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足并联式多地形高适应性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足并联式多地形高适应性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智能机器人主要以轮式机器人和履带式机器人为主,利用轮和履带实现移动,但两者在用于驱动时仅具备基础的转向以及移动功能,在遇到例如多障碍、低矮空间、台阶等地形时,由于缺乏可活动的结构,轮或履带无法进行高度和水平位置上的调节,难以顺利通过,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机器人的适用范围;因此如何设计一款可以多地形使用的机器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足并联式多地形高适应性机器人。本技术可以适用于多种地形,实用性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多足并联式多地形高适应性机器人,包括控制箱,控制箱上设有两列对称设置的移动轮组,每列移动轮组包括至少三个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控制箱底面的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转动面与水平面共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侧部设有第二转动电机,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足并联式多地形高适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1),控制箱(1)上设有两列对称设置的移动轮组(2),每列移动轮组(2)包括至少三个移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设置于控制箱(1)底面的第一转动电机(5),第一转动电机(5)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6)的转动面与水平面共面,所述第一连接件(6)的侧部设有第二转动电机(7),第二转动电机(7)的输出端设有与第一连接件(6)转动连接的活动杆(8),活动杆(8)的端部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9)的侧部设有第三转动电机(10),第三转动电机(10)的输出端与所在侧的活动杆(8)端部相连,所述活动杆(8)和第二连接件(9)的转动面与竖直面共面;所述第二连接件(9)的底面设有第四转动电机(11),第四转动电机(11)的输出端设有转动套(12),转动套(12)的转动面与水平面共面,所述转动套(12)的下部设有驱动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足并联式多地形高适应性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3)包括设置于转动套(12)下部一侧的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徐,黄佳湧,叶洋涵,何志远,杜翔,刘雨轩,万安平,袁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城市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