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80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包含一U型导流体,其外设有电容式芯体,底部设有二次绕组,上述部件组装设于接线箱体内;特征是:电容式芯体由干式绝缘材料与电容屏交替构成;U型导流体和电容式芯体间设有隔离结构;电容式芯体外面设有固定于接线箱体上的机械外护套;机械外护套与电容芯体间填充有绝缘材料;机械外护套上套固有伞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械构造优良,维护简便,防污特性好,可靠性高,且具有无油,无气,无瓷的特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电流互感器,特别是一种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现有的高压电流互感器主要由以下几种结构1、如图1所示,为一种充油电流互感器,其是在U型一次绕组1外包绕多层电缆纸,并用金属箔作为电容屏构成电容式结构2,二次绕组3套装于一次绕组底部,然后浸于充满油4的主要由瓷套构成的油箱5内。其缺点是质量大,瓷套易于损坏,易渗漏,易燃易爆,防污性能较差,维护工作量大。2、图2所示为一种充绝缘气体的电流互感器,其是将一次绕组6和二次绕组7共同装入一个主要由瓷套构成的充满绝缘气体8的箱体9内。其缺点是维护工作量大,易渗漏,瓷套易于损坏,有环境污染问题。3、图3所示为采用非导磁材料作为管状构件10,其外采用电容式绝缘结构11的干式电流互感器,其电容式结构外采用多相聚合物辐照交联热缩管作为外护套12,其外套装硅橡胶伞裙13,以此取代瓷套,解决瓷套易于损坏的问题,二次绕组14套装于电容式芯体外,并处于箱体15内部。这种结构能够弥补充油、充气电流互感器的缺陷。但其存在问题是①管状构件要承受电力系统过电流时的巨大电动力,尤其是在一次绕组具有多匝时的电动力,这种情况下,绝缘易于受损;②外护套外套装的硅橡胶伞裙对电容式绝缘作用力较大,在电动力作为下,绝缘更易于受损;③穿过刚性管状构件的一次绕组绝缘出现破损时无法检查,而此时在运行中可能由于导流体外部绝缘破损而导致管状构件和导流体间出现环流,该环流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维护简便,质量小,防污特性高,防火防爆,机械特性好,运行安全可靠的高压电流互感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设计结构一种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包含一U型导流体,U型导流体外设有电容式芯体,U型导流体的底部设有二次绕组,U型导流体、电容式芯体及二次绕组装设于接线箱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芯体是由干式有机复合材料作为绝缘,与电容屏交替构成,且于U型导流体和电容式芯体之间设有绝缘隔离结构,该包有隔离结构及电容式芯体的U型导流体的外面设有机械外护套,机械外护套与电容芯体间填充有绝缘材料,机械外护套上还套固有伞裙。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
技术实现思路
U型导流体与电容芯体的内层第零屏以电气联接作等电位。是由具有高机械强度的绝缘树脂管构成,机械外护套是由具有高机械强度的绝缘树脂管构成。机械外护套是分别安装于包有隔离结构及电容式芯体的U型导流体的两臂之外。机械外护套是安装于包有隔离结构及电容式芯体的U型导流体之外。电容芯体的电容屏的材料为导电或半导电的薄膜或金属箔。机械外护套的材料为以合成树脂为粘接剂,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机械外护套的材料为以合成树脂为粘接剂,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所述机械外护套与电容芯体间填充的绝缘材料为灌注并固化在机械外护套与电容芯体间的高分子材料。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无油无气,与充油或充气瓷外套高压电流互感器相比,彻底解决渗漏问题及由渗漏造成的易燃易爆等危险。2、本技术维护简便,与充油或充气瓷外套高压电流互感器相比,不需要采集油样或气样分析,不需要补充绝缘油或绝缘气体。3、本技术在制作中可以监测导流体外绝缘情况,运行中完全消除涡流损耗,杜绝运行中可能由于导流体外部绝缘破损而导致管状构件和导流体间出现环流的问题,使运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4、本技术机械外护套是由具有高电气强度,高机械强度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构成,在运行中机械外护套承受巨大的电动力作用,而且伞裙套固于机械外护套之外,使电容式主绝缘免受机械力作用,主绝缘材料不易受损。与采用非导磁材料作为管状构件,其外采用电容式绝缘结构的干式电流互感器相比,使主绝缘承受电动力作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充油瓷外套电流互感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充绝缘气体瓷外套电流互感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采用非导磁材料作为管状构件,其外采用电容式绝缘结构的电流互感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绝缘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该种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包含一U型导流体16,U型导流体16外设有电容式芯体18,U型导流体16的底部设有二次绕组20,U型导流体16、电容式芯体18及二次绕组20装设于接线箱体21内,其与现有技术如上述图3所示的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的区别是所述电容式芯体18是由干式有机复合材料作为绝缘,与电容屏交替构成,且于U型导流体16和电容式芯体18之间设有隔离结构17,在电容式芯体18的外面设有机械外护套19,机械外护套19的上端与U型导流体16密封,其下端与电容式芯体18的电容芯体末屏密封端部相接并固定于接线箱体21上,机械外护套19与电容芯体间填充有绝缘材料22,该绝缘材料22是为灌注并固化在机械外护套19与电容式芯体18间的高分子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该高分子材料为硅橡胶或硅脂等或其他高分子材料。机械外护套19上还套固有伞裙23。上述U型导流体16与电容式芯体18间的隔离结构采用多相聚合物辐照交联热缩管密封保护,并在其外铺电容式芯体的第零屏的内层第零屏以电气联接作等电位。所说的机械外护套19是由具有高机械强度的绝缘树脂管构成,其材料为以合成树脂为粘接剂,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即玻璃钢。在本实施例中,机械外护套19是为两个,分别安装于包在U型导流体16上的电容式芯体18的两臂的外面。电容式芯体18的电容屏的材料为导电或半导电的薄膜或金属箔。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机械外护套19是为一个,安装于电容式芯体之外。本技术中所述导流体16为导电杆、或导电线,由其外绝缘的一匝,或彼此间绝缘的多匝构成。并在一次绕组顶部作联接,接线板由一次绕组顶部两侧引出。所述电容式芯体18采用传统的电容式U型结构,并使用干式有机复合材料作为绝缘,与电容屏交替构成,其中有机复合材料为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薄膜配合硅油油膜组成;电容屏由导电薄膜或金属箔,或半导电薄膜构成。其末屏经引出线引出接地。所述伞裙23为套固在机械外护套19外的硅橡胶外绝缘。上述二次绕组20套装于电容式芯体18的底部,末屏范围以内,并固定在接线箱体21内。所述接线箱体21安装于电容式芯体18的底部,末屏范围以内,并在其上固定电容式芯体18,机械外护套19,二次绕组20等,同时作防水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包含一U型导流体,U型导流体外设有电容式芯体,U型导流体的底部设有二次绕组,U型导流体、电容式芯体及二次绕组装设于接线箱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芯体是由干式有机复合材料作为绝缘,与电容屏交替构成,且于U型导流体和电容式芯体之间设有绝缘隔离结构,该包有隔离结构及电容式芯体的U型导流体的外面设有机械外护套,机械外护套与电容芯体间填充有绝缘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包含一U型导流体,U型导流体外设有电容式芯体,U型导流体的底部设有二次绕组,U型导流体、电容式芯体及二次绕组装设于接线箱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芯体是由干式有机复合材料作为绝缘,与电容屏交替构成,且于U型导流体和电容式芯体之间设有绝缘隔离结构,该包有隔离结构及电容式芯体的U型导流体的外面设有机械外护套,机械外护套与电容芯体间填充有绝缘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U型导流体与电容芯体的内层第零屏以电气联接作等电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机械外护套是由具有高机械强度的绝缘树脂管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机械外护套是分别安装于包有隔离结构及电容式芯体的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钰李培国陈建可李桂军王纯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四维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