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装置及空调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724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热装置及空调机组。蓄热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与所述换热组件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两根集流管和设置于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的扁管层,每一所述扁管层内并列设置有至少两根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蓄热装置及空调机组,通过设置多层扁管层,有效提升蓄热装置内部的制冷剂分配的均匀度,增大换热组件与蓄热材料的接触面积,提升蓄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加快空调机组的蓄热化霜速度,降低化霜时间,减少空调制热时室内的温降值,提升空调机组制热的舒适性。提升空调机组制热的舒适性。提升空调机组制热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装置及空调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特别是一种蓄热装置及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热泵空调器在冬季制热运行时,空气侧换热器起蒸发器的作用,由于环境温度较低,换热器表面的温度也随之下降,甚至低于0℃,当室外空气流经换热器盘管时,其所含的水分就会析出,并形成霜层。换热器化霜过程需从室内侧取热,使得室内温度产生较大波动,室内的舒适性变差。为解决快速化霜及化霜过程室内温度波动性大的问题,可采用相变蓄热装置进行化霜。
[0003]目前蓄热装置中的大多数换热器由单层的微通道扁管及设置于微通道扁管上的翅片进行蓄热,但是此种结构设计存在制冷剂分配很不均匀,存在“干蒸”与“供液过多”以及“供液不够”的情况发生,进而产生蓄热器的蓄热、放热效率依然不够理想,机组化霜时间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热装置的制冷剂分配不均匀而影响蓄热装置的蓄热和放热效果低、机组化霜时间长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增加制冷剂分配均匀程度来提高蓄热装置的换热效率的蓄热装置及空调机组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至少一个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壳体(1)与所述换热组件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两根集流管(2)和设置于两个所述集流管(2)之间的扁管层(3),每一所述扁管层(3)内并列设置有至少两根扁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扁管(4)伸入对应的所述集流管(2)内的端面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集流管(2)上均设置有转接块(5),所述转接块(5)上设置有连通孔,且所述连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扁管层(3)所处平面的夹角角度范围为90
°
至145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换热组件中,两个所述转接块(5)分别处于所述换热组件的对角处和/或处于所述换热组件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扁管层(3)之间的间距h1的范围为3mm至5mm;和/或,同一所述扁管层(3)内的相邻两个所述扁管(4)之间的间距h7范围为7mm至13mm;和/或,处于最上层的所述扁管层(3)与所述壳体(1)内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3mm至5mm;和/或,处于最下层的所述扁管层(3)与所述壳体(1)内部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3mm至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4)的宽度h3范围为12mm至32mm;和/或,所述扁管(4)的厚度h4范围为1.0mm至2.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4)的厚度h4与相邻两个所述扁管层(3)之间的间距h1的比值范围为(1~2.5):(3~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谭德强陈昌中徐安泽王成根柴国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