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液器一体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76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5
受液器(200)包括大径的主体部(220)、小径的盖部侧小径部(230)以及中间构件侧小径部(240)。盖部侧小径部(230)及中间构件侧小径部(240)的壁厚t3、t2比主体部的壁厚t1小。由此,减小中间构件侧小径部(240)及盖部侧小径部(230)的热容量。其结果,能够在完成罐、管、散热片之间的钎焊的同时,完成中间构件侧小径部(240)与中间构件(250)之间以及盖部侧小径部(230)与盖构件(270)之间的钎焊。封入到可挠性的袋(301)中的干燥剂(300)能够从变窄的中间构件侧小径部(240)进出。构件侧小径部(240)进出。构件侧小径部(240)进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受液器一体冷凝器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以2020年3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

36188号为基础申请,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全部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0003]本说明书中的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受液器一体冷凝器。本公开的受液器一体冷凝器适用于农业机械或建筑机械的空调。

技术介绍

[0004]如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示,在汽车用空调的领域中,已知一种一体形成有受液器的冷凝器。此外,还已知将干燥剂配置在受液器中以去除不可避免地混入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冷媒中的水分。
[0005]由于作为行驶车辆是共通的,因此用于农业机械和建筑机械的空调通常也挪用为汽车用空调。在汽车用空调中,为了吸收发动机振动,朝向压缩机的冷媒流、以及从压缩机排向冷凝器的冷媒流通过橡胶软管进行配管。而且,从冷凝器流向膨胀阀的冷媒、从蒸发器流向压缩机附近的冷媒的配管通常使用金属配管。
[0006]用于农业机械和建筑机械的空调在振动更大的状态下使用。因此,从冷凝器流向膨胀阀的冷媒的配管也多使用橡胶软管。并且,在使用金属配管的情况下,也大多使用连接件连接比较短的金属配管。
[0007]在此,在橡胶软管或冷媒配管的连接件所使用的O形环中,空气中的水分不可避免地混入冷媒中。因此,与汽车用空调相比,在用于农业机械或建筑机械的空调中,水分向冷媒的混入量较多。
[0008]本公开的前提鉴于上述几点,是一种一体地形成有受液器的冷凝器,该受液器适用于干燥剂使用量多的农业机械或建筑机械的空调。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112639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

350001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

3723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4]在采用现有技术文献的情况下,若要配置更多的干燥剂,则需要增大农业机械或建筑机械所使用的受液器的容量。其中,受液器的高度由于车辆安装上的限制而需要设置为冷凝器的高度以下,因此为了得到大容量而不得不使受液器大径化。
[0015]由于在受液器中配置有干燥剂,需要更换干燥剂,因此通常在受液器中设置可拆装的密封结构。通常,密封结构包括固定到受液器的中间构件、以及可拆装地卡合到该中间
构件以堵塞受液器的密封构件。
[0016]因此,随着受液器主体的大径化,可拆装的密封结构也同样大径化。
[0017]此外,为了使受液器大径化,需要使受液器的壁厚也变厚,以耐受填充于内部的冷媒的高压。此外,可拆装的密封结构也同样随着大径化而壁厚也变厚,重量也不得不增加。
[0018]鉴于上述背景,产生以下问题。随着密封结构的壁厚、重量增加,用于确保作为冷凝器的振动强度的受液器安装构件、冷凝器安装支架等的壁厚也增加。其结果,包括冷凝器和受液器的整个产品的重量增加,导致成本增加。
[0019]此外,冷凝器和受液器、中间构件通常被一体钎焊,因此在受液器主体以及中间构件的重量增加的情况下,钎焊时难以升温。因此,产生钎焊不良率增加、或因升温而使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性恶化等问题。
[0020]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液器一体冷凝器,该受液器一体冷凝器即使使用这样大径化的受液器,也能够与冷凝器一体钎焊。
[0021]本公开为一种受液器一体冷凝器,其包括:一对罐,冷媒流入流出该一对罐;多根管,该多根管配置在该一对罐之间;散热片,该散热片促进在该管内流动的冷媒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以及受液器,该受液器与一个罐连接,使冷媒从罐流入,在内部存储液体冷媒,并使液体冷媒流出。
[0022]在本公开中,受液器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以及形成在该主体部的一侧的中间构件侧小径部。并且,密封结构的中间构件配置在中间构件侧小径部。密封结构的密封构件与该中间构件卡合以堵塞受液器的中间构件侧小径部。此外,包括封入到可挠性袋中的干燥剂,干燥剂能够在密封构件从中间构件上卸下的状态下进出受液器的主体部。
[0023]在受液器中,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壁厚小于主体部的壁厚。而且,一对罐、管、散热片、受液器以及中间构件,全部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这些部件通过钎焊而被一体结合。
[0024]在本公开中,该钎焊时,能够在完成罐、管、散热片、受液器之间的钎焊的同时,完成受液器的中间构件侧小径部与中间构件之间的钎焊。
[0025]特别是,由于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壁厚小于主体部的壁厚,因此热容量变小,促进了中间构件侧小径部处的热的传递。因此,即使整个受液器的容量增加,也能可靠地在中间构件侧小径部与中间构件之间进行钎焊。并且,由于在中间构件侧小径部钎焊有中间构件,因此即使在中间构件侧小径部减小壁厚,也能够维持作为容器的充分的耐压性能。
[0026]在本公开中,由于干燥剂被封入到可挠性的袋中,因此即使从相对于主体部直径变小的中间构件侧小径部,也能够在卸下密封构件的状态下使干燥剂进出。
[0027]在本公开中,受液器的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壁厚(t3)与主体部的壁厚(t1)之比设为小于受液器的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内径(D3)与主体部的内径(D1)之比。换言之,不是以相同的比例使主体部与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缩径,而是使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壁厚(t3)更薄。
[0028]由此,在本公开中,中间构件侧小径部处的热容量进一步变小,促进了热的传递。受液器与中间构件之间的钎焊更加可靠。
[0029]在本公开中,受液器的主体部的内径(D1)与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内径(D3)之比为50%以上且不足80%。如果不足50%,则密封结构的直径变得过小,干燥剂的进出变得困难。相反地,为80%以上时,缩径带来的传热性升高的优点不充分。
[0030]在本公开中,在受液器的主体部与中间构件侧小径部之间形成有倾斜部。由于从主体部到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直径逐渐减小,因此作为受液器的容器能够确保耐压性能。并且,由于没有直径急剧变化的台阶部,因此能够提高干燥剂的取出性。
[0031]在本公开中,中间构件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在中间构件的外周形成有保持钎料的环状槽,并且形成有供冷媒流动的通道孔。由于形成了环状槽,因此能够将钎料可靠地保持在中间构件与中间构件侧小径部之间,能够提高钎焊性能。
[0032]在本公开中,密封构件,呈一端封闭的圆筒状,在该封闭的一端侧的外周形成有O形环保持槽,并具备保持于该O形环保持槽的O形环。通过使用O形环,能够保持外螺纹构件处的密封性能。
[0033]在本公开中,将干燥剂封入在可挠性袋中。该袋在受液器外展开的状态下的长度比受液器的长度长。因此,即使形成中间构件侧小径部而缩小进行干燥剂的进出的部分,也不会损害操作性。
[0034]在本公开中,在受液器的主体部形成有供来自冷凝器的冷媒流入的流入孔,在中间构件侧小径部形成有供冷媒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受液器一体冷凝器,其包括:一对罐(101、102),冷媒流入流出所述一对罐;多根管(110),所述多根管配置在所述一对罐之间,供所述冷媒流动;散热片(111),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管热耦合,并促进在所述管内流动的所述冷媒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以及受液器(200),所述受液器与所述一对罐中的一个罐连接,使所述冷媒从所述一个罐流入,在内部存储液体冷媒,并使液体冷媒向所述一个罐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液器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220)、以及形成在该主体部的一侧的中间构件侧小径部(240),还包括:中间构件(250),所述中间构件配置在所述中间构件侧小径部;密封构件(260),所述密封构件与该中间构件卡合以堵塞所述受液器的所述中间构件侧小径部;以及干燥剂(300),所述干燥剂被封入到可挠性袋中,所述干燥剂能够在所述密封构件从所述中间构件上卸下的状态下进出所述受液器的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受液器中,所述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壁厚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壁厚,所述一对罐、所述管、所述散热片、所述受液器的所述主体部及所述中间构件侧小径部、以及所述中间构件,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通过钎焊而被一体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液器一体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液器的所述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壁厚(t3)与所述主体部的壁厚(t1)之比小于所述受液器的所述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内径(D3)与所述主体部的内径(D1)之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受液器一体冷凝器,所述受液器的所述主体部的内径(D1)与所述中间构件侧小径部的内径(D3)之比为50%以上且不足8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液器一体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腰通博松尾弘树饭尾正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