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67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旨在解决修缮的方式采用的扁钢需和木柱以及木梁进行连接,使得在木柱以及木梁原存在损坏的基础上造成不可逆的损坏,不利于后续的维护修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修缮的具体流程包括:完成修缮基建的搭建后,对修缮点进行清理处理,控制修缮点的工整度及干燥度,在修缮点处填补修缮填物以固定修缮点处的榫卯节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填充光固化树脂对修缮点处填补修缮,并且填充过程中设置螺纹栓件可供钣金件与梁柱进行连接,且通过钣金件的结构可实现对横梁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可塑膜套的设置,实现修缮过程中对原建筑本体的保护,减少后续长期维修阶段时产生的损伤。减少后续长期维修阶段时产生的损伤。减少后续长期维修阶段时产生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房屋的使用年限为70年,在房屋建设完成后需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进行鉴定,但随着房屋使用年限的增加,房屋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存在风化、开裂、墙面剥离等情况。
[0003]而对于一些存有历史痕迹的古建筑采用木质桩柱、梁柱以榫卯连接的方式进行装配搭建形成整体的建筑本体,而榫卯连接不同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节点,榫卯结构的承载力常低于采用钢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构件承载力,榫卯结构的连接节点为建筑结构的薄弱位置,不符合目前强节点弱杆件的抗震设计原则。因此,在受到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时,由于建筑本身采用木质材质存在的材质缺陷,以及榫卯连接节点处的榫头形变造成节点连接松动、承载力不足钢度降低而出现建筑在承载力作用下发生倾斜或建筑偏移的情况。
[0004]而对此类历史古建、村落进行修缮时,主要采用增大截面法、粘接钢板法、粘接纤维复合材料法、增设连接支点法等多种方式进行修缮,但作为历史痕迹存留的古建或村落,考虑到其具备的文化底蕴和气息,需遵循“修旧如旧、可逆性、可识别性、不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的加固原则。
[0005]公开号为CN201071549Y的一种扁钢加固的古建筑木结构大木构架的榫卯节点,其技术要点为:通过扁钢将木柱和木梁连接起来,从而限制两者的相互转动,显著提高榫卯节点的抗弯能力,使得抗弯能力明显不足的榫卯节点满足受力要求,从而使得古建筑木结构得以保护。但该修缮的方式采用的扁钢需和木柱以及木梁进行连接,使得在木柱以及木梁原存在损坏的基础上造成不可逆的损坏,不利于后续的维护修缮。
[0006]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骤包括:
[0009]S1结构勘察,沿建筑外围向建筑中心逐步排查勘察,并对各个勘察点设标排序,排查选定修缮点,建立修缮档案;
[0010]S2物料储备,依照修缮档案中所需修缮点的数量,配备修缮物料;
[0011]S3修缮,对修缮点处沿对称范围同步搭建修缮基建,并依次沿对称设的修缮点进行修缮,重复操作直至修缮完毕;
[0012]S4修缮勘察记录,根据修缮次序记录各勘测点的状况,并对修缮点的修缮状况和
程度进行记录,并以图文登记录入;
[0013]所述修缮的具体流程包括:完成修缮基建的搭建后,对修缮点进行清理处理,控制修缮点的工整度及干燥度,在修缮点处填补修缮填物以固定修缮点处的榫卯节点,修缮填物加强修缮点纵向方向上的承载作用力。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2.所述S1结构勘察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5]S11排查,依照建筑的各边角向建筑中心逐步排查,并依照方位标记各排查点:东1

1、东1

2......东1

N;
[0016]西1

1、西1

2......西1

N;
[0017]南1

1、南1

2......南1

N;
[0018]北1

1、北1

2......北1

N;
[0019]S12检测,从排查步骤中勘察需检修的修缮点进行标记,并以对称为条件进行分组,并经超声波探伤技术对各个修缮点进行扫描,并拍照存留记录;
[0020]S13建档,依照修缮点的检测状况,建立修缮档案,并登记每日修缮进度和记录。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物料储备的具体步骤为:依照修缮点的数量为n,配置物料的份数为n*(1+20~30%),单份所述物料包括:
[0022]可塑膜套;
[0023]光固化树脂200

400g;
[0024]钣金栓件。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修缮的具体步骤包括:
[0026]初步修理,以对称设组的修缮点同时段进行修缮,在相应修缮点搭建脚手架,并于脚手架上配备支撑单元,对所修缮的梁柱进行承托支撑,而后对修缮点处存在的木刺、腐朽部位进行剔除,并打磨清理修缮点的灰屑,并烘干修缮点,保持干燥。
[002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修缮的具体步骤还包括:
[0028]填充固化,将可塑膜套封闭的端部置于修缮点,充气膨胀至填充修缮点的内腔,保持充气状态2

5mi n至可塑膜套弹性疲劳,然后将光固化树脂填充至可塑膜套中,然后进行光固化。
[002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修缮的具体步骤还包括:
[0030]栓接拼装,将钣金栓件中的钣金件嵌至榫卯节点的镶嵌部,而后将钣金栓件中的螺纹栓件贯穿凝固过后的光固化树脂与钣金件嵌合连接,提供夹持榫卯节点的包覆作用力;
[0031]修缮检测,对栓接拼接操作完成后的梁柱进行探伤扫描检测,并测量梁柱的水平度状况。
[003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充固化的步骤还包括:在将光固化树脂灌注填充至可塑膜套,并对可塑膜套进行抽真空排气操作,而后经紫外线照射1

3小时进行固化,并于半固化状态将螺纹栓件置于光固化树脂中,在固化完成后拧出螺纹栓件。
[003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栓接拼装的具体步骤为:在将螺纹栓件从固化的光固化树脂中拧出之后,将钣金件贴在修缮点处的外表面,而后螺纹栓件自钣金件上开设的螺孔对准光固化树脂进行拧转,实现钣金件包覆修缮点。
[003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5]通过结构勘察可对建筑本体上所有榫卯节点依照方位顺序进行有序的排查,且在修缮时同样按照排查的方位进行有序的修缮,可保障工程有序的推进,并在修缮时对对称的修缮点进行同步修缮,实现可通过修缮基建对同根梁柱进行辅助支撑,可不改变原建筑的受力结构,能尽大程度的修缮并维持初始的状态,并且在修缮工程进度推进时,对勘察记录以及修缮记录进行登记,可在后续定期检查建筑状况时,便于后续人员进行对接跟踪,有效延长木质建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钣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通孔;2、切缝;3、折弯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9]实施例: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包括:
[0040]S1结构勘察,沿建筑外围向建筑中心逐步排查勘察,并对各个勘察点设标排序,排查选定修缮点,建立修缮档案,具体的,修缮档案的名称为所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骤包括:S1结构勘察,沿建筑外围向建筑中心逐步排查勘察,并对各个勘察点设标排序,排查选定修缮点,建立修缮档案;S2物料储备,依照修缮档案中所需修缮点的数量,配备修缮物料;S3修缮,对修缮点处沿对称范围同步搭建修缮基建,并依次沿对称设的修缮点进行修缮,重复操作直至修缮完毕;S4修缮勘察记录,根据修缮次序记录各勘测点的状况,并对修缮点的修缮状况和程度进行记录,并以图文登记录入;所述修缮的具体流程包括:完成修缮基建的搭建后,对修缮点进行清理处理,控制修缮点的工整度及干燥度,在修缮点处填补修缮填物以固定修缮点处的榫卯节点,修缮填物加强修缮点纵向方向上的承载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结构勘察的具体步骤包括:S11排查,依照建筑的各边角向建筑中心逐步排查,并依照方位标记各排查点:东1

1、东1

2......东1

N;西1

1、西1

2......西1

N;南1

1、南1

2......南1

N;北1

1、北1

2......北1

N;S12检测,从排查步骤中勘察需检修的修缮点进行标记,并以对称为条件进行分组,并经超声波探伤技术对各个修缮点进行扫描,并拍照存留记录;S13建档,依照修缮点的检测状况,建立修缮档案,并登记每日修缮进度和记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建筑屋梁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物料储备的具体步骤为:依照修缮点的数量为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津章泽杭钢杰秦余龙高永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