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48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包括导封闭箱体,该封闭箱体底部设置有传送带,该封闭箱体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架,封闭箱体两侧顶部均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除尘管,除尘管远离封闭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对接板,封闭箱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落煤管,落煤管一侧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扰流管,封闭箱体顶部另一侧设置有阻尼帘。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组除尘管、扰流管及回流管,能够大大增加空气流动的路径空间,从而降低导流槽内部的气流压力,进而使得使灰尘在导流槽循环与沉降,避免造成外界环境的污染。免造成外界环境的污染。免造成外界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

技术介绍

[0002]无动力除尘装置根据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采用压力平衡和密闭循环方式,降低导料槽内气流的压力,多级吸尘、降尘、降压,实现了含尘气流的闭路良性循环、沉降,煤尘积结回落输煤皮带,避免了粉尘外溢污染工作环境,无动力除尘装置无占地、无电力消耗、无二次污染、维护费低,导料槽是无动力除尘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
[0003]现有的无动力导料槽大多利用在导料槽顶部加设扰流管或阻尼装置来减低空气流动达到降尘的目的,但对细小粉尘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同时长时间运行后可能会造成粉尘在管道内或装置上的积累,现有的导料槽不易对扰流或除尘管道内壁进行清理。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包括导封闭箱体,该封闭箱体底部设置有传送带,该封闭箱体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架,封闭箱体两侧顶部均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除尘管,除尘管远离封闭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对接板,封闭箱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落煤管,落煤管一侧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扰流管,封闭箱体顶部另一侧设置有阻尼帘。
[0008]进一步的,为了形成气体流通的通道,增加气体流动的路径进而降低导流槽内部的气压,扰流管为U形结构,靠近落煤管的第一个扰流管顶部与落煤管之间设置有回流管。
[0009]进一步的,为了使得除尘管内部向下倾斜,便于灰尘的收集与循环,封闭箱体截面为扇形结构,除尘管为弓形结构且远离封闭箱体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0010]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封盖完成对对接板的卡接安装,通过安装板对安装槽实现密封,避免灰尘逸出,对接板正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槽,对接板正面设置有封盖,封盖内侧设置有与安装槽相配合的安装板。
[0011]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封盖能够抵住限位底条,并通过固定条的卡接作用完成与对接板的安装固定,实现密封的作用,对接板正面底部设置有限位底条,对接板背面顶部设置有内卡接条,封盖正面顶部设置有外卡接条,内卡接条与外卡接条顶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条。
[0012]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固定条的卡接安装,降低操作的难度,内卡接条与外卡接条截面均为半圆形结构。
[0013]进一步的,为了使得除尘管内部能够通过吸尘扰流棉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气体的流速,并且实现灰尘的吸收去除,安装板背面开设有若干等距排列呈矩形分布的固定柱,若干
固定柱之间设置有吸尘扰流棉。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通过设置多组除尘管、扰流管及回流管,能够大大增加空气流动的路径空间,从而降低导流槽内部的气流压力,进而使得使灰尘在导流槽循环与沉降,避免造成外界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两侧设置的除尘管内部的吸尘扰流棉,借助于其多孔结构增加空气的流动阻力并且能够吸收灰尘,从而进一步的提高除尘的效果;并且安装有吸尘扰流棉的封盖与对接板之间活动连接,便于安装拆卸,从而便于对除尘管道进行清洗维护,避免长时间工作影响除尘效率。
[0016]2、通过设置固定条、内卡接条及外卡接条等结构,使得封盖能够固定安装在除尘管一侧,并且安装拆卸方便,在安装后使除尘管形成密闭的空间对灰尘与气流进行吸收与阻挡,从而实现除尘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的除尘管及封盖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中封盖及吸尘扰流棉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中封盖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中除尘管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封闭箱体;2、传送带;3、支撑架;4、除尘管;5、对接板;6、落煤管;7、扰流管;8、阻尼帘;9、回流管;10、安装槽;11、封盖;12、安装板;13、限位底条;14、内卡接条;15、外卡接条;16、固定条;17、固定柱;18、吸尘扰流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
[0027]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

5所示,根据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的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包括导封闭箱体1,该封闭箱体1底部设置有传送带2,该封闭箱体1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架3,封闭箱体1两侧顶部均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除尘管4,除尘管4远离封闭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对接板5,封闭箱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落煤管6,落煤管6一侧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扰流管7,封闭箱体1顶部另一侧设置有阻尼帘8。
[0028]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组除尘管4与多个扰流管7,能够大大增加空气流动的路径空间,从而降低导流槽内部的气流压力,进而使得使灰尘在导流槽循环与沉降,避免造成外界环境的污染。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扰流管7来说,扰流管7为U形结构,靠近落煤管6的第一个扰流管7顶部与落煤管6之间设置有回流管9,从而形成气体流通的通道,增加气体流动的路径进而降低导流槽内部的气压。
[0030]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封闭箱体1来说,封闭箱体1截面为扇形结构,除尘管4为弓形结构且远离封闭箱体1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从而使得除尘管4内部向下倾斜,便于灰尘的收集与循环。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对接板5来说,对接板5正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槽10,对接板5正面设置有封盖11,封盖11内侧设置有与安装槽10相配合的安装板12,从而使得封盖11完成对对接板5的卡接安装,通过安装板12对安装槽10实现密封,避免灰尘逸出。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包括导封闭箱体(1),该封闭箱体(1)底部设置有传送带(2),该封闭箱体(1)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箱体(1)两侧顶部均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除尘管(4),所述除尘管(4)远离所述封闭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对接板(5),所述封闭箱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落煤管(6),所述落煤管(6)一侧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扰流管(7),所述封闭箱体(1)顶部另一侧设置有阻尼帘(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管(7)为U形结构,靠近所述落煤管(6)的第一个所述扰流管(7)顶部与所述落煤管(6)之间设置有回流管(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高效无动力除尘导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箱体(1)截面为扇形结构,所述除尘管(4)为弓形结构且远离所述封闭箱体(1)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伟吴远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天一物料输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