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织造方法及其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2928498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织造方法及其织物,通过对大圆机的多路山角机构的排序进行调整,创造性地对其中一路山角机构的轨道进行调整并辅于压纱片的设置,实现了纱线集圈不脱圈,最终通过全新的生产方法实现了一种全新的五明治织物,该织物在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可使用亲肤材质的棉纱进行织造,且在上、下表面棉纱层之间具有中间支撑层,该中间支撑层通过连接纱线与上、下表面棉纱层紧密绑定,确保中间支撑层能够保证其蓬松度,且过水清洗后也不易塌陷。且过水清洗后也不易塌陷。且过水清洗后也不易塌陷。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ill angle mechanism setting, a weaving method and a fabric for wumeiji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织造方法及其织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领域,尤指提出了一种通过调整大圆机(又称圆纬机)山角机构的设置,从而实现对五明治织物的生产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习用的三明治织物是由经编机织造的一种合成的织物,常见的三明治织物由上、中、下三个面组成,上表面通常呈网孔设计,中间一层为连接表面与底面的MOLO纱作为支撑层,底面通常为密织的平版面。但是这种常见的三明治布由于上表面具有细小的网孔,易于粘粘灰尘;底层为密织的平板面,一般无法使用纯棉材质的纱线进行织造,往往需使用化纤纱来进行织造,由于该层织物与皮肤直接接触,织物的亲肤性差;当织物进水过水清洗后,中间层的蓬松度及回弹力均出现弱化,往往不适合用于内衣服饰(胸罩布)的生产加工。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团队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前述习用三明治织物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团队创造性地提出替换原有经编机进行三明治织物的生产工艺,采用大圆机的生产设备,并对多路山角机构的排序进行调整,创造性地对其中一路山角机构的轨道进行调整并辅于压纱片的设置,实现了纱线集圈不脱圈,最终通过全新的生产方法实现了一种全新的五明治织物,该织物在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可使用亲肤材质的棉纱进行织造,且在上、下表面棉纱层之间具有中间支撑层,该中间支撑层通过连接纱线与上、下表面棉纱层紧密绑定,确保中间支撑层能够保证其蓬松度,且过水清洗后也不易塌陷。
[0005]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提供一种针对大圆机山角机构的排布设计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提供一种针对该大圆机排布设计方案的织造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织造方法所形成的五明治织物。
[0008]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大圆机织造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当上针盘及下针筒分别只具有一套山角机构时:上针盘的第一路山角机构为集圈山角;第二路山角机构为集圈不脱圈山角,且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设有第一上压纱片;第三路山角机构为成圈山角,且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设有第二上压纱片;第四路山角机构为浮线山角;第五路山角机构为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一路山角机构为集圈山角;第二路山角机构为浮线山角;第三路山角机构为浮线山角;第四路山角机构为集圈不脱圈山角,其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一下压纱片,该第一下压纱片位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第五路山角机构为成圈山角,且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二下压纱片,该第二下压纱片位于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
[0009]进一步,为了提升织造效率,当上针盘及下针筒分别具有两套山角机构时,
上针盘的第一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浮线山角及集圈山角;上针盘的第二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集圈山角及浮线山角;上针盘的第三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集圈不脱圈山角,且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上述两个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外径区域内设有第一上压纱片;上针盘的第四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两个成圈山角组成,且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上述两个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设有第二上压纱片;上针盘的第五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浮线山角;上针盘的第六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一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集圈山角及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二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浮线山角及集圈山角;下针筒的第三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四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五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成圈不脱圈山角,其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第一下织针及第二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一下压纱片,该第一下压纱片位于上述两个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下针筒的第六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成圈山角,且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第一下织针及第二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二下压纱片,该第二下压纱片位于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
[0010]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集圈不脱圈山角为织针的针踵从压针点至回针点位置,针勾顶部水平切线至上针盘外径圆弧面或者下针筒的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8mm-2.5mm。
[0011]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下压纱片和第二下压纱片分别由连接段和压纱段一体成型的片状体构成,所述的连接段的一端至少设有一固定连接部,借由该固定连接部与机架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外一端的径向位置向外延伸一细长的杆体构成压纱段,该杆体的宽度为0.5-1.3mm,杆体朝向纱线的一侧为压纱刃,该压纱刃至少在与纱线抵靠接触面具有圆弧过渡的导角。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段在位于压纱段与固定连接部之间设有让位部,所述让位部的宽度<固定连接部的宽度,确保压纱片连接段的让位部宽度恰好可以越过下针筒的织针在处于低位时所预留的空间,使压纱段位于下针筒内的织针的内端。
[0013]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五明治织物的织造方法:S1、上针盘的上织针的针勾内套有第一线圈,下针筒的下织针的针勾内套有第二线圈,当上织针及下织针分别通过设置在上针盘及下针筒内各自的集圈山角的轨道运行时,上织针的第一线圈及下织针的第二线圈将各自的针勾打开并同时勾住一条第一纱线,并将该第一纱线分别沿上织针的水平方向及下织针的竖直方向对拉;且,S2、上织针在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轨道内运行时,由于在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外径区域内设有第一上压纱片,确保当上织针至少在处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挺针点位置时,勾在上织针针舌处的第一线圈及第一纱线将上织针针舌打开并滑落至针杆处所对应针舌打开至极限位置的下方;当上织针从挺针点至回针点时,由于集圈不脱圈山角轨道的设置,使上织针的针踵从压针点至回针点位置,上织针的针勾顶部水平切线至上针盘外径圆弧面之间的距离为0.8mm-2.5mm,此时第一线圈及第一纱线将上织针的针舌关闭的同时上织针的针舌勾住一条第二纱线,且第一纱线脱圈并串套于第二纱线,此时第二纱线成圈且第一线圈未脱圈并始终套置于上织针的针舌部的外端将
上织针的针舌关闭;此时下织针在浮线山角的轨道内运行,下织针不工作;S3、上织针在成圈山角的轨道内运行时,由于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外径区域内设有第二上压纱片,确保当上织针至少在处于成圈山角的挺针点位置时,勾在上织针针舌内的第二纱线将上织针针舌的打开,并将第二纱线及套置在上织针针舌处的第一线圈滑落至针杆处所对应针舌打开至极限位置的下方;当上织针从挺针点至回针点时,上织针勾住第三纱线,且第一线圈及第二纱线将上织针的针舌关闭并脱圈串套于第三纱线,此时第三纱线成圈成为下一个循环的第一线圈;此时下织针在浮线山角的轨道内运行,下织针不工作;S4、上织针在浮线山角的轨道内运行,上织针不工作;此时下织针在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轨道内运行,其下针筒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圆机织造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其特征在于:当上针盘及下针筒分别只具有一套山角机构组合时,上针盘的第一路山角机构为集圈山角;第二路山角机构为集圈不脱圈山角,且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设有第一上压纱片;第三路山角机构为成圈山角,且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设有第二上压纱片;第四路山角机构为浮线山角;第五路山角机构为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一路山角机构为集圈山角;第二路山角机构为浮线山角;第三路山角机构为浮线山角;第四路山角机构为集圈不脱圈山角,其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一下压纱片,该第一下压纱片位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第五路山角机构为成圈山角,且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二下压纱片,该第二下压纱片位于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2.一种用于大圆机织造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其特征在于:当上针盘及下针筒分别具有两套山角机构组合时,上针盘的第一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浮线山角及集圈山角;上针盘的第二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集圈山角及浮线山角;上针盘的第三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集圈不脱圈山角,且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上述两个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外径区域内设有第一上压纱片;上针盘的第四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两个成圈山角组成,且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上述两个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设有第二上压纱片;上针盘的第五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浮线山角;上针盘的第六路山角机构由内至外分别为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一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集圈山角及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二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浮线山角及集圈山角;下针筒的第三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四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浮线山角;下针筒的第五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成圈不脱圈山角,其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第一下织针及第二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一下压纱片,该第一下压纱片位于上述两个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下针筒的第六路山角机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成圈山角,且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第一下织针及第二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二下压纱片,该第二下压纱片位于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区域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圆机织造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圈不脱圈山角为织针的针踵从该山角轨道的压针点至回针点位置,针勾顶部水平切线至上针盘外径圆弧面或者下针筒的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8mm-2.5mm。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圆机织造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下压纱片和第二下压纱片分别由连接段和压纱段一体成型的片状体构成,所述的连接段的一端至少设有一固定连接部,借由该固定连接部与机架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外一端的径向位置向外延伸一细长的杆体构成压纱段,该杆体的宽度为0.5-1.3mm,杆体朝向纱线的一侧为压纱刃,该压纱刃至少在与纱线抵靠接触面具有圆弧过渡的导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圆机织造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在位于压纱段与固定连接部之间设有让位部,所述让位部的宽度<固定连接部
的宽度,确保压纱片连接段的让位部宽度恰好可以越过下针筒的织针在处于低位时所预留的空间,使压纱段位于下针筒内的织针的内端。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圆机的山角机构设置进行五明治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上针盘的上织针的针勾内套有第一线圈,下针筒的下织针的针勾内套有第二线圈,当上织针及下织针分别通过设置在上针盘及下针筒内各自的集圈山角的轨道运行时,上织针的第一线圈及下织针的第二线圈将各自的针勾打开并同时勾住一条第一纱线,并将该第一纱线分别沿上织针的水平方向及下织针的竖直方向对拉;且,S2、上织针在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轨道内运行时,由于在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外径区域内设有第一上压纱片,确保当上织针至少在处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挺针点位置时,勾在上织针针舌处的第一线圈及第一纱线将上织针针舌打开并滑落至针杆处所对应针舌打开至极限位置的下方;当上织针从挺针点至回针点时,由于集圈不脱圈山角轨道的设置,使上织针的针踵从压针点至回针点位置,上织针的针勾顶部水平切线至上针盘外径圆弧面之间的距离为0.8mm-2.5mm,此时第一线圈及第一纱线将上织针的针舌关闭的同时上织针的针舌勾住一条第二纱线,且第一纱线脱圈并串套于第二纱线,此时第二纱线成圈且第一线圈未脱圈并始终套置于上织针的针舌部的外端将上织针的针舌关闭;此时下织针在浮线山角的轨道内运行,下织针不工作;S3、上织针在成圈山角的轨道内运行时,由于上针盘的外径端在位于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外径区域内设有第二上压纱片,确保当上织针至少在处于成圈山角的挺针点位置时,勾在上织针针舌内的第二纱线将上织针针舌的打开,并将第二纱线及套置在上织针针舌处的第一线圈滑落至针杆处所对应针舌打开至极限位置的下方;当上织针从挺针点至回针点时,上织针勾住第三纱线,且第一线圈及第二纱线将上织针的针舌关闭并脱圈串套于第三纱线,此时第三纱线成圈成为下一个循环的第一线圈;此时下织针在浮线山角的轨道内运行,下织针不工作;S4、上织针在浮线山角的轨道内运行,上织针不工作;此时下织针在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轨道内运行,其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一下压纱片,该第一下压纱片位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长度区域内,确保当下织针至少在处于集圈不脱圈山角的挺针点位置时,勾在下织针针舌处的第二线圈及第一纱线将下织针针舌打开并滑落至针杆处所对应针舌打开至极限位置的下方;当下织针从挺针点至回针点时,由于集圈不脱圈山角轨道的设置,使下织针的针踵从压针点至回针点位置,下织针的针勾顶部水平切线至下针筒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8mm-2.5mm,第二线圈及第一纱线将下织针的针舌关闭的同时下织针的针舌勾住一条第四纱线,且第一纱线脱圈并串套于第四纱线,此时第四纱线成圈且第二线圈未脱圈并始终套置于下织针的针舌部的外端将下织针的针舌关闭;S5、上织针在浮线山角的轨道内运行,上织针不工作;此时下织针在成圈山角的轨道内运行,且下针筒的顶端且位于下织针的背部设有第二下压纱片,该第二下压纱片位于成圈山角的起针点至挺针点所对应的长度区域内,下织针在运行成圈山角的轨道时,确保当下织针至少在处于成圈山角的挺针点位置时,勾在下织
针针舌内的第四纱线将下织针针舌的打开,并将第四纱线及套置在下织针针舌处的第二线圈滑落至针杆处所对应针舌打开至极限位置的下方;当下织针从挺针点至回针点时,下织针勾住第五纱线,且第二线圈及第四纱线将下织针的针舌关闭并脱圈串套于第五纱线,此时第五纱线成圈并成为下一个循环的第二线圈,通过在上针盘及下针筒上循环设置若干组本权利要求所述的山角机构设置,最终实现五明治织物的织造工艺。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6织造方法制成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线圈水平串套于第三纱线,所述的第二纱线垂直串套于第三纱线;第二线圈水平串套于第五纱线,所述的第四纱线垂直串套于第五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的两端分别集圈串套于第二纱线、第四纱线,使第二纱线及第四纱线成圈,最终使第一线圈及第三纱线作为织物的上表面层,第二线圈及第五纱线作为织物的下表面层,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四纱线作为织物的支撑层,最终形成五明治织物。8.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圆机的山角机构设置进行五明治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针盘及下针筒分别具有两套山角机构时,所述的第一上织针设置在位于上针盘内圈的山角机构内,所述的第二上织针设置在位于上针盘外圈的山角机构内;所述的第一下织针设置在位于下针筒上方的山角机构内,所述的第二下织针设置在位于下针筒下方的山角机构内;S1、第一上织针针勾内套有第一线圈A,此时所述的第一上织针在上针盘的浮线山角轨道内运行,其保持初始状态不工作;第二下织针的针勾内套有第二线圈B,此时所述的第二下织针在下针筒的浮线山角轨道内运行,其保持初始状态不工作;所述的第二上织针的针勾内套有第一线圈B,所述的第一下织针的针勾内套有第二线圈A;当第二上织针及第一下织针通过设置在上针盘及下针筒各自的集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进成彭丹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兴全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