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27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分层支模浇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熟悉图纸,对图纸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S2:选择混凝土,选择出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应提前与预拌混凝土供应厂家签订供应合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进场时对混凝土质量严格检查验收;S3:设备的准备,准备好混凝土输送设备、浇筑设备、振捣机以及养护的器具;S4:作业条件准备;S5:对混凝土进行浇筑;S6:施工缝、后浇带的留设;S7:进行振捣;S8:验收,通过增加了施工缝、后浇带的留设,解决了现有的分层支模浇筑中,一般间隔时间过久,分层浇筑的时候,容易造成浇筑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浇筑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分层支模浇注
,具体为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0003]混凝土浇筑将拌制好的混凝土料浇筑入仓、平仓、捣固密实的施工过程。浇筑要求连续、均匀并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平仓是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整个浇筑的仓面均匀摊平和充满混凝土料;捣固密实亦称“振捣”,有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两种,水利工程中普遍采用机械振捣方法,现有的分层支模浇筑中,一般间隔时间过久,分层浇筑的时候,容易造成浇筑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熟悉图纸,对图纸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
[0009]S2:选择混凝土,选择出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应提前与预拌混凝土供应厂家签订供应合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进场时对混凝土质量严格检查验收;
[0010]S3:设备的准备,准备好混凝土输送设备、浇筑设备、振捣机以及养护的器具;
[0011]S4:作业条件准备;
[0012]S5:对混凝土进行浇筑;
[0013]S6:施工缝、后浇带的留设;
[0014]S7:进行振捣;
[0015]S8:验收。
[0016]优选的,所述S3设备的准备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7]S31:针对工程所需要的工程量选择对应的混凝土输送、浇筑、振捣机具设备;
[0018]S32:针对工程所需要的工程量对应的混凝土输送、浇筑、振捣机具设备,选择对应的养护以及养护器具;
[0019]优选的,所述S4作业条件准备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0]S41:机具准备及检查:塔式起重机、龙门架、料斗、串筒、混凝土泵送设备、布料机以及棚具设备;
[0021]S42:如果采用了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0022]S43:准备好所需要的工具用具:手推车、刮杠、铁锨、胶皮水管;
[0023]S44:准备好所需要的检测设备:坍落度筒、试模、卷尺、经纬仪、靠尺、塞尺;
[0024]S45:需浇筑混凝土的部位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渍筑,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模板的紧密程度,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贴严,以防漏浆,金属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以封闭,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
[0025]优选的,所述S5对混凝土进行浇筑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6]S51:在混凝土浇筑工序中,应控制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运输、输送入模的过程宜连续进行,从搅拌完成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限值规定;
[0027]S52:掺早强型减水外加剂、早强剂的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
[0028]S53: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宜先浇筑竖向结构构件,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高区部分,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结构面标差异较大处,应采取防止混凝土反涌的措施,并且宜按“先低后高”的顺序浇筑混凝土。
[0029]S54:间歇,其间隙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0030]S55:在施工作业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布料均衡,应对模板和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应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模板内钢筋、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
[0031]优选的,所述S6施工缝、后浇带的留设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2]S61: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300mm,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mm~20mm;
[0033]S62: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0034]S63:垂直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0035](1)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0036](2)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0037](3)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0038](4)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0039](5)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0040](6)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0041]S64:水平施工缝应低于地脚螺栓底端,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时,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深度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4处,垂直施工缝与地脚螺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且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5倍。
[0042]S65: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0043](1)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设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1.0;
[0044](2)在水平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复核校正;
[0045](3)垂直施工缝或台阶形施工缝的垂直面处应加插筋,插筋数量和规格应由设计确定;
[0046](4)施工缝的留设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0047]S66:施工缝、后浇带留设界面应垂直于结构构件和纵向受力钢筋。结构构件厚度或高度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熟悉图纸,对图纸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S2:选择混凝土,选择出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应提前与预拌混凝土供应厂家签订供应合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进场时对混凝土质量严格检查验收;S3:设备的准备,准备好混凝土输送设备、浇筑设备、振捣机以及养护的器具;S4:作业条件准备;S5:对混凝土进行浇筑;S6:施工缝、后浇带的留设;S7:进行振捣;S8:验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设备的准备还包括以下步骤:S31:针对工程所需要的工程量选择对应的混凝土输送、浇筑、振捣机具设备;S32:针对工程所需要的工程量对应的混凝土输送、浇筑、振捣机具设备,选择对应的养护以及养护器具。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作业条件准备还包括以下步骤:S41:机具准备及检查:塔式起重机、龙门架、料斗、串筒、混凝土泵送设备、布料机以及棚具设备;S42:如果采用了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S43:准备好所需要的工具用具:手推车、刮杠、铁锨、胶皮水管;S44:准备好所需要的检测设备:坍落度筒、试模、卷尺、经纬仪、靠尺、塞尺;S45:需浇筑混凝土的部位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渍筑,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模板的紧密程度,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贴严,以防漏浆,金属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水,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以封闭,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对混凝土进行浇筑还包括以下步骤:S51:在混凝土浇筑工序中,应控制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运输、输送入模的过程宜连续进行,从搅拌完成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限值规定;S52:掺早强型减水外加剂、早强剂的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S53: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宜先
浇筑竖向结构构件,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高区部分,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结构面标差异较大处,应采取防止混凝土反涌的措施,并且宜按“先低后高”的顺序浇筑混凝土。S54:间歇,其间隙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S55:在施工作业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布料均衡,应对模板和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应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模板内钢筋、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施工缝、后浇带的留设还包括以下步骤:S61: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300mm,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mm~20mm;S62: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杰杭钢杰秦余龙高永丰朱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