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072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8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发光元件和连接线路,背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上板面和下板面,上板面设置有第一凹槽,下板面设置有第二凹槽,背板还设置有线路槽,线路槽分别连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发光元件嵌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以提供背光用光线;连接线路设置于线路槽内,连接线路连接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发光元件,连接线路用于向发光元件供电。本公开通过在一块背板的上下板面设置容纳发光元件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容纳连接线路的线路槽,连接线路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发光元件供电,从而背光模组的上下两面均可出射背光用光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属于显示,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一侧面上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为背光模组提供背光用光线,使用一个该背光模组形成的显示面板可实现单面显示功能,若显示面板要在上下两相对面上均实现显示功能,则需要将两个该单面出光的背光模组拼接在一起,以组成上下两相对面均可实现显示功能的显示面板,但是,此时的双面显示的显示面板中有两块背板,会导致双面显示的显示面板整体厚度偏厚,影响感观效果,且不便于运输与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通过在一块背板的上板面及下板面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线路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用于容纳发光元件,线路槽内的连接线路为发光元件供电,从而一个背光模组即可实现上下两面均出射背光用光线的效果。

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3、背板,所述背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上板面和下板面,所述上板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板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形成通槽,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卡位部,所述卡位部设置于所述通槽的槽口处,并与所述通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卡位部部分封盖所述通槽的槽口,以在所述通槽的槽口处形成透光孔,所述通槽内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光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围绕所述通槽的槽口设置,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通槽的中心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嵌入所述发光元件,所述线路槽包括第一线路槽和第二线路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形成通槽,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卡位部,所述卡位部设置于所述通槽的槽口处,并与所述通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卡位部部分封盖所述通槽的槽口,以在所述通槽的槽口处形成透光孔,所述通槽内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光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围绕所述通槽的槽口设置,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通槽的中心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嵌入所述发光元件,所述线路槽包括第一线路槽和第二线路槽,所述上板面设置有所述第一线路槽,所述下板面设置有所述第二线路槽,所述第一线路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线路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传叶利丹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