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281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破氰的预处理工艺,破氰稳定性高,可有效减少高浓度含氰废液处置的化学试剂使用量,通过尾气处理系统对电解后的尾气进行吸收,解决了现有吸收塔对尾气中夹带的氰化物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第一调节区、第二调节区为气体提供运动的通道,利用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对通道面积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尾气通过的速度,避免尾气速度过快,提高氰化物的处理效果。通过喷淋装置配合调节装置,使喷淋板对准打开的第一调节区或第二调节区,在尾气的运动通道上对氰化物进行充分喷淋;同时利用主喷淋管、环形喷淋管形成多向交叉喷淋,避免存在喷淋死角。避免存在喷淋死角。避免存在喷淋死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因氰化物是一种巨毒物质,极少量的氰化物就会使人、畜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允许排放浓度为0.5mg/L,一旦进入水体或土壤中还会引起水生物中毒、农作物减产等危害。高浓度含氰废液无法用生化的方法进行处理,可用高温焚烧或加热水解的方式来处理高浓度氰化物,但它们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配套设施多,操作复杂,运行成本很高;此外还可采用氯气氧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但由于氯气需在水中进行水解,并且氧化能力较差,因此对高浓度含氰废液来说,处理时间长,氯气的消耗量大,反应效果极易受水中pH和氨氮浓度的影响。因此选用适当的处理技术将氰化物彻底分解去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对电镀含氰废水的处理通常采用电解法。
[0003]电解法是在碱性条件下对含氰废水进行电解,CN在阳极上被氧化生成CNO

,CNO

进而被氧化成CO2和N2。在阳极同时也可能发生Cl

被氧化成Cl2的反应,生成的Cl2进入溶液后,与水生成HClO,HClO再对氰根进行化学氧化;阴极上析出金属或者氢气。该法的优点是破氰彻底,CN

可降至0.1mg/L以下,占地面积小,污泥量小。缺点是电解过程中排放的氮气、氢气中,极易夹带氰化物,通常利用吸收塔通过喷淋的方式对气体中夹带的氰化物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气体在吸收塔内受到的阻碍较小,导致夹带氰化物的气体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短,从而影响氰化物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包括用于处理含氰废液的电破氰系统,通过输送管道与电破氰系统连通且用于处理含氰气体的尾气处理系统;
[0006]电破氰系统包括用于暂存含氰废液的贮液槽,通过第一管道与贮液槽连通的电破氰反应器,为电破氰反应器提供电流的整流器;
[0007]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吸收塔,通过第二管道与吸收塔连通的碱液槽;
[0008]吸收塔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且沿壳体中心轴线分布的多个调节装置,安装在调节装置上的喷淋装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加料泵、第一阀门;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碱液泵;输送管道上安装有引风机。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液口,
[0011]壳体底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碱液槽连通。
[0012]壳体上部设有排气口,壳体下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输送管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壳体同轴设置且为圆形结构的固定板,通过第一支撑板安装在固定板上且与固定板同轴设置的第一固定环,安装在固定板顶部的支撑环A,安装在第一固定环上的支撑环B,支撑环A与支撑环B之间形成第一调节区,通过第二支撑板安装在第一固定环上且与第一固定环同轴设置的第二固定环,安装在第一固定环上的支撑环C,安装在第二固定环上的支撑环D,支撑环C与支撑环D之间形成第二调节区,安装在第一调节区内且可折叠的第一调节组件,安装在第二调节区内且可折叠的第二调节组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直径为D1,第一固定环内径为D2,第一固定环外径为D3,第二固定环内径为D4;
[0015]支撑环A外径为D5,D5=D1;支撑环B内径为D6,D6=D2;支撑环C外径为D7,D7=D3;支撑环D内径为D8,D8=D4。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组件结构相同;
[0017]第一调节组件包括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的转轴,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且输出轴与转轴连接的调节电机,安装在转轴上的起始杆,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调节件内的终止件,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调节区内且围绕固定板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多个折叠件,距起始杆最近的折叠件与起始杆一端铰接,距终止件最近的折叠件与终止件一端铰接;
[0018]相邻两个折叠件之间铰接且关于铰接点与固定板圆心的连线对称;折叠件包括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调节区内的第一平移块,与第一平移块铰接的第一杆,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调节区内的第二平移块,与第二平移块铰接且一端与第一杆铰接的第二杆,第二杆与第一杆关于铰接点与固定板圆心的连线对称;
[0019]终止件包括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调节区内的第三平移块,与第三平移块铰接的第三杆,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调节区内的第四平移块,与第三平移块铰接且一端与第三杆铰接的第四杆,第四杆与第三杆关于铰接点与固定板圆心的连线对称。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调节区内的柔性材料,柔性材料一端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且另一端安装在第四平移块上,柔性材料中间部分与多个第一平移块、第二平移块连接;利用第一调节组件带动柔性材料展开或合拢。
[0021]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材料为橡胶、油毡中的一种。
[002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A上设有滑槽A,支撑环B上设有滑槽B;
[0023]第一平移块上安装有与滑槽A相互配合的滑块A,滑块A插入滑槽A内;第二平移块上安装有与滑槽B相互配合的滑块B,滑块B插入滑槽B内;
[0024]第三平移块上安装有与滑槽C相互配合的滑块C,滑块C插入滑槽A内;第四平移块上安装有与滑槽B相互配合的滑块D,滑块D插入滑槽内。
[0025]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通过固定柱安装在固定板顶部且与固定板同轴设置的平板,平板上设有多个围绕平板中心轴线环形阵列设置的调节槽,移动地安装在调节槽内的喷淋杆,安装在喷淋杆上且为弧形结构的喷淋板,喷淋板与固定板同轴设置,转动安装在平板顶部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设有多个围绕第一齿轮中心轴线环形阵列设置的弧形槽,移动地安装弧形槽内且底部与喷淋杆连接的驱动柱,通过支架安装在平板上的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安装在喷淋杆与喷淋板上的多根主喷淋管,安装在主喷淋管上的主喷淋嘴。
[0026]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支撑环A、支撑环B、支撑环C、支撑环D顶部
的环形喷淋管,安装在环形喷淋管上的副喷淋嘴。
[002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电机外罩有保护壳,保护壳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
[0028]进一步的,所述整流器控制电压为3

10V,电流密度为10A/dm2‑
13A/dm2。
[0029]进一步的,所述碱液槽中为氢氧化钠溶液。
[0030]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技术作为破氰的预处理工艺,破氰稳定性高,可有效减少高浓度含氰废液处置的化学试剂使用量,同时通过尾气处理系统对电解后的尾气进行吸收,解决了现有吸收塔对尾气中夹带的氰化物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第一调节区、第二调节区为气体提供运动的通道,利用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处理含氰废液的电破氰系统(1),通过输送管道(2)与电破氰系统(1)连通且用于处理含氰气体的尾气处理系统(3);电破氰系统(1)包括用于暂存含氰废液的贮液槽(5),通过第一管道与贮液槽(5)连通的电破氰反应器(6),为电破氰反应器(6)提供电流的整流器(7);尾气处理系统(3)包括吸收塔(16),通过第二管道与吸收塔(16)连通的碱液槽(17);吸收塔(16)包括壳体(18),安装在壳体(18)内且沿壳体(18)中心轴线分布的多个调节装置(19),安装在调节装置(19)上的喷淋装置(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加料泵(8)、第一阀门;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碱液泵;输送管道(2)上安装有引风机(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顶部设有进液口(21);壳体(18)底部设有出液口(22),出液口(22)通过第三管道与碱液槽(17)连通;壳体(18)上部设有出气口(23),壳体(18)下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输送管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9)包括与壳体(18)同轴设置且为圆形结构的固定板(25),通过第一支撑板安装在固定板(25)上且与固定板(25)同轴设置的第一固定环(26),安装在固定板(25)顶部的支撑环A(27),安装在第一固定环(26)上的支撑环B(28),支撑环A(27)与支撑环B(28)之间形成第一调节区(29),通过第二支撑板安装在第一固定环(26)上且与第一固定环(26)同轴设置的第二固定环(30),安装在第一固定环(26)上的支撑环C(31),安装在第二固定环(30)上的支撑环D(32),支撑环C(31)与支撑环D(32)之间形成第二调节区(33),安装在第一调节区(29)内且可折叠的第一调节组件(34),安装在第二调节区(33)内且可折叠的第二调节组件(3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5)直径为D1,第一固定环(26)内径为D2,第一固定环(26)外径为D3,第二固定环(30)内径为D4;支撑环A(27)外径为D5,D5=D1;支撑环B(28)内径为D6,D6=D2;支撑环C(31)外径为D7,D7=D3;支撑环D(32)内径为D8,D8=D4。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4)与第二调节组件(35)结构相同;第一调节组件(34)包括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的转轴(36),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且输出轴与转轴(36)连接的调节电机(37),安装在转轴(36)上的起始杆(38),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调节件内的终止件(39),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调节区(29)内且围绕固定板(25)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多个折叠件(40),距起始杆(38)最近的折叠件(40)与起始杆(38)一端铰接,距终止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朱炳龙岳喜龙童霏吴彤郑运东林伟周全法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杰嘉工业固废处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