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匝间短路电流的接触调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59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消除匝间短路电流的接触调压器,包含绕在铁芯(5)上的线圈绕组,和在其上滑动的电刷(1),其特征是:A、B双线叠式环绕铁芯(5)分布,每匝于电刷(1)接触表面(2)处换位:    双线叠式缠绕在铁芯(5)上的导线,是由导线(3)的A导线和导线(4)的B导线,两根导线在铁芯(5)之上,上下排列,一根导线A接触电刷(1),叠绕的另一根导线B不与电刷(1)接触;每当双线环绕至接触电刷(1)的表面处(2),双线排列位置换位;如此循环缠绕分布排列,直至导线终端;AB两导线的一个终端的两只头与第一只轭流圈(7)二端相接,AB两导线另一终端的两只头与第二只轭流圈(8)的两端相接,两只轭流圈的抽头(9),(10)为电源输入端in,第二只轭流圈的抽头(10)与电刷(1)的引出头之间为输出端out。(*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属接触调压器绕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接触式调压器,电刷在沿裸线滑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短路匝,为了避免短路电流,小容量接触式调压器用高电阻碳刷、较低匝电压抑制短路电流,大容量接触式调压器用轭流圈或二极管(电阻)的管压降抑制短路电流,特别是200KvVA单相以上大容量接触式调压器由于匝电压的限制,单台尺寸较大,虽然可以增加补偿线圈以减小尺寸,可是也造成了电流的不平衡,而且还有线圈骨架铣槽、浇注环氧树脂等繁琐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接触式调压器匝间短路电流、减小接触式调压器尺寸、消除接触式调压器的不平衡电流,而且还去掉线圈骨架铣槽、浇注环氧树脂等繁琐工艺的一种消除匝间短路电流的接触调压器。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双线叠绕,每匝于电刷接触表面处换位。具体绕法是緾绕在铁芯上的导线是由二根导线双线叠式緾绕,两根导线在铁芯之上,上下排列,一根导线处于接触电刷的表面,另一根导线不处于接触电刷的表面;如此循环緾绕排列,直至导线终端。两导线的一个终端的两只头,与第一只轭流圈二端相接,另一终端的两只头与第二只轭流圈的二端相接。两轭流圈的抽头为电源输入端in,第二只轭流圈的抽头与电刷的引出头之间为输出端out。实施本技术后,因采用双线叠线,线匝于电刷接触表面处换位,所以绕线在电刷接触表面相邻两匝导线不是同一根导线,因此匝间短路的不是同一根导线,而是二根绕线间的短路,此产生的短路电流由轭流圈的反电势可以抵消而削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线路原理图; 图2,为本技术绕线分布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A、B双线叠式环绕铁芯5分布,每匝于电刷1接触表面2处换位,具体实施是缠绕在铁芯5上的导线,是由导线3的A导线和导线4的B导线双线叠式缠绕,两根导线在铁芯5之上,上下排列,一根导线A接触电刷1,叠绕的另一根导线B不与电刷1接触,每当双线环绕至接触电刷1的表面处2,双线排列位置换位;如此循环缠绕分布排列,直至导线终端,AB两导线的一个终端的两只头与第一只轭流圈7二端相接,AB两导线另一终端的两只头与第二只轭流圈8的两端相接,两只轭流圈的抽头9,10为电源输入端in,第二只轭流圈的抽头10与电刷1的引出头之间为输出端ou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匝间短路电流的接触调压器,包含绕在铁芯(5)上的线圈绕组,和在其上滑动的电刷(1),其特征是A、B双线叠式环绕铁芯(5)分布,每匝于电刷(1)接触表面(2)处换位双线叠式缠绕在铁芯(5)上的导线,是由导线(3)的A导线和导线(4)的B导线,两根导线在铁芯(5)之上,上下排列,一根导线A接触电刷(1),叠绕的另一根导线B不与电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君牛锁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营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