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86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线圈部件中,能够绕卷芯部的周面卷绕线材的区域不会受损,不易产生机械损伤的芯体。通过沿着实质上四棱柱状的卷芯部(23)的棱线(46~48)实施槽状的倒角,来设置凹部(45)。在凹部(45)内设置有坡度面(50),该坡度面相对于凸缘部(24)及(25)的内侧端面(26)及(27)的每一个成钝角地倾斜,并且向远离内侧端面(26)及(27)的每一个的方向延伸。坡度面(50)有助于提高芯体(22)的机械强度。坡度面(50)的内侧端面(26)及(27)侧的端部优选在从周面(41)侧朝向卷芯部(23)的中心轴线侧的方向上,位于与周面(41)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周面(41)靠中心轴线侧的位置。(41)靠中心轴线侧的位置。(41)靠中心轴线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具备芯体的绕线型的线圈部件,该芯体具有供线材卷绕的卷芯部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的各端部的凸缘部。

技术介绍

[0002]绕线型的线圈部件通常具备芯体,该芯体具有卷芯部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的各端部的凸缘部。另外,在这样的线圈部件中,如图17所示,芯体配置为其卷芯部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安装面平行地延伸。
[0003]在图17中,以与安装基板1的安装面7垂直的截面表示安装在安装基板1上的线圈部件的芯体2。芯体2例如由氧化铝或铁氧体等构成,并具有卷芯部3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3的各端部的凸缘部4及5。线圈部件通过焊接安装于安装基板1。此时,芯体2配置为卷芯部3的轴线6的方向相对于安装基板1的安装面7平行地延伸。
[0004]在上述状态下,由于例如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膨胀及热收缩等原因,在对安装基板1施加某些力时,安装基板1往往会变形。在芯体2的机械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安装基板1变形的结果,如图17示意性地所示,可能会产生裂纹8那样的机械损伤。可知如图示那样,裂纹8通常以卷芯部3与凸缘部4或5(在图17中为凸缘部5)的边界为起点产生。
[0005]另一方面,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

19823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其图1~图3中,在卷芯部与各凸缘部的边界设置有坡度面的芯体。更详细而言,坡度面在卷芯部的周面与各凸缘部的朝向卷芯部侧的内侧端面交叉的部分遍及整周地设置,且相对于凸缘部的内侧端面成钝角地延伸。根据这样的坡度面,能够缓和在卷芯部与凸缘部的边界产生的应力,因此,能够期待不易产生图17所示的裂纹8的效果。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98234号公报
[0007]在图18中,放大示出了设置有上述的坡度面9的芯体10的一部分。坡度面9在卷芯部11的周面12与凸缘部13的朝向卷芯部11侧的内侧端面14交叉的部分遍及整周地设置。坡度面9相对于凸缘部13的内侧端面14成钝角地延伸。
[0008]如果仅着眼于防止图17所示的裂纹8的产生的观点,则可知优选坡度面9遍及从凸缘部13的内侧端面14到卷芯部11的周面12的更长的范围地延伸。然而,如图18所示,绕卷芯部11的周面12卷绕的线材15容易从坡度面9滑落,因此不容易在坡度面9上卷绕线材15。因此,会在所卷绕的线材15的离凸缘部13最近的匝与凸缘部13的内侧端面14之间产生相对较宽的间隙16。
[0009]由此,坡度面9越遍及更长的范围地延伸,间隙16变得越宽,其结果,能够供线材15没有问题地绕卷芯部11的周面12卷绕的区域会进一步受损。这导致难以兼得线圈部件的小型化和电感值的充分确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即使在卷芯部的周面与凸缘部的内
侧端面交叉的部分仅在较短的范围内设置有坡度面,或者即使不设置坡度面,也能够使裂纹那样的机械损伤不易产生。
[001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部件,该线圈部件具备:芯体,具有卷芯部和凸缘部,该卷芯部具有周面且沿轴线方向延伸,该凸缘部分别设置于卷芯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相互反向的端部,该芯体配置为卷芯部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安装面平行地延伸;端子电极,设置于凸缘部各自的至少安装面侧;以及线材,绕卷芯部的周面而卷绕,并且与端子电极连接。
[0012]上述凸缘部各自具有朝向卷芯部侧且供卷芯部的各端部安置的内侧端面和朝向内侧端面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
[001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具备以下的结构。即,在卷芯部的周面与凸缘部各自的内侧端面交叉的部分的卷芯部侧,在周向上的一部分设置有凹部。而且,在凹部内设置有坡度面,坡度面相对于内侧端面成钝角地倾斜,并且向远离内侧端面的方向延伸。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坡度面有助于提高芯体的机械强度。因此,在线圈部件的安装状态下,即使在安装基板产生变形,也能够使芯体不易产生裂纹那样的机械损伤。
[0015]另外,由于坡度面设置于凹部内,因此能够将坡度面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纳于凹部所规定的空间内。另外,凹部处于卷芯部的周面与凸缘部各自的内侧端面交叉的部分的卷芯部侧,但仅设置于周向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实质上避免在将线材绕卷芯部的周面卷绕时,坡度面成为障碍。
[0016]因此,在卷芯部的周面,能够充分确保能够供线材卷绕的区域,因此,能够实现线圈部件的小型化,并且充分确保电感值。
[0017]另外,由于能够将坡度面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纳于凹部所规定的空间内,因此即使坡度面长,也能够避免或几乎避免坡度面影响供线材卷绕的区域。因此,通过使坡度面更长,能够实现芯体的机械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1的外观的立体图,线圈部件21以使朝向安装面侧的面朝向上方的方式进行图示。
[0019]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21所具备的芯体22的外观的立体图,芯体22维持图1中的姿势。
[0020]图3是图2所示的芯体22的以图1中的姿势观察时的俯视图。
[0021]图4是图2所示的芯体22的以图1中的姿势观察时的主视图。
[0022]图5是沿着图3的线V

V的剖视图。
[0023]图6是沿着图3的线VI

VI的剖视图。
[0024]图7是图3的部分VII的放大图。
[0025]图8是图4的部分VIII的放大图。
[0026]图9是图2的部分IX的放大图。
[0027]图10是与图18对应的图,是表示芯体22和卷绕于卷芯部23的线材42的图。
[0028]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芯体22a的外观的与图1对应的图。
[0029]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芯体22a的一部分的与图8对应的放大图。
[0030]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芯体22b的外观的与图1对应的图。
[0031]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芯体22b的一部分的与图8对应的放大图。
[0032]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芯体22c的外观的与图1对应的图。
[0033]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芯体22c的一部分的与图8对应的放大图。
[0034]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产生了裂纹8的芯体2及安装基板1的剖视图。
[0035]图18是与图10对应的图,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芯体10和卷绕于卷芯部11的线材15的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21

线圈部件;22、22a、22b、22c

芯体;23

卷芯部;24、25

凸缘部;26、27

内侧端面;28、29

外侧端面;38、39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芯体,具备卷芯部和凸缘部,所述卷芯部具有周面且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凸缘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相互反向的端部,该芯体配置为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相对于安装面平行地延伸;端子电极,设置于所述凸缘部各自的至少所述安装面侧;以及线材,绕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而卷绕,并且与所述端子电极连接,所述凸缘部各自具有朝向所述卷芯部侧且供所述卷芯部的各端部安置的内侧端面、和朝向所述内侧端面的相反侧的外侧的外侧端面,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与所述凸缘部各自的所述内侧端面交叉的部分的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设置有凹部,在所述凹部内设置有坡度面,所述坡度面相对于所述内侧端面成钝角地倾斜,并且向远离所述内侧端面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沿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与所述安装面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坡度面相对于所述内侧端面成钝角地倾斜,并且向远离所述内侧端面的方向延伸,设置有所述坡度面的所述凹部至少配置于与所述安装面相对的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的第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坡度面的所述凹部配置于与所述安装面相对的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的所述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周面的第二侧双方。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部是实质上具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棱线的多棱柱状,所述凹部由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棱线的倒角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遍及所述棱线的全长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林太朗宫本昌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