5cm,长度(Y方向)为0.8cm。本果实防虫袋1具有合适的厚度,以保证其牢固度,避免在使用 过程中多次更换。在本实施例中,果实防虫袋1采用厚度为1.8丝的 PO塑料。另外,本果实防虫袋1采用透明材料制造,以保证其透光 性,确保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影响,保证果实的正常生长。本果实防 虫袋1的大小可根据不同果实的不同需要来设计,可用于多种果实的 防护。使用时,将果实防虫袋1的开口端111打开,将主体部11套于 果实上,然后另外选择细绳或者橡皮筋在开口端111处将果实防虫袋 1扎紧于果树枝条上,以使主体部11包覆在果实的周围。这样,果 实可以透过透明的果实防虫袋1进行光合作用,而通过透气狭缝121 可实现其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他部分与实施例l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密封端12包括三个密封分区125、 126、 127,透气狭缝121设 置在相邻的两个密封分区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实防虫袋,包括无色透明的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端形成开口端而另一端形成密封端,所述密封端与所述开口端之间形成果实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透气狭缝,所述透气狭缝将所述果实收容空间与外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果实防虫袋,包括无色透明的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端形成开口端而另一端形成密封端,所述密封端与所述开口端之间形成果实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透气狭缝,所述透气狭缝将所述果实收容空间与外界连通。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实防虫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狭 缝的宽度为0.2cm到0.8cm。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实防虫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狭 缝的长度为0.5cm到lcm。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实防虫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果实防 虫袋的主体部的壁厚为1.5丝到4丝。5. 如权利要求1 4之一所述的果实防虫袋,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帆梁广勤赵菊鹏周庆贤胡学难刘志斌梁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梁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