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672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属于彩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利用釉下冷压转印工艺得到釉下浅浮雕图案砖,生产工艺简便,成本较低,效益显著,釉面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耐蚀性强,经久耐用,产品的图案纹饰可以获得浅浮雕效果,丰富素雅,美观大方,既可大面积装饰,也可局部点缀,利用铝热反应浮雕印花釉料与面釉不同成分、不同性质在高温下具有不同粘度熔融情况,釉熔体内部流体各自相对移动所受内摩擦阻力不同,因而熔融流动状态不一而形成釉面凹凸来达到浅雕装饰效果,本产品其工艺简便、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好,是实用、经济、美观的浅浮雕彩陶工艺方法。美观的浅浮雕彩陶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彩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界首彩陶在隋唐时期,继承了唐三彩遗风,其釉色呈现黄、褐、绿三色。在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界首彩陶在继承前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当时戏曲艺术的影响,纹饰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花鸟鱼虫之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剧目为题材的戏曲人物纹饰。界首彩陶的装饰技法主要分为剔划、刻划、彩绘、模印贴塑。界首彩陶色彩丰富的装饰效果符合民间百姓的通俗审美。除了刻画、剔划,界首彩陶还有一个常用技艺,就是贴塑。而浅浮雕是与高浮雕相对应的一种浮雕技法,所雕刻的图案和花纹浅浅地凸出底面,这种技法流行于清代晚期,在刻字等方面尤为常见,以往属于雕塑与绘画
,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主要在建筑、石刻上应用。例如浅浮雕在石头平面上进行雕刻的一种手法。浅浮雕对比感不是很强,这种图案结构与背景相差不大,如柬埔寨的吴哥窟中的巴戎寺的掌管云和水的女神像,浅浮雕雕刻技法主要表现为物象轮廓外剔地,使物象呈弧状凸起,凸起的物象的细部仍为阴线刻画。这种技法在全国的画像石和浮雕玉器上多被普遍使用。如国家二级文物浅浮雕乐人击鼓玉带饰等。中国专利CN031142044 在陶瓷釉面上产生凹凸浮雕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花纸涂料,采用花纸,或者吸水纸等等,实际上这样的工艺方法早已有之,叫陶瓷贴花纸工艺,陶瓷贴花纸主要用于陶瓷油墨色彩的装饰,花纸只是一个承受印墨,再把印墨转印到瓷坯上的中转媒介,实际上要么难以达到浮雕效果,而且类似的方法都是使用了高温分解的有机物,工艺复杂难度大,应用效果并不好,且不适合彩陶生产。令人遗憾的是,彩陶也难以浮雕,应力集中即破损,故市场上难以见到真正意义上的浅浮雕彩陶产品。随着现代工业产品发展迅速,以传统技艺生产的界首彩陶还多以手工制作,技术含量高制作工序复杂,成本高经济利益低,很难实现大批量生产。作为工艺品,界首彩陶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开发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
[0004]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按照传统方法制备坯胎,黄黏土俗称黄胶泥,为可塑性软质粘土,由黄泛沉积而成,是制作陶器的主界首彩陶采用的陶土就是当地的黄胶泥,通常被称之为“黄河淤”。黄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粘土,其可塑性,柔韧性、延展性和粘性都相当好,是极佳的制陶原料。用这种胶泥烧制出的陶器胎质细腻,胎体厚重。
[0005]在坯胎含水率达到20~30%时,还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浅浮雕纹饰需要,制作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印版,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印版与坯胎一致,在胚胎表面按照浅浮雕图案刷涂无机胶凝剂,将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印版背面刮成毛糙状,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在坯胎表面的浅浮雕部位上,贴紧,除去无图案的边角铝箔;(2)在铝箔图案上在描涂一层无机胶凝剂;
(3)在胎体表面上施一层酱红色化妆土和一层白色化妆土,具体为用直径2.5cm的短毛猪鬃漆刷在坯体上先刷化妆土泥浆2.4~2.5g/cm2,涂完第一次,在25~35℃相对湿度60%晾干24h后,然后换用5cm长毛猪鬃刷,再重复涂刷九次用麂皮将化妆土浆面碾平,当化妆土不再发黏的时候再打磨,磨后保持厚度为0.20~0.25cm,两种化妆土采用同样的工艺,且两种化妆土浆含固量25~28%,剔除上层白色化妆土的部位就露出酱红色化妆土的地子,再入窑素烧,取出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之后第二次入窑烧造,即得浅浮雕彩陶。
[000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第二次入窑烧造工艺为用13.5m多孔推板窑进行釉烧,烧成温度为1020~1060℃,烧成周期为16h。
[000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工艺为坯胎冷烫无机胶凝剂印刷;即预设的浅浮雕区域印刷无机胶凝剂,将无机胶凝剂与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印版进行覆合,无机胶凝剂在辊筒压力1.4~2.2MPa作用下,将浅浮雕需要的部分转印到坯胎表面,形成浅浮雕图案,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印版不与无机胶凝剂接触的部位通过剥离除去;进一步的,采用压力式喷釉机对素坯特定表面进行施透明釉,压力为147~196kPa,施釉厚度控制在0.2~0.3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无机胶凝剂为含质量比5~10%氧化铁粉的模数2.6~2.8的钾水玻璃。
[0009]水玻璃是可溶性聚硅酸盐浓水溶液的俗称,溶在水中得出无色透明的液体,但在水玻璃工业制造过程中往往混有一些杂质而带色,如含氧化铁的水玻璃带黄绿色。本专利技术意外的采用含有氧化铁杂质的钾水玻璃,通过其含有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而利用与面釉不同成分、不同性质在高温下具有不同粘度熔融情况,釉熔体内部流体各自相对移动所受内摩擦阻力不同,因而熔融流动状态不一而形成釉面凹凸来达到浅雕装饰效果,而电话化铝箔因其较薄,厚度大小有限,因此实现浅浮雕的图饰表面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素烧工艺为25℃至350℃升温时间为1h,350

950℃升温速度为3℃/min,950~1140℃升温速度为5℃/min,1140℃保温处理25

30min后,随炉冷却至25℃,得到浅浮雕彩陶产品。
[0011]其中透明釉组成为重量份数计,长石48phr、苏州土7phr、石英14phr、白云石8phr、氧化锌8phr、碳酸钙10phr、滑石5phr。
[0012]采用天然矿物石灰石、长石、石英和少量高岭土等原料配制而成。这种釉透光性强,成本低,工艺制作简单,烧成范围宽,性能稳定。
[0013]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日常陶瓷烧制生产实践中,意外地发现某批施水玻璃冷釉陶瓷表面起微小实心鼓包,经过排查发现,釉料中混入了铝粉杂质,施釉时带入了微小铝粉杂质,只是形成了表面鼓包,影响陶瓷外观观感,但未对陶瓷实际质量产生影响。经过继续排查发现水玻璃冷釉呈淡黄色,含有氧化铁杂质。从这种生产缺陷问题出发,分析混入的铝粉杂质和水玻璃冷釉中的氧化铁发生了铝热反应,利用这种生产缺陷产生的原理,通过设计好的浅浮雕图案,按照设计好的图案,刷涂含氧化铁水玻璃,采用转印方便的电化铝箔,可以简单高效率的实现类似于“鼓包”缺陷的凹凸浮雕式图案。
[0014]本专利技术浅浮雕效果的实现是采用冷压技术转移电化铝箔,形成以电化铝与含铁无机胶凝剂而完成对彩陶表面的浅浮雕纹饰的打印工艺,其原理是在印刷表面需要烫金的部
位上印上含铁无机胶凝剂,在压印滚筒无热量的情况下,依靠无机胶的黏度和施加的压力实现电化铝箔的转移。这种工艺的运用,无需热量,浅浮雕图样转印速度快,可达到工业流水线操作水平。当电话铝箔粘接到彩陶表面,撕去多余不是打印图案的边角,其中高温下2Al+Fe2O3→
Al2O3+Fe铝热反应,而又因为无机胶凝剂存在,实现浮雕凹凸的玻璃釉,采用铝热玻璃釉作为印刷浅浮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它包括彩陶生产的常规的制备坯胎方法即练泥拉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1)调节坯胎含水率达到20~30%,根据浅浮雕纹饰需要,制作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印版,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印版与坯胎一致,在胚胎表面按照浅浮雕图案刷涂无机胶凝剂,将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印版背面刮成毛糙状,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在坯胎表面的浅浮雕部位上,贴紧,除去无图案的边角铝箔;(2)在电化铝箔图案上再描涂一层0.2~0.4g/cm2的无机胶凝剂;(3)在胎体表面上施酱红色化妆土和一层白色化妆土后进行剔划,再入窑素烧,取出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之后第二次入窑烧造,即得浅浮雕彩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第二次入窑烧造工艺为用13.5m多孔推板窑进行烧造,烧成温度为1020~1060℃,烧成周期为14~16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浮雕彩陶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冷压转移电化铝箔工艺为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群海卢皆彬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东城群海彩陶工作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