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多流通汇流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79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媒多流通汇流高效换热器,包括左侧连接板、右侧连接板和主换热盘管,主换热盘管上固定有多个散热片,主换热盘管固定在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上,所述主换热盘管包括总进气管、两根第一换热盘管和一根第二换热盘管;它可以将高压气体状态的冷媒经过两根第一换热盘管换热后,形成气液混合状态或液体状态时再进入一根第二换热盘管中,实现换热,其进入第二换热盘管中可以充满整个管体再次进行换热,保证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保证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保证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媒多流通汇流高效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媒多流通汇流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换热器中,其一般有两个固定板,在两个固定板之间设置换热盘管,在换热盘管上安装多个散热翅片,实现换热,如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当采用双进料口时,其是将冷媒以高压气体的状态进入换热盘管中,进入时,会充满整个管体中,在进行换热中,其会变成高压的液体,在转变的过程中,其体积变小,就无法保证充满整个管体,从而会影响其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媒多流通汇流高效换热器,它可以将高压气体状态的冷媒经过两根第一换热盘管换热后,形成气液混合状态或液体状态时再进入一根第二换热盘管中,实现换热,其进入第二换热盘管中可以充满整个管体再次进行换热,保证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0004]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0005]一种冷媒多流通汇流高效换热器,包括左侧连接板、右侧连接板和主换热盘管,主换热盘管上固定有多个散热片,主换热盘管固定在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上,所述主换热盘管包括总进气管、两根第一换热盘管和一根第二换热盘管;
[0006]所述总进气管的出气端与两根第一换热盘管的进气端相连通,两根第一换热盘管的主出料端与中间连接管的进料端相连通,中间连接管的出料端与第二换热盘管的进料端相连通,第二换热盘管的出料端伸出左侧连接板或右侧连接板。
[0007]所述第二换热盘管的出料端固定在第一连接块上,第一连接块固定在左侧连接板或右侧连接板上,总进气管固定在第二连接块上,第二连接块固定在左侧连接板或右侧连接板上。
[0008]所述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的底部均成型有水平折弯连接部。
[0009]所述总进气管成型有两个分连接管作为出气端,分连接管的出气端与两根第一换热盘管的进气端相连通。
[0010]所述中间连接管的进料端上成型有两个进料连接口,两根第一换热盘管的主出料端与两个进料连接口相连通。
[0011]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
[0012]它可以将高压气体状态的冷媒经过两根第一换热盘管换热后,形成气液混合状态或液体状态时再进入一根第二换热盘管中,实现换热,其进入第二换热盘管中可以充满整个管体再次进行换热,保证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左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见如图1至4所示,一种冷媒多流通汇流高效换热器,包括左侧连接板10、右侧连接板20和主换热盘管30,主换热盘管30上固定有多个散热片40,主换热盘管30固定在左侧连接板10和右侧连接板20上,所述主换热盘管30包括总进气管31、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和一根第二换热盘管33;
[0018]所述总进气管31的出气端与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的进气端相连通,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的主出料端321与中间连接管50的进料端相连通,中间连接管50的出料端与第二换热盘管33的进料端相连通,第二换热盘管33的出料端伸出左侧连接板10或右侧连接板20。
[0019]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二换热盘管33的出料端固定在第一连接块1上,第一连接块1固定在左侧连接板10或右侧连接板20上,总进气管31固定在第二连接块2上,第二连接块2固定在左侧连接板10或右侧连接板20上。
[0020]进一步的说,所述左侧连接板10和右侧连接板20的底部均成型有水平折弯连接部11。
[0021]进一步的说,所述总进气管31成型有两个分连接管311作为出气端,分连接管311的出气端与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的进气端相连通。
[0022]进一步的说,所述中间连接管50的进料端上成型有两个进料连接口,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的主出料端321与两个进料连接口相连通。
[0023]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其高压气体的冷媒由总进气管31进入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中进行换热,如图4所示,A为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的进口,在换热过程中,其状态由高压气体变成气液混合或液体,然后,从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的主出料端321即图4所示的B中流出,进入中间连接管50,然后,通过中间连接管50进入第二换热盘管33中,再次进行换热,最后从第二换热盘管33的出料端排出(图4的C为冷媒排出),其变成气液混合状态或液体状态时,其体积缩小,通过中间连接管50进行合并混合再进入一根第二换热盘管33中,使得其可以充满整个管体,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增加换热效果。
[0024]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多流通汇流高效换热器,包括左侧连接板(10)、右侧连接板(20)和主换热盘管(30),主换热盘管(30)上固定有多个散热片(40),主换热盘管(30)固定在左侧连接板(10)和右侧连接板(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盘管(30)包括总进气管(31)、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和一根第二换热盘管(33);所述总进气管(31)的出气端与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的进气端相连通,两根第一换热盘管(32)的主出料端(321)与中间连接管(50)的进料端相连通,中间连接管(50)的出料端与第二换热盘管(33)的进料端相连通,第二换热盘管(33)的出料端伸出左侧连接板(10)或右侧连接板(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媒多流通汇流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33)的出料端固定在第一连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根法杨亮辉吴兆庆袁银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