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272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包括:导料管,用于输送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第一气囊,设置于导料管上,并靠近导料管的出料口;导气管,其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另一端连接三通管的一个接口;按压式气囊,其通过单向阀与三通管剩余两个接口中的一个连通,单向阀流向为由按压式气囊流入三通管;阀门,设置在三通管剩余一个接口上;紫外线灯,设置于导料管的出料口处。有益效果是:整个过程中仅需一次插管,而且插管到位后导料管不易随意晃动,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患者的创伤。降低对患者的创伤。降低对患者的创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
[0003]针对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治疗原则是防止瘤体破裂和出血。通常有三种方式:
[0004]一、是开颅夹闭,将颅内动脉瘤的根部进行结扎,让瘤体失去血供,进而消除破裂的风险;
[0005]二、是在颅内动脉瘤瘤体内放置弹簧圈,称为“栓塞治疗”,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破裂风险;
[0006]三、先向颅内动脉瘤瘤体内填充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然后让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恢复原始形状,传统操作需要多次插管,多次定位,导致手术时间长,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包括:
[0009]导料管,用于输送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
[0010]第一气囊,设置于导料管上,并靠近导料管的出料口;
[0011]导气管,其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另一端连接三通管的一个接口;
[0012]按压式气囊,其通过单向阀与三通管剩余两个接口中的一个连通,单向阀流向为由按压式气囊流入三通管;
[0013]阀门,设置在三通管剩余一个接口上;
[0014]紫外线灯,设置于导料管的出料口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将导料管插管至患者患处,让导料管的出料口对着患处,闭关阀门,然后通过按压式气囊经导气管向第一气囊输送一定量气体,使其膨胀,从而对导料管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再通过导流管送入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送料完成后启动紫外线灯,以刺激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恢复原始形状,从而即可完成填充,结束后,先打开阀门,使得第一气囊内的气体排出,然后再拔出导料管即可,整个过程中仅需一次插管,而且插管到位后导料管不易随意晃动,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患者的创伤。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8]进一步,导料管的出料端朝一侧弯曲预设角度及长度。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方便将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送入患处。
[0020]进一步,第一气囊位于背离导料管出料端弯曲方向的一侧。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一气囊充气后将会使得导料管的出料口往患处靠,有利于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送入患处。
[0022]进一步,导料管的管壁中设置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在第一气囊的设置处贯穿导料管的外管壁,另一端贯穿导料管尾端端面,导气管布置于第一通道内。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将导气管集成于导料管内,可以避免在插管过程中导气管创伤患者。
[0024]进一步,导料管的管壁中设置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一端贯穿导料管前端端面,另一端贯穿导料管尾端处的外管壁,紫外线灯布置于第二通道前端口内,紫外线灯所连接的导线布置于第二通道内。
[0025]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将导线集成于导料管内,可以避免在插管过程中导线创伤患者。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所述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的结构图。
[00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紫外线灯,2、导料管,210、第一通道,220、第二通道,3、第一气囊,4、导气管,5、按压式气囊,6、三通管,7、单向阀,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所示,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包括:导料管2、第一气囊3、导气管4、按压式气囊5、三通管6、单向阀7、阀门8和紫外线灯1;
[0032]导料管2用于输送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第一气囊3设置于导料管2上,并且第一气囊3靠近导料管2的出料口;导气管4的一端与第一气囊3连通,导气管4的另一端连接三通管6的一个接口;按压式气囊5通过单向阀7与三通管6剩余两个接口中的一个连通,而单向阀7流向为由按压式气囊5流入三通管6;阀门8设置在三通管6剩余一个接口上;紫外线灯1设置于导料管2的出料口处。
[0033]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的原料为:N,N,N',N'

四乙二胺,2,2',2
“‑
硝基三乙醇,按原样使用1,6

二异氰酸基己烷和去离子水。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36]导料管2的出料端朝一侧弯曲预设角度及长度,具体长度及角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导料管2出料端弯曲预设角度可以方便将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送入患处,弯曲角度可以为30
°
~60
°

[0037]实施例3
[00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
下:
[0039]第一气囊3为开环式,通常第一气囊3的圆心角度数为60
°
~270
°
,在充气后可以避免将血管堵塞。
[0040]实施例4
[004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42]第一气囊3位于背离导料管2出料端弯曲方向的一侧,当第一气囊3充气后将会使得导料管2的出料口往患处靠,有利于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送入患处。
[0043]实施例5
[004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45]导料管2的管壁中设置第一通道210,第一通道210的前端在第一气囊3的设置处贯穿导料管2的外管壁,第一通道210的尾端贯穿导料管2尾端端面,导气管4布置于第一通道210内,将导气管4集成于导料管2内,可以避免在插管过程中导气管4创伤患者。
[0046]实施例6
[004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0048]导料管2的管壁中设置第二通道220,第二通道220的前端贯穿导料管2前端端面,第二通道220的尾端贯穿导料管2尾端处的外管壁,紫外线灯1布置于第二通道220前端口内,紫外线灯1所连接的导线布置于第二通道220内,并由第二通道220的尾端口伸出后连接供电电源,将导线集成于导料管内,可以避免在插管过程中导线创伤患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料管(2),用于输送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第一气囊(3),设置于导料管(2)上,并靠近导料管(2)的出料口;导气管(4),其一端与第一气囊(3)连通,另一端连接三通管(6)的一个接口;按压式气囊(5),其通过单向阀(7)与三通管(6)剩余两个接口中的一个连通,单向阀(7)流向为由按压式气囊(5)流入三通管(6);阀门(8),设置在三通管(6)剩余一个接口上;紫外线灯(1),设置于导料管(2)的出料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2)的出料端朝一侧弯曲预设角度及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床动脉瘤填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小程陈劲草赵文元李洁莉施继春许双翔柳雯贾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