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57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4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双面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层和灯源组件,液晶层设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灯源组件设于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彩膜基板上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反射区设有反射层;灯源组件和阵列基板之间设有扩散板,对应子像素的透射区设有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灯源组件对应反射区的区域透明。本申请在透射区层叠设置扩散板和光学膜片,提高透射区的显示效果;在反射区不设置光学膜片,减少或避免反射区的混光,改善反射区的显示效果。反射区的显示效果。反射区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显示面板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显示面板大多以单面显示为主,在许多场合中,例如在数字标牌、电子通讯器材、收银设施、窗口问询设施、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广告播放设施中往往需要两个人从显示面板的正反两面同时观看显示的画面。
[0003]为了使得背光模组上的光源能够更加均匀的扩散进显示面板内,通常会在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设置一整块扩散板,但由于扩散板的扩散效果有限,光线经过扩散板穿过双面显示面板的透射区形成的显示画面,其亮度以及画质都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显示面板,旨在解决双面显示面板的透射区的亮度低,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层和灯源组件,所述液晶层设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灯源组件设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反射区设有反射层;灯源组件和阵列基板之间设有扩散板,对应子像素的透射区设有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灯源组件对应所述反射区的区域透明。
[0006]可选的,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光学基板层和增亮结构层,所述增亮结构层包括多个增亮棱柱,多个所述增亮棱柱呈矩阵式分布于所述光学基板层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增亮棱柱的交接处形成弧形凹槽。
[0007]可选的,所述光学膜片的光学基板粘合于所述扩散板上,所述增亮结构层朝向所述阵列基板。
[0008]可选的,任意一列或任意一行所述子像素中,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透射区列或透射区行;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反射区列或反射区行;所述光学膜片对应透射区列或透射区行设置。
[0009]可选的,所述双面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和所述光学膜片垂直设置,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
[0010]可选的,在所述扩散板上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部分镂空。
[0011]可选的,所述光学膜片的宽度小于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的宽度。
[0012]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设有多根平行设置的数据线以及和所述数据线垂直的多根扫描线,多根所述扫描线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多根数据线和扫描线界定出每个子像素的区域;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和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分别通过独立的主动开关连接不同的数
据线。
[0013]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玻璃基板层、薄膜晶体管层和像素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像素电极层依次设置在所述下玻璃基板层上,所述子像素透射区的像素电极和反射区的像素电极设于同一层且相互隔断。
[0014]可选的,所述彩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透明电极层、色阻层、上玻璃基板层;所述色阻层包括黑色矩阵和色阻,所述色阻包括第一色阻块和第二色阻块,所述第一色阻块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设置,所述第二色阻块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设置,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色阻块和所述上玻璃基板层之间;所述第一色阻块与所述第二色阻块之间设置有所述黑色矩阵。
[0015]本申请针对透射区设置光学膜片,将光学膜片设置在扩散板和阵列基板之间,通过光学膜片的增亮特性,使得点光源经光学膜片和扩散板后,射入到透射区的光线亮度更高,从而改善双面显示面板的透射区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且光学膜片对应反射区没有设置,也不用担心反射区返回的光线受到光学膜片的影响产生混光以影响反射区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示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0022]其中,100、双面显示面板;200、阵列基板;210、下玻璃基板层;220、薄膜晶体管;230、像素电极层;300、彩膜基板;310、上透明电极层;320、色阻层;321、色阻;322、黑色矩阵;323、第一色阻块;324、第二色阻块;330、上玻璃基板层;340、反射层;400、液晶层;500、灯源组件;510、灯源;520、灯板;530、透明区域;600、扩散板;700、子像素;710、反射区;711、反射区列;720、透射区;721、透射区列;800、光学膜片;810、增亮结构层;811、增亮棱柱;820、光学基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002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0025]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6]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7]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作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100,所述双面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200、彩膜基板300、液晶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层和灯源组件,所述液晶层设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灯源组件设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反射区设有反射层;灯源组件和阵列基板之间设有扩散板,对应子像素的透射区设有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灯源组件对应所述反射区的区域透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光学基板层和增亮结构层,所述增亮结构层包括多个增亮棱柱,多个所述增亮棱柱呈矩阵式分布于所述光学基板层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增亮棱柱的交接处形成弧形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的光学基板粘合于所述扩散板上,所述增亮结构层朝向所述阵列基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一列或任意一行所述子像素中,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透射区列或透射区行;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反射区列或反射区行;所述光学膜片对应透射区列或透射区行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和所述光学膜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袁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