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机脱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535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程建设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夯机脱锤装置,包括呈盾形设置的提升架,所述的提升架内设置有定滑轮,所述的定滑轮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轮,所述的提升架下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下端设置有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包括上下设置的气缸、导板、转板与吊钩,所述的转板一侧下端设置有吊钩,所述的吊钩内设置有第二销轴,所述的吊钩与转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销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限位轮限制牵引绳的横向抖动,避免牵引绳出现偏移造成设备损坏,气缸伸缩控制夯锤脱落与夹取,打破夯锤只能达到预设高度才掉落的局限性,壳体能够阻隔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颗粒进入装置,避免转动部位沾染粉尘而出现粘连,提高工作进程,节省时间。省时间。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夯机脱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建设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夯机脱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当天然地基或其他人工地基(如生活垃圾回填场,在将垃圾全部挖出后进行素土回填,经过处理后在其上建造住宅)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稳定性以及变形要求时,常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以改变地基土质的工程性能,进而满足建筑工程要求,现有技术中在对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时,通常采用强夯机来对地基进行强夯的方法,进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0003]在现有技术中,强夯机脱锤装置必须达到预先设定高度才能在牵引绳的作用下使得夯锤脱离吊钩,且脱锤钢丝绳容易触碰夯锤,降低脱锤稳定性,为了解决脱锤钢丝绳容易触碰夯锤这一问题,人们专利技术了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种强夯机脱锤装置{专利号:CN201420187107.7},包括提升架、脱锤组件、连接架、吊钩与脱垂钢丝绳等,脱锤钢丝绳固定在固定杆上,使得脱锤钢丝绕过提升架的上部,避免钢丝绳与夯锤接触,提升架带动脱锤装置向上移动至预定高度后,拉动脱锤钢丝绳末端使得阻挡轴与吊钩的钩柄段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使得夯锤从吊钩的缺口处滑落,达到脱锤目的。
[0004]上述装置虽然解决了脱锤钢丝绳容易触碰夯锤的问题,但是仍需要装置在上升至预先设定高度后才能在钢丝绳的牵引下使得夯锤脱落,如果脱锤钢丝绳发生偏移,容易与提升滑轮组内的牵引绳缠绕在一起,进而带来较大的风险,且上述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操作人员对装置的安装与使用,同时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粉尘等杂物较多,尤其是粉尘颗粒容易吸附在脱锤装置连接处使其转动受阻,不利于夯击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的脱锤装置只能达到预设高度才能脱锤与脱垂钢丝绳容易发生缠绕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解决只能在预设高度才能脱锤问题与避免出现钢丝绳缠绕的强夯机脱锤装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强夯机脱锤装置,包括呈盾形设置的提升架,所述的提升架包括前后设置的盾形面板,所述的提升架内设置有定滑轮,所述的定滑轮设置在提升架内部几何中心处,所述的定滑轮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轮,两个所述的限位轮对称设置在定滑轮斜上方两侧,所述的提升架下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的提升架与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防脱杆,所述的连接件下端设置有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包括上下设置的气缸、导板、转板与吊钩,所述的气缸端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设置在壳体内侧面上端,所述的气缸一侧设置有顶杆,所述的导板几何中心处设置有转轴且位于壳体几何中心处,所述的转板内设置有转杆且与转轴处于同一竖直方向,所述的导板与转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的转板一侧下端设置有吊钩,所述的吊钩内设置有第二销轴,所述的第二销轴贯穿吊钩且两端固定在壳体下端内部开口处,所述的吊钩与转板连接处设置
有第一销轴。
[0007]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的盾形面板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若干所述的紧固螺栓设置在提升架边角处,所述的提升架内还设置有限位杆,两个所述的限位杆对称设置在提升架两侧内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提升架上端设置有安装块,所述的安装块设置在提升架上端面几何中心处且与两个面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壳体前端面设置有操作门,所述的操作门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卡槽与卡扣,所述的卡槽设置在操作门内侧边角几何中心处,所述的卡扣设置在与卡槽相对应的壳体一侧几何中心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0]1、牵引绳穿过限位轮绕在定滑轮上,限位轮将牵引绳限制在定滑轮上,有效防止牵引绳出现偏移,避免设备造成损坏或给操作人员带来危险,通过控制气缸伸展与收缩,进而使得夯锤脱落与夹取更加便利,代替了传统强夯机采用脱锤钢丝绳实现夯锤掉落的方式,打破了夯锤只能达到预设高度才能掉落的局限性,由于不再设有脱锤钢丝绳,有效避免脱锤钢丝与牵引绳可能发生缠绕的风险,且各个部件间的配合简单易懂,便于操作人员的安装与维护,同时设置的壳体能够有效阻隔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颗粒,避免脱锤装置间各个转动部位因沾染粉尘而出现粘连的现象,提高工作进程,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强夯机脱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强夯机脱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操作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以上各图中,1、提升架;1a、紧固螺栓;1b、限位杆;2、连接件;3、壳体;31、操作门;32、固定装置;321、卡槽;322、卡扣;4、吊钩;41、第一销轴;42、第二销轴;5、限位轮;6、定滑轮;7、防脱杆;8、气缸;81、顶杆;82、固定座;9、导板;91、转轴;10、转板;101、转杆;102、连接轴;11、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强夯机脱锤装置,包括呈盾形设置的提升
架1,与现有强夯机中的提升架1形状相同,实用性高,适用范围广,提升架1包括前后设置的盾形面板,两个面板配合在一起,能够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位置,为了实现脱锤装置的便捷升降,提升架1内设置有定滑轮6,定滑轮6设置在提升架1内部几何中心处,牵引绳绕在定滑轮6上,随着牵引绳的运动能带动脱锤装置上升,为了防止牵引绳发生错位,定滑轮6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轮5,两个限位轮5对称设置在定滑轮6斜上方两侧,牵引绳绕在定滑轮6与两个限位轮5间的夹缝间,限位轮5能够限制牵引绳水平方向上的抖动,避免牵引绳发生脱落与偏移,降低装置脱落的风险,提升架1下端设置有连接件2,连接件2将提升架1与壳体3连接在一起,为了防止壳体3发生掉落,提升架1与连接件2之间设置有防脱杆7,有效提高桩间的连接牢固性,为了防止建筑施工现场中的粉尘污物等杂质污染脱钩装置,连接件2下端设置有壳体3,壳体3将脱钩装置保护起来,一方面能够避免粉尘颗粒沾至装置表面,提高转动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保护内部装置不受破坏,降低维修成本,壳体3内部包括上下设置的气缸8、导板9、转板10与吊钩4,气缸8作为主要控制部件,气缸8的伸展与收缩能够控制吊钩4的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夯机脱锤装置,包括呈盾形设置的提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架包括前后设置的盾形面板,所述的提升架内设置有定滑轮,所述的定滑轮设置在提升架内部几何中心处,所述的定滑轮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轮,两个所述的限位轮对称设置在定滑轮斜上方两侧,所述的提升架下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的提升架与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防脱杆,所述的连接件下端设置有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包括上下设置的气缸、导板、转板与吊钩,所述的气缸端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设置在壳体内侧面上端,所述的气缸一侧设置有顶杆,所述的导板几何中心处设置有转轴且位于壳体几何中心处,所述的转板内设置有转杆且与转轴处于同一竖直方向,所述的导板与转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的转板一侧下端设置有吊钩,所述的吊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杰陈丹红薛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