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偏转夹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08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偏转夹头,包括:基座,其前端设有第一凸轮,第一凸轮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套筒,其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装配孔可转动地套设于基座的外部,第一套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槽,第一装配孔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滑块,其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开槽中;包括以下状态:状态一,第一滑块的内侧壁与第一凸轮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状态二,第一限位块与第一凸起相抵,第一滑块的内侧壁与第一凸起相抵,第一滑块伸出于第一开槽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械偏转夹头,无需额外设置驱动装置,利用第一套筒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卷材的收卷或防卷,使得机械偏转夹头的装配更加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收卷设备技术领域中。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偏转夹头


[0001]本技术涉及收卷设备
,特别涉及机械偏转夹头。

技术介绍

[0002]卷材的收卷通常使用收卷夹头,收卷夹头利用压缩空气或机械推力作为动力源,动力源推动活塞移动,活塞顶起收卷夹头的滑块,使收卷夹头的外径扩张并夹紧卷材的卷筒。然而,现有的收卷夹头安装到转轴上后,仍需要设置压缩空气装置或机械推力装置等设备推动活塞移动,造成收卷夹头的装配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偏转夹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机械偏转夹头,包括:
[0006]基座,其前端设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轮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凸起;
[0007]第一套筒,其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基座的外部,所述第一凸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连通所述第一装配孔与外界,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开槽的外缘,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开槽沿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周向相邻设置;
[0008]第一滑块,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开槽中,以所述第一装配孔的轴线为相对的内方向,所述第一滑块沿内外方向滑动;
[0009]所述第一套筒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转动包括以下状态:
[0010]状态一,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凸轮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滑块可沿所述第一开槽滑动;
[0011]状态二,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抵,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抵,所述第一滑块伸出于所述第一开槽外。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机械偏转夹头安装到转轴时,基座与转轴连接,卷材的卷筒套设于第一套筒上,卷筒收卷时,转轴带动基座转动,基座的第一凸轮相对于第一套筒转动,第一凸轮转动使第一凸起转动到第一开槽处,第一凸起推动第一滑块伸出于第一开槽外部,且第一限位块限制第一凸起继续转动,使得第一滑块向外扩张并夹紧卷筒,转轴继续转动使机械偏转夹头收卷卷材;卷筒放卷时,卷材拉动卷筒转动,则卷筒带动第一套筒相对于基座转动,第一装配孔相对于第一凸轮转动,当第一开槽转动到第一凸起处,第一凸起推动第一滑块伸出于第一开槽外部,且第一限位块与第一凸起相抵,令第一套筒带动第一凸轮转动,则卷筒继续转动带动转轴转动并放卷卷材;机械偏转夹头安装到转轴上后,无需
设置压缩空气装置或机械推力装置等设备驱动夹头的第一滑块伸出,利用第一套筒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卷材的收卷或防卷,使得机械偏转夹头的装配更加便捷。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轮的前端设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凸轮的外径,所述第二凸轮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凸起,所述机械偏转夹头还包括:
[0014]第二套筒,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前端,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径,所述第二套筒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凸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中,所述第二套筒侧壁上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连通所述第二装配孔与外界,所述第二装配孔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二开槽的外缘;
[0015]第二滑块,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开槽中;
[0016]所述第二套筒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轮转动包括以下状态:
[0017]状态一,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凸轮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滑块可沿所述第二开槽滑动;
[0018]状态二,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抵,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抵,所述第二滑块伸出于所述第二开槽外。
[0019]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连接,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连接,第二套筒与第二凸轮之间相对转动实现第二滑块外凸或回收,且第二套筒的外径小于第一套筒的外径,则第二套筒可用于内径较小的卷筒,使得机械偏转夹头可配对两种不同内径规格的卷筒,提高机械偏转夹头的使用范围,减少机械偏转夹头拆装的频率。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偏转夹头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基座的外部,所述第一装配孔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
[0021]由于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连接,第二套筒使第一套筒与基座之间的压力增大,令第一套筒与基座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将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套筒与基座之间,有助于第一套筒相对于基座转动更加顺畅。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轮的前端设有圆轴体,所述机械偏转夹头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前端,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圆轴体的外部,所述第一装配孔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
[0023]由于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连接,第二套筒的重力使第一套筒的前端向下形变,造成第一套筒的前端与后端的同心度较大,在第一凸轮前端的圆轴体与第一套筒之间设有第二轴承,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分别支撑第一套筒的后端与前端,从而减少第一套筒的前后两端的同心度。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轴体为台阶轴,所述圆轴体具有前段与后段,所述前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后段的外径,所述前段位于所述第二装配孔中,所述后段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后段,所述机械偏转夹头还包括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前段,所述第二装配孔套设于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
[0025]第二套筒与圆轴体的前段之间设有第三轴承,有助于第二套筒相对于圆轴体转动更加顺畅。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轮的外侧壁之间平滑过渡。
[0027]第一凸轮的外侧壁与第一滑块的内侧壁相抵,当第一凸轮相对于第一套筒转动时,第一凸起的边缘容易与第一滑块的边缘卡住,在第一凸起与第一凸轮的外侧壁之间采用平滑过渡,使第一滑块的边缘能够沿第一凸轮的外侧壁滑动到第一凸起处,使得第一滑块能够顺畅地伸出于第一开槽外或回收到第一开槽内。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壁为向所述第一装配孔内部凸起的圆弧面。
[0029]第一滑块的内侧壁为圆弧面,圆弧面向第一装配孔内部弯曲,则内侧壁与第一凸轮的外侧壁的接触面更加光滑,有助于第一滑块沿着第一凸轮的外侧壁滑动。
[00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块沿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块向内凸起的距离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开槽的方向逐渐减少。
[0031]当第一套筒相对于第一凸轮转动时,由于第一限位块限制第一凸起转动的自由度,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起会碰撞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沿第一装配孔的周向延伸,有助于增加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装配孔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限位块凸起的距离沿着远离第一开槽的方向逐渐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偏转夹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其前端设有第一凸轮(110),所述第一凸轮(110)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轮(110)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凸起(111);第一套筒(200),其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一装配孔(210),所述第一装配孔(210)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基座(100)的外部,所述第一凸轮(11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210)中,所述第一套筒(20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槽(220),所述第一开槽(220)连通所述第一装配孔(210)与外界,所述第一装配孔(210)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块(211),所述第一限位块(211)位于所述第一开槽(220)的外缘,所述第一限位块(211)与所述第一开槽(220)沿所述第一装配孔(210)的周向相邻设置;第一滑块(300),其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开槽(220)中,以所述第一装配孔(210)的轴线为相对的内方向,所述第一滑块(300)沿内外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套筒(200)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轮(110)转动包括以下状态:状态一,所述第一滑块(300)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凸轮(110)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滑块(300)可沿所述第一开槽(220)滑动;状态二,所述第一限位块(211)与所述第一凸起(111)相抵,所述第一滑块(300)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凸起(111)相抵,所述第一滑块(300)伸出于所述第一开槽(220)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偏转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110)的前端设有第二凸轮(120),所述第二凸轮(120)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凸轮(110)的外径,所述第二凸轮(120)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凸起(121),所述机械偏转夹头还包括:第二套筒(400),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筒(200)的前端,所述第二套筒(400)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200)的外径,所述第二套筒(400)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第二装配孔(410),所述第二凸轮(12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410)中,所述第二套筒(400)侧壁上设有第二开槽(420),所述第二开槽(420)连通所述第二装配孔(410)与外界,所述第二装配孔(410)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块(411),所述第二限位块(411)位于所述第二开槽(420)的外缘,所述第二限位块(411)与所述第二开槽(420)沿所述第二装配孔(410)的周向相邻设置;第二滑块(500),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开槽(420)中,所述第二滑块(500)沿内外方向滑动;所述第二套筒(400)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轮(120)转动包括以下状态: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广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宇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