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94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旨在提供一种工作频带宽、可实时调节固有频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车轮振动能量吸收装置。它包括由弹簧、阻尼器、时滞可控作动器、环形吸能质量块、位移传感器、电控单元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结构,可在车轮受到路面激励产生振动时,改变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自的固有频率使之与车轮振动频率相等,将车轮的振动能量吸收到环形吸能质量块上,有效减小车轮振动,并减少了车轮振动能量传递到车身,可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属于减振


技术介绍

[0002]悬架性能决定着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好坏。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不平度导致车轮产生振动,车轮的振动将会导致车辆操纵稳定性的恶化,同时车轮的振动能量会通过悬架传递给车身导致行驶平顺性的恶化,现有的汽车悬架系统是将车辆的振动能量部分消耗在悬架中,但还会有大量的能量传递到车身产生振动。由于被动悬架本身的结构特点,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是一对矛盾体。
[0003]人们为了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研发了各种各样的主动控制悬架。主动悬架在控制过程中,从信号的采集、计算机的分析处理到作动器的工作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给系统不可避免的时滞现象。传统观点把时滞现象看作不利因素,会给系统带来稳定性的丧失,甚至分岔混沌现象的产生。
[0004]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选取恰当的时滞量作为主动控制项,进行减振控制则会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是将能量吸收转移,构思来源于吸振器和时滞反馈控制在车辆减振中的应用,在车轮内部增加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结构,将车轮的振动能量吸收,不仅有效抑制车轮振动,同时减少了能量向车身的传递,解决了传统悬架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这一对矛盾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车用环形时滞控制动力吸振器,吸收车轮的振动能量,使车轮和车身振幅减小,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0006]本技术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包括轮毂轴、摆臂支撑架、球头、上摆臂、下摆臂、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0007]它还包括弹簧、阻尼器、时滞可控作动器、环形吸能质量块、位移传感器、电控单元。所述阻尼器一端与环形吸能质量块的上安装底座固定安装,另一端与摆臂支撑架的上安装底座固定安装;弹簧安装嵌套在阻尼器的外周,与阻尼器留有间隙,一端与环形吸能质量块压紧,另一端与摆臂支撑架压紧;时滞可控作动器一端与环形吸能质量块的下安装底座固定安装,另一端与摆臂支撑架的下安装底座固定安装,由此环形吸能质量块通过阻尼器和作动器安装在摆臂支撑架上;阻尼器的纵向轴线与弹簧的纵向轴线、作动器的纵向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摆臂支撑架的侧面;电控单元固定安装在摆臂支撑架的侧面,位于位移传感器下部。
[0008]所述环形吸能质量块环形半径小于轮毂半径,位于轮毂内,与轮毂轴同轴心,通过阻尼器和时滞可控作动器的导向作用,与车轮的振动方向保持平行,且环形吸能质量块的振动位移行程应介于轮毂和摆臂支撑架上的球头之间。
[0009]所述摆臂支撑架上端固定装有两个球头,下端固定装有一个球头;上摆臂共有四
处连接点,上摆臂下端两连接点分别于上摆臂两球头铰接,上摆臂上端两连接点其中一个与车身铰接,另一个先与减振器一端铰接,然后减振器另一端与车身铰接;下摆臂共有三处连接点,下端连接点与摆臂支撑架下端的球头进行铰接,剩余两连接点分别与车身铰接,由此摆臂支撑架被铰接在车身上。
[0010]所述轮毂轴与轮毂固定连接,摆臂支撑架通孔与轮毂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
[0011]所述电控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位移传感器,电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时滞可控作动器。
[0012]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原理:路面激励对轮胎产生冲击,经过轮胎的缓冲,剩余的冲击力将继续传递到轮毂,轮毂通过轮毂轴把冲击力传到摆臂支撑架。摆臂支撑架的振动量可由位移传感器检测并通过电控单元实时控制作动器的反馈增益和时滞量,改变时滞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车轮的振动能量被吸收到环形吸能质量块上,减小了车轮的振动位移量,车轮振动能量的减小,会减少通过上摆臂和下摆臂把车轮的振动能量传递给车身,本技术同时减小了车轮和车身的振动,增加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0013]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在摆臂支撑架上安装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5](2)本技术吸收车轮因路面不平度而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抑制车轮的振动,因车轮的振动减小从而使得振动能量向车身的传递能量减小,克服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之间的矛盾,同时提高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0016](3)本技术位移传感器测得的数据经过电控单元的处理可以根据车轮的振动实时调节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量,改变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在较宽的调节工作频带,对吸振有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车用环形时滞控制动力吸振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车用环形时滞控制动力吸振器结构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车用环形时滞控制动力吸振器中弹簧阻尼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一种车用环形时滞控制动力吸振器中环形吸能质量块结构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一种车用环形时滞控制动力吸振器中上摆臂结构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一种车用环形时滞控制动力吸振器中下摆臂结构图。
[0023]图中:1、减振器;2、上摆臂;2a、上摆臂连接点;2b、上摆臂连接点;2c、上摆臂连接点;2d、上摆臂连接点;3、下摆臂;3a、下摆臂连接点;3b、下摆臂连接点;3c、下摆臂连接点;4、轮毂轴;5、时滞可控作动器;6、轮毂;7、摆臂支撑架;7a、摆臂支撑架上安装底座;7b、摆臂支撑架下安装底座;7c、摆臂支撑架通孔;8、位移传感器;9、轮胎;10、环形吸能质量块;10a、环形吸能质量块上安装底座;10b、环形吸能质量块下安装底座;11、弹簧;12、阻尼器;13、电控单元;14a、球头;14b、球头;14c、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5]本技术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包括轮毂轴4、摆臂支撑架7、球头14a、 14b、14c、上摆臂2、下摆臂3、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
[0026]它还包括弹簧11、阻尼器12、时滞可控作动器5、环形吸能质量块10、位移传感器8、电控单元13。
[0027]所述阻尼器12一端与环形吸能质量块10的上安装底座10a固定安装,另一端与摆臂支撑架 7的上安装底座7a固定安装;弹簧11安装嵌套在阻尼器12的外周,与阻尼器12留有间隙,一端与环形吸能质量块10压紧,另一端与摆臂支撑架7压紧;时滞可控作动器5一端与环形吸能质量块10的下安装底座10b固定安装,另一端与摆臂支撑架7的下安装底座7b固定安装,由此环形吸能质量块10通过阻尼器12和作动器5安装在摆臂支撑架7上;阻尼器 12的纵向轴线与弹簧11的纵向轴线、作动器5的纵向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位移传感器8固定安装在摆臂支撑架7的侧面;电控单元13固定安装在摆臂支撑架7的侧面,位于位移传感器8下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环形时滞反馈控制动力吸振器,包括轮毂轴(4)、摆臂支撑架(7)、球头(14a、14b、14c)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弹簧(11)、阻尼器(12)、时滞可控作动器(5)、环形吸能质量块(10)、位移传感器(8)、电控单元(13);所述阻尼器(12)一端与环形吸能质量块(10)的上安装底座(10a)固定安装,另一端与摆臂支撑架(7)的上安装底座(7a)固定安装;弹簧(11)安装嵌套在阻尼器(12)的外周,与阻尼器(12)留有间隙,一端与环形吸能质量块(10)压紧,另一端与摆臂支撑架(7)压紧;时滞可控作动器(5)一端与环形吸能质量块(10)的下安装底座(10b)固定安装,另一端与摆臂支撑架(7)的下安装底座(7b)固定安装,由此环形吸能质量块(10)通过阻尼器(12)和作动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辉任传波张永国吴凯伟许震陈雅洁周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