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93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包括污水絮凝池,以及连通污水絮凝池的污水曝气池;污水曝气池连通在污水絮凝池的下方;污水絮凝池的池口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絮凝剂环放料部件;絮凝剂环放料部件包括与污水絮凝池配合的口型放料管,口型放料管的底部连通有若干个矩形分布的排料爪管,所述排料爪管倾斜朝向污水絮凝池;污水曝气池内装配连接有曝气板部件;曝气板部板部件包括若干个前后间隔设置的排曝气板,排曝气板上连通有进曝气管道;进曝气管道连通至外接曝气机。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不仅提高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将絮凝与曝气一体化处理,且实现分隔处理,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处理的效率。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包括工业污水以及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污染性不同的污水,现有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在处理过程中均需要进行絮凝沉降以及曝气处理。
[0003]现有技术在处理公开的絮凝沉降与曝气处理池多为在同一个池子中进行,该方式的弊端在于:处理一定周期后,污水池需要清洗,清洗的频率较大。
[0004]而污水絮凝后污水的洁净度提高,通过曝气处理后污水的洁净度进一步提高。采用现有单一污水处理池处理,存在絮凝处理效果差,且絮凝中沉降的颗粒物容易堵塞曝气设备上的出气部件,造成曝气设备进行堵塞,需要定期疏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7]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包括污水絮凝池,以及连通污水絮凝池的污水曝气池;
[0008]所述污水曝气池连通在污水絮凝池的下方;
[0009]所述污水絮凝池的池口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絮凝剂环放料部件;
[0010]所述絮凝剂环放料部件包括与污水絮凝池配合的口型放料管,所述口型放料管的底部连通有若干个矩形分布的排料爪管,所述排料爪管倾斜朝向污水絮凝池;
[0011]所述污水曝气池内装配连接有曝气板部件;
[0012]所述曝气板部板部件包括若干个前后间隔设置的排曝气板,所述排曝气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排曝气板之间通过若干个U形管道交替连通;
[0013]所述排曝气板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气孔;
[0014]所述排曝气板上连通有进曝气管道;
[0015]所述进曝气管道连通至外接曝气机。
[0016]优选地,所述污水絮凝池的前侧壁下端与污水曝气池的后侧壁上端之间通过若干个污水管道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污水管道上均装配连接有阀门。
[0018]优选地,所述口型放料管的顶部连通有进絮凝剂管道。
[0019]优选地,所述污水絮凝池的后侧壁下端连通有污水泵水入管道。
[0020]优选地,所述污水曝气池的前侧壁下端连通有污水泵水出管道。
[0021]优选地,所述排曝气板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导流口;
[0022]前后相邻部位所述排曝气板的导流口之间形成若干个导流通道。
[0023]优选地,所述排曝气板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0024]优选地,位于后端部位所述排曝气板的顶部左侧连通有进曝气管道。
[0025]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6]本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通过设计污水絮凝池,以及连通污水絮凝池的污水曝气池;污水曝气池连通在污水絮凝池的下方;污水絮凝池的池口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絮凝剂环放料部件;絮凝剂环放料部件包括与污水絮凝池配合的口型放料管,所述口型放料管的底部连通有若干个矩形分布的排料爪管,所述排料爪管倾斜朝向污水絮凝池;污水曝气池内装配连接有曝气板部件;曝气板部板部件包括若干个前后间隔设置的排曝气板,所述排曝气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排曝气板之间通过若干个U形管道交替连通,排曝气板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气孔;排曝气板上连通有进曝气管道;进曝气管道连通至外接曝气机。实现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0027]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不仅提高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将絮凝与曝气一体化处理,且实现分隔处理,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曝气板部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曝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的俯视图;
[00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4]如图1

5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包括污水絮凝池1,以及连通污水絮凝池1的污水曝气池2。污水曝气池2连通在污水絮凝池1的下方。具体是,污水絮凝池1的前侧壁下端与污水曝气池2的后侧壁上端之间通过若干个污水管道连通。污水管道上均装配连接有阀门污水絮凝池1的池口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絮凝剂环放料部件。
[0035]上述污水絮凝池1的后侧壁下端连通有污水泵水入管道A。污水曝气池2的前侧壁下端连通有污水泵水出管道B。
[0036]污水经过污水絮凝池1经过絮凝处理后,絮凝沉降物停留在污水絮凝池1中,稍微洁净的污水进入到污水曝气池2,进而避免传统单一一个污水池处理过程中,絮凝物堵塞曝气设备上的出气部件。
[0037]为了提高絮凝效果,便于絮凝剂全方位分散进入污水中,提高絮凝效果,上述絮凝剂环放料部件3(污水絮凝池1的顶部装配连接有絮凝剂环放料部件3)的具体结构如下:
[0038]絮凝剂环放料部件3包括与污水絮凝池1配合的口型放料管31,所述口型放料管31的底部连通有若干个矩形分布的排料爪管32,所述排料爪管32倾斜朝向污水絮凝池1;口型放料管31的顶部连通有进絮凝剂管道311。
[0039]通过进絮凝剂管道311实现将外接絮凝剂泵料管道连通,并将絮凝剂泵料进入。
[0040]口型放料管31的底部通过若干个连接柱固定连接在污水絮凝池1的池口边沿。
[0041]上述污水曝气池2内装配连接有曝气板部件4;曝气板部板部件4包括若干个前后间隔设置的排曝气板41,所述排曝气板41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排曝气板41之间通过若干个U形管道42交替连通;排曝气板41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气孔411;同时,上述排曝气板41上连通有进曝气管道43;进曝气管道43连通至外接曝气机(图中未画出)。
[0042]打开外接曝气机实现往污水中曝气,进入到污水曝气池2内的污水不会在曝气过程中被悬浮的絮凝物堵塞管道。
[0043]为了方便污水流动,上述排曝气板41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导流口C;前后相邻部位所述排曝气板41的导流口C之间形成若干个导流通道(排曝气板41的左右侧壁固定在污水曝气池2的池壁上)。
[0044]上述排曝气板41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位于后端部位所述排曝气板41的顶部左侧连通有进曝气管道43。
[0045]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不仅提高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将絮凝与曝气一体化处理,且实现分隔处理,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絮凝池,以及连通污水絮凝池的污水曝气池;所述污水曝气池连通在污水絮凝池的下方;所述污水絮凝池的池口边缘部位固定连接有絮凝剂环放料部件;所述絮凝剂环放料部件包括与污水絮凝池配合的口型放料管,所述口型放料管的底部连通有若干个矩形分布的排料爪管,所述排料爪管倾斜朝向污水絮凝池;所述污水曝气池内装配连接有曝气板部件;所述曝气板部板部件包括若干个前后间隔设置的排曝气板,所述排曝气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排曝气板之间通过若干个U形管道交替连通;所述排曝气板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气孔;所述排曝气板上连通有进曝气管道;所述进曝气管道连通至外接曝气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絮凝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絮凝池的前侧壁下端与污水曝气池的后侧壁上端之间通过若干个污水管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兴军朱珊珊李振东朱亚秋李飞周开胜李拓李姗姗李强张永康刘成业王峰宋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利和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