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捕捉微米级粉尘的矿业智能化送风防尘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868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捕捉微米级粉尘的矿业智能化送风防尘口罩,包括口罩盖、口罩后壳和口鼻罩,口罩盖的两侧均开有栓孔,口罩盖的前端设置有滤风栅,口罩盖的底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底板,第一纽扣座的顶端卡接有圆板,圆板的表面贯穿有若干通孔,通孔的外周设置有若干毛刷,第二纽扣座的顶端卡接有涡轮风机,第三纽扣座的顶端卡接有滤芯,后壳的顶端处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后端设置连接有口鼻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运用静电除尘原理制成的带电性活性碳纤维刷圆孔板,在微电流的作用下,碳纤维毛刷将带上电荷而产生较强的吸附矩阵,该部件过滤过后的空气将被涡轮风机增压送入碳纤维滤芯元件,进行二次过滤,让使用者呼吸到更干净的空气。气。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捕捉微米级粉尘的矿业智能化送风防尘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及矿业个体防护防尘口罩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捕捉微米级粉尘的矿业智能化送风式防尘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尘肺病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约占我国职业病总数的90%。而煤炭行业更是尘肺病高发行业,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尘肺病是由于从业者长期在高粉尘环境中吸入大量无机矿物粉尘而导致肺部组纤维被破坏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0003]中国公开专利技术:CN201711403133.3,公开了一种可以过滤5微米以上粉尘的特殊防尘口罩,该专利技术实质为采用了一种活性炭材质对粉尘进行吸附与过滤的技术。此类防尘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其材质的活性炭层对粉尘进行吸附处理,其吸附过滤的粉尘粒径一般在5微米及以下,而不能过滤可吸入性的粉尘,这类粉尘直径一般在0.3um~5um之间,是造成尘肺病的根源;同时,该类口罩也存在着使用寿命短、更换过滤材质的频率快、呼吸阻力大、成本高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捕捉微米级粉尘的矿业智能化送风防尘口罩。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捕捉微米级粉尘的矿业智能化送风防尘口罩,包括口罩盖、口罩后壳和口鼻罩,所述口罩盖的两侧均开有栓孔,所述口罩盖的前端设置有滤风栅,所述口罩盖的底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表面并排安装有第一纽扣座、第二纽扣座和第三纽扣座,所述第一纽扣座的顶端卡接有圆板,且第一纽扣座的与圆板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电金属片,所述圆板的表面贯穿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周设置有若干毛刷,所述第二纽扣座的顶端卡接有涡轮风机,所述第三纽扣座的顶端卡接有滤芯,所述底板的顶端表面一侧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拨动开关,所述口罩盖的顶端设置有母锁扣,所述后壳的顶端设置有公锁扣,所述后壳的顶端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后端设置连接有口鼻罩,所述口鼻罩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吸气阀,所述吸气阀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口鼻罩的后端设置有硅胶环形罩。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滤芯包括过滤盒、限位套、连接座,所述限位套与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活性炭布层、无纺布、中空ES棉、熔喷布、抗油材质层和抗水材质层。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分别与涡轮风机、电路板、拨动开关和第一纽扣座的导电金属片电性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毛刷为活性碳纤维材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板、涡轮风机和滤芯的圆心处于同于水平线上,且截面均为大小相同的圆形,所述第一纽扣座、第二纽扣座和第三纽扣座的表面均开有弧形的纽扣槽口进行安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专利技术是集微米级粉尘粒子的捕捉,涡轮供风降阻,滤芯再过滤技术一体化设计而成的,可以弥补现有工业级口罩防尘的不足,通过运用静电除尘原理制成的带电性活性碳纤维刷圆孔板,在微电流的作用下,碳纤维毛刷将带上电荷而产生较强的吸附矩阵,能够主动捕捉0.3um~5um之间的粉尘粒子,该部件过滤过后的空气将被涡轮风机增压送入碳纤维滤芯元件,进行二次过滤,让使用者呼吸到更干净的空气。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后视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滤芯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9]图中:1、口罩盖;2、后壳;3、口鼻罩;4、栓孔;5、滤风栅;6、底板;7、第一纽扣座;8、第二纽扣座;9、第三纽扣座;10、圆板;11、通孔;12、毛刷;13、滤芯;14、涡轮风机;15、电池;16、电路板;17、拨动开关;18、母锁扣;19、公锁扣;20、开口;22、吸气阀;23、排气阀;24、硅胶环形罩;131、过滤盒;132、限位套;133、连接座;134、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捕捉微米级粉尘的矿业智能化送风防尘口罩,包括口罩盖1、口罩后壳2和口鼻罩3,口罩盖1的两侧均开有栓孔4,口罩盖1的前端设置有滤风栅5,口罩盖1的底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底板6,底板6的顶端表面并排安装有第一纽扣座7、第二纽扣座8和第三纽扣座9,第一纽扣座7的顶端卡接有圆板10,且第一纽扣座9的与圆板10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电金属片,圆板10的表面贯穿有若干通孔11,通孔11的外周设置有若干毛刷12,第二纽扣座8的顶端卡接有涡轮风机14,第三纽扣座9的顶端卡接有滤芯13,底板6的顶端表面一侧安装有电池15,电池15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板16,电路板16的一侧设置有拨动开关17,口罩盖1的顶端设置有母锁扣18,后壳2的顶端设置有公锁扣19,后壳2的顶端处设置有开口20,开口20的后端设置连接有口鼻罩3,口鼻罩3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吸气阀22,吸气阀22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阀23,口鼻罩3的后端设置有硅胶环形罩24。
[0023]进一步的,滤芯13包括过滤盒131、限位套132、连接座133,限位套132与连接座133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层134,过滤层134包括活性炭布层、无纺布、中空ES棉、熔喷布、抗油材质
层和抗水材质层。
[0024]电池15分别与涡轮风机14、电路板16、拨动开关17和第一纽扣座9的导电金属片电性连接。
[0025]毛刷12为活性碳纤维材质,使毛刷12在导电后具备电荷达到吸附粉尘的效果。
[0026]圆板10、涡轮风机14和滤芯13的圆心处于同于水平线上,且截面均为大小相同的圆形,第一纽扣座7、第二纽扣座8和第三纽扣座9的表面均开有弧形的纽扣槽口进行安装。
[0027]具体的,将绑带从栓孔4的内部穿过绑带图中未示出后调节至合适松紧度后,将硅胶环形罩24贴合在口鼻处即可,将拨动开关17打开使涡轮风机14和第一纽扣座7进行导电;外部的空气从口罩盖1的滤风栅5吸入至内部,首先经过圆板10,由于第一纽扣座7与圆板10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电金属片,进而使圆板10导电,从而使圆板10上的碳纤维毛刷12带上电荷,而产生较强的吸附矩阵,具备有较强的吸附性,可吸附空气中的0.3um~5um之间的粉尘颗粒,之后空气从通孔11进入后方,经过涡轮风机14进行增压吹向滤芯13,同时也使吸气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捕捉微米级粉尘的矿业智能化送风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盖(1)、口罩后壳(2)和口鼻罩(3),所述口罩盖(1)的两侧均开有栓孔(4),所述口罩盖(1)的前端设置有滤风栅(5),所述口罩盖(1)的底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顶端表面并排安装有第一纽扣座(7)、第二纽扣座(8)和第三纽扣座(9),所述第一纽扣座(7)的顶端卡接有圆板(10),且第一纽扣座(9)的与圆板(10)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电金属片,所述圆板(10)的表面贯穿有若干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外周设置有若干毛刷(12),所述第二纽扣座(8)的顶端卡接有涡轮风机(14),所述第三纽扣座(9)的顶端卡接有滤芯(13),所述底板(6)的顶端表面一侧安装有电池(15),所述电池(15)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板(16),所述电路板(16)的一侧设置有拨动开关(17),所述口罩盖(1)的顶端设置有母锁扣(18),所述后壳(2)的顶端设置有公锁扣(19),所述后壳(2)的顶端处设置有开口(20),所述开口(20)的后端设置连接有口鼻罩(3),所述口鼻罩(3)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吸气阀(22),所述吸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小军胡凯莫维雄覃继圆谢泽兰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