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044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涉及射击训练设备领域,包括底车架,底车架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全向运动车轮,底车架上表面左方设置有控制面板,底车架中部设置有供电电池,底车架上表面右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插接支架,插接支架上插接有靶体,插接支架右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贯穿插接支架并与靶体抵接,底车架四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传感器,底车架内部设置有控制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四个不同方向安装的全向运动车轮在控制终端的控制下可进行全向变速移动,可模拟出各种紧急状况,可以满足在紧急情况下的射击训练需求,提高训练者在紧急状态下的动态训练精准度。精准度。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


[0001]本技术涉及射击训练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

技术介绍

[0002]移动靶多为跑动的猪靶,故又称跑猪靶。早期移动靶安装在滑车上,靠人工带动后的惯性前移,现多为电子操纵,通过运动靶可训练动态射击能力,并可模拟运动目标的移动,进而提高应对多种紧急情况下的射击需求。
[0003]现有的运动靶通常只能进行单方向移动,且运动速度恒定,无法有效的模拟歹徒突然实施的暴力抗法行为,从而无法有效的起到在紧急情况下的射击训练需求,因此提出一款可全向运动的智能靶能够有效的提高训练质量,提高紧急情况的射击反应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运动靶通常只能进行单方向移动,且运动速度恒定,无法有效的模拟歹徒突然实施的暴力抗法行为,从而无法有效的起到在紧急情况下的射击训练需求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包括底车架,所述底车架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全向运动车轮,所述底车架上表面左方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底车架中部设置有供电电池,所述底车架上表面右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插接支架,所述插接支架上插接有靶体,所述插接支架右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贯穿插接支架并与靶体抵接,所述底车架四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所述底车架内部设置有控制终端。
[0007]优选的,所述底车架包括车架顶盖和下车板,所述车架顶盖下端与下车板固定连接,所述车架顶盖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控制终端支架,所述控制终端支架内部设置有控制终端,所述车架顶盖上端前后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8]优选的,所述下车板中部固定连接有供电电池安装架,所述车架顶盖与供电电池安装架对应位置处贯穿开设有供电电池容置孔,所述供电电池设置于供电电池容置孔和供电电池安装架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全向运动车轮包括车轮连接架,所述车轮连接架固定连接于底车架底面,所述车轮连接架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车轮安装架,所述车轮连接架和车轮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车轮安装架左端转动连接有全向轮,所述车轮安装架右端下方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输出端通过传动带轮与全向轮传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全向轮包括主轮,所述主轮通过传动带轮与驱动马达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主轮周表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辅助轮,所述辅助轮的轴线与主轮的轴线相互垂直。
[0011]优选的,四个所述全向运动车轮均沿着与底车架四边垂直的方向安装,且四个所述全向运动车轮的安装方向均不相同,相邻的两个所述全向运动车轮的安装方向相互垂直。
[0012]优选的,所述靶体包括插接杆和靶面,所述插接杆底部插接于插接支架上,所述插接杆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靶面。
[0013]与现有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1)本技术采用安装四个不同方向全向运动车轮进行运动靶驱动,每个全向运动车轮上均设置有独立的驱动马达,通过四个全向运动车轮的驱动下可使运动靶朝不同方向移动,通过控制终端与外部控制平板连接,可在外部控制平板进行运动靶运动方向以及运动速度进行控制,从而可模拟出多种突发情况,可有效的提高紧急情况下训练质量;
[0015]2)本技术采用将靶体插接在底车架的方式进行靶体的安装,方便进行拆卸搬运,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占据的空间,利于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的全向运动车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为:
[0021]1、底车架;101、车架顶盖;102、控制终端支架;103、供电电池容置孔;104、下车板;105、供电电池安装架;106、把手;2、全向运动车轮;201、车轮连接架;202、车轮安装架;203、驱动马达;204、传动带轮;205、主轮;206、辅助轮;207、调节弹簧;3、控制面板;4、供电电池;5、插接支架;6、靶体;601、插接杆;602、靶面;7、紧固螺栓;8、传感器;9、控制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3]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包括底车架1,底车架1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全向运动车轮2,底车架1上表面左方设置有控制面板3,底车架1中部设置有供电电池4,底车架1上表面右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插接支架5,插接支架5上插接有靶体6,靶体6包括插接杆601和靶面602,插接杆601底部插接于插接支架5上,插接杆601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靶面602,插接支架5右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7,紧固螺栓7贯穿插接支架5并与靶体6抵接,采用将靶体6插接在底车架2的方式进行靶体6的安装,方便进行拆卸搬运,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占据的空间,利于携带和使用,底车架1四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传感器8,四侧的传感器8可对运动靶行进方向上的物体进行检测,有效的防止运动靶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底车架1内部设置有控制终端9,采用安装四个不同方向全向运动车轮2进行运动靶驱动,通过控制终端9与外部控制平板连接,可在外部控制平板进行运动靶运动方向以及运动速度进行控制,从而可模拟出多种情况下的突发情况,可有效的提高紧急情况下训练质量。
[0024]底车架1包括车架顶盖101和下车板104,车架顶盖101下端与下车板104固定连接,车架顶盖101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控制终端支架102,控制终端支架102内部设置有控制终端9,车架顶盖101上端前后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06,下车板104中部固定连接有供电电池安装架105,车架顶盖101与供电电池安装架105对应位置处贯穿开设有供电电池容置
孔103,供电电池4设置于供电电池容置孔103和供电电池安装架105内部。
[0025]全向运动车轮2包括车轮连接架201,车轮连接架201固定连接于底车架1底面,车轮连接架201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车轮安装架202,车轮连接架201和车轮安装架202之间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207,通过调节弹簧207连接车轮连接架201和车轮安装架202,极大的提高了车轮的整体防震,使得运动靶可以适应多种地形,车轮安装架202左端转动连接有全向轮,车轮安装架202右端下方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203,驱动马达203输出端通过传动带轮204与全向轮传动连接,全向轮包括主轮205,主轮205通过传动带轮204与驱动马达203输出端传动连接,主轮205周表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辅助轮206,辅助轮206的轴线与主轮205的轴线相互垂直,在进行垂直方向移动时,有辅助轮206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车架(1),所述底车架(1)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全向运动车轮(2),所述底车架(1)上表面左方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底车架(1)中部设置有供电电池(4),所述底车架(1)上表面右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插接支架(5),所述插接支架(5)上插接有靶体(6),所述插接支架(5)右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7),所述紧固螺栓(7)贯穿插接支架(5)并与靶体(6)抵接,所述底车架(1)四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传感器(8),所述底车架(1)内部设置有控制终端(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车架(1)包括车架顶盖(101)和下车板(104),所述车架顶盖(101)下端与下车板(104)固定连接,所述车架顶盖(101)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控制终端支架(102),所述控制终端支架(102)内部设置有控制终端(9),所述车架顶盖(101)上端前后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全向运动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板(104)中部固定连接有供电电池安装架(105),所述车架顶盖(101)与供电电池安装架(105)对应位置处贯穿开设有供电电池容置孔(103),所述供电电池(4)设置于供电电池容置孔(103)和供电电池安装架(105)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向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尚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