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圆机棱角组以及针织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86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圆机棱角组以及针织圆机。该针织圆机棱角组中通过对上盘棱角座和下盘棱角座进行设置,使得针织圆机棱角组更加适用于“五文治”型空气针织面料的编织。具体地,通过分别对上盘棱角座和下盘棱角座进行设置,将含针棱角块、出针棱角块以及平针棱角块进行合理排布,同时使上盘棱角座的棱角块与下盘棱角座的棱角块对应。采用该针织圆机棱角组进行“五文治”型空气针织面料的编织时,能够形成稳定地“五文治”结构,提高“五文治”型空气针织面料的品质。织面料的品质。织面料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织圆机棱角组以及针织圆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织圆机棱角组以及针织圆机。

技术介绍

[0002]针织空气层面料手感舒适、蓬松柔软、排汗保暖、吸湿透气,广泛应用于运动服饰、休闲服饰以及职业装的制备。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空气层面料,“五文治”型针织空气层面料应运而生。如图17所示的“五文治”型针织空气层面料,由表及里依次形成表层、次表层、中空层、次里层以及里层。尽管“五文治”型针织空气层面料具有较好的性能,但是目前传统的设备难以形成稳定的“五文治”结构,导致“五文治”型针织空气层面料的品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针织圆机棱角组以及针织圆机。该针织圆机棱角组能够形成稳定地“五文治”结构,提高“五文治”型空气针织面料的品质。
[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针织圆机棱角组,包括上盘棱角座和下盘棱角座;
[0006]所述上盘棱角座和所述下盘棱角座配合分别用于导入上盘织针和下盘织针;所述上盘棱角座的织针导入端与所述下盘棱角座的织针导入端齐平;
[0007]在沿织针导入方向上,所述上盘棱角座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第一上盘出针棱角块、第三上盘含针棱角块、第二上盘出针棱角块、第四上盘含针棱角块以及上盘平针棱角块;
[0008]在沿织针导入方向上,所述下盘棱角座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下盘含针棱角块、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第一下盘平针棱角块、第二下盘平针棱角块、下盘出针棱角块、第三下盘含针棱角块、第四下盘含针棱角块以及第五下盘含针棱角块;
[0009]所述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下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上盘出针棱角块和所述第三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一下盘平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上盘出针棱角块和所述第四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二下盘平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下盘出针棱角块、所述第三下盘含针棱角块、所述第四下盘含针棱角块以及所述第五下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之和与所述上盘平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包括第一含针基座、第一含针限位件以及第二含针限位件;所述第一含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含针限位件均凸出于所述第一含针基座,所述第一含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含针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隙以用于形成供织针通过的织针轨道;
[0011]所述第一含针限位件具有第一含针导入部和第一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二含针限位件具有第二含针导入部和第二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一含针导入部和所述第二含针导入部配合形成含针导入轨道,所述第一含针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含针导出部配合形成含针导出轨
道,所述第一含针导出部具有第一含针导出平面,所述第一含针导出平面朝向所述第二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二含针导出部具有第二含针导出平面,所述第二含针导出平面朝向所述第一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一含针导出平面和所述第二含针导出平面平行;在沿导入方向上,所述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导出轨道的导出端低于所述导入轨道的导入端。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包括第二含针基座、第三含针限位件以及第四含针限位件;所述第三含针限位件和所述第四含针限位件均凸出于所述第二含针基座,所述第三含针限位件和所述第四含针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隙以用于形成供织针通过的织针轨道;
[0013]所述第三含针限位件具有第三含针导入部和第三含针导出部,所述第四含针限位件具有第四含针导入部和第四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三含针导入部和所述第四含针导入部配合形成含针导入轨道,所述第三含针导出部和所述第四含针导出部配合形成含针导出轨道,所述第三含针导出部具有第三含针导出平面,所述第三含针导出平面朝向所述第四含针导出部,所述第四含针导出部具有第四含针导出平面,所述第四含针导出平面朝向所述第三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三含针导出平面和所述第四含针导出平面平行;在沿导入方向上,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导出轨道的导出端高于所述导入轨道的导入端。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四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三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四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五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盘出针棱角块包括出针基座、第一出针限位件以及第二出针限位件;所述第一出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出针限位件均凸出于所述出针基座,所述第一出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出针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隙以用于形成供织针通过的织针轨道;
[0017]所述第一出针限位件具有依次排布的第一出针导入部、第一出针抬升部、第一出针平缓部、第一出针再升部以及第一出针下降部;
[0018]所述第二出针限位件具有依次排布的第二出针导入部、第二出针抬升部、第二出针平缓部、第二出针再升部以及第二出针下降部;
[0019]所述第一出针导入部和所述第二出针导入部配合形成出针导入轨道,所述第一出针抬升部和所述第二出针抬升部配合形成出针抬升轨道,所述第一出针平缓部和所述第二出针平缓部配合形成出针平缓轨道,所述第一出针再升部和所述第二出针再升部配合形成出针再升轨道,所述第一出针下降部和所述第二出针下降部配合形成出针导出轨道。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盘出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上盘出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下盘出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上盘出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呈镜像对称。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盘平针棱角块包括平针基座、第一平针限位件和第二平针限位件;所述第一平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平针限位件均凸出于所述平针基座,所述第一平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平针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隙以用于形成供织针通过的织针轨道;
[0022]所述第一平针限位件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平针导入部和第一平针导出部,所述第二平针限位件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平针导入部和第二平针导出部;所述第一平针导入部和所述第二平针导入部配合形成平针导入轨道,所述第一平针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平针导出部配合形成平针导出轨道;
[0023]在沿出针方向上,所述平针导出轨道的导出端位于所述平针导出轨道的导入端的前方。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盘平针棱角块具有织针轨道,所述织针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圆机棱角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棱角座和下盘棱角座;所述上盘棱角座和所述下盘棱角座配合分别用于导入上盘织针和下盘织针;所述上盘棱角座的织针导入端与所述下盘棱角座的织针导入端齐平;在沿织针导入方向上,所述上盘棱角座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第一上盘出针棱角块、第三上盘含针棱角块、第二上盘出针棱角块、第四上盘含针棱角块以及上盘平针棱角块;在沿织针导入方向上,所述下盘棱角座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下盘含针棱角块、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第一下盘平针棱角块、第二下盘平针棱角块、下盘出针棱角块、第三下盘含针棱角块、第四下盘含针棱角块以及第五下盘含针棱角块;所述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下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上盘出针棱角块和所述第三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一下盘平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上盘出针棱角块和所述第四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二下盘平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下盘出针棱角块、所述第三下盘含针棱角块、所述第四下盘含针棱角块以及所述第五下盘含针棱角块的宽度之和与所述上盘平针棱角块的宽度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圆机棱角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包括第一含针基座、第一含针限位件以及第二含针限位件;所述第一含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含针限位件均凸出于所述第一含针基座,所述第一含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含针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隙以用于形成供织针通过的织针轨道;所述第一含针限位件具有第一含针导入部和第一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二含针限位件具有第二含针导入部和第二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一含针导入部和所述第二含针导入部配合形成含针导入轨道,所述第一含针导出部和所述第二含针导出部配合形成含针导出轨道,所述第一含针导出部具有第一含针导出平面,所述第一含针导出平面朝向所述第二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二含针导出部具有第二含针导出平面,所述第二含针导出平面朝向所述第一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一含针导出平面和所述第二含针导出平面平行;在沿导入方向上,所述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导出轨道的导出端低于所述导入轨道的导入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圆机棱角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包括第二含针基座、第三含针限位件以及第四含针限位件;所述第三含针限位件和所述第四含针限位件均凸出于所述第二含针基座,所述第三含针限位件和所述第四含针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隙以用于形成供织针通过的织针轨道;所述第三含针限位件具有第三含针导入部和第三含针导出部,所述第四含针限位件具有第四含针导入部和第四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三含针导入部和所述第四含针导入部配合形成含针导入轨道,所述第三含针导出部和所述第四含针导出部配合形成含针导出轨道,所述第三含针导出部具有第三含针导出平面,所述第三含针导出平面朝向所述第四含针导出部,所述第四含针导出部具有第四含针导出平面,所述第四含针导出平面朝向所述第三含针导出部,所述第三含针导出平面和所述第四含针导出平面平行;在沿导入方向上,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导出轨道的导出端高于所述导入轨道的导入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圆机棱角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四上盘含针棱角块
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圆机棱角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上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三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四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五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下盘含针棱角块的织针轨道的形状相同。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圆机棱角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盘出针棱角块包括出针基座、第一出针限位件以及第二出针限位件;所述第一出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出针限位件均凸出于所述出针基座,所述第一出针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出针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隙以用于形成供织针通过的织针轨道;所述第一出针限位件具有依次排布的第一出针导入部、第一出针抬升部、第一出针平缓部、第一出针再升部以及第一出针下降部;所述第二出针限位件具有依次排布的第二出针导入部、第二出针抬升部、第二出针平缓部、第二出针再升部以及第二出针下降部;所述第一出针导入部和所述第二出针导入部配合形成出针导入轨道,所述第一出针抬升部和所述第二出针抬升部配合形成出针抬升轨道,所述第一出针平缓部和所述第二出针平缓部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国肖军张华宋彦关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