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88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7
一种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用于经由沿马达的周向等间距排列并伸出的多个端子给马达供电,即使多个上述端子的周向位置发生变化,也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和动作顺利地夹住端子。由此,能减少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数量,并节省更换不同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工时。包括: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位于在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与马达的多个端子对应的位置;旋转支架,该旋转支架安装于固定支架的面向马达一侧的面,并能相对于固定支架绕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多个端子夹持件,多个该端子夹持件固定安装于旋转支架,并设置成在供电时分别夹住马达的多个端子。夹住马达的多个端子。夹住马达的多个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供电机构,尤其涉及对用于马达检测的供电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制造马达的过程中,在组装马达的过程中需要给马达通电以对马达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以往,已知一种供电机构,通过气缸推动多个铜片与从马达伸出的沿周向等间距排列的多个端子(例如铜片)直接接触,以将电力传递给马达。
[0003]然而,由于以往的供电机构的多个铜片与所述马达的多个端子对应沿周向等间距排列且周向位置固定不变,因此,当马达的多个端子的周向位置发生变化时,供电机构的多个铜片将会在周向上偏离马达的多个端子的周向位置,从而无法与马达的多个端子直接接触。
[0004]对此,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每个马达的端子的周向位置来匹配一个供电机构,如此,需要大量的供电机构,并且需要更换供电机构需要花费大量的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即使马达的沿周向等间距排列的多个端子的周向位置发生变化,也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和动作顺利地夹住端子。由此,能减少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数量,并节省更换不同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工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用于经由沿马达的周向等间距排列并伸出的多个端子给所述马达供电,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位于在与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马达的多个所述端子对应的位置;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面向所述马达一侧的面,并能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绕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多个端子夹持件,多个所述端子夹持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支架,并设置成在供电时分别夹住所述马达的多个所述端子。
[0007]根据上述结构,由多个端子夹持件分别固定安装于旋转支架,旋转支架能相对于固定支架绕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因此,在待检测的马达的周向上等间距排列的多个端子的周向位置发生变化时,通过使旋转支架绕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便能使固定安装于旋转支架的多个端子夹持件的位置也一一对应地变化。由此,无须像以往那样更换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通过简单的操作便能确保多个端子夹持件始终能夹住马达的多个端子。由此,能减少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数量,并节省更换不同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工时。
[0008]本技术第二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基础上,所述旋转支架包括:底部,所述底部的截面呈圆盘状,并以能绕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面向所述马达一侧的面;以及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从所述底部向所述马达一侧延伸,并在外周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所述端子夹持件。
[0009]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旋转支架设置成能绕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底部和从底部向马达一侧延伸的主体部,并在该主体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端子夹持件,当旋转支架旋转旋转时,安装于其上的多个端子夹持件也旋转。由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多个端子夹持件的周向位置的变化。
[0010]本技术第三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能插拔的旋转定位销,所述旋转定位销的前端向所述旋转支架一侧伸出,在所述旋转支架形成有多个旋转限位槽,所述旋转定位销和多个所述旋转限位槽构成为,通过所述旋转定位销在所述旋转支架绕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一定角度之后被插入到多个所述旋转限位槽中的任一个,使得固定于所述旋转支架上的多个所述端子夹持件旋转后的位置被确定。
[0011]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固定支架设置有能插拔的旋转定位销,旋转定位销的前端向旋转支架一侧伸出,在旋转支架设置有多个能对旋转定位销的旋转位置确定的旋转限位槽,在旋转支架绕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规定角度之后,通过简单地将旋转定位销插入到旋转定位槽中便能确定旋转支架上的多个端子夹持件旋转后的位置。
[0012]本技术第四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基础上,多个所述端子夹持件分别具有相对于与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直线对称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构成为能张开和闭合。
[0013]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端子夹持件设置成分别具有相对于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直线对称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张开和闭合,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对马达的端子的夹住和松开。
[0014]本技术第五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是在本技术第四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与所述马达的多个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与所述马达的多个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二夹持面。
[0015]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设置成分别具有与马达的多个端子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能尽可能地增大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马达的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更稳定地夹持马达的端子。
[0016]本技术第六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是在本技术第五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基础上,所述旋转支架还包括:顶开部,所述顶开部设置成能插入到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或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退出;以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成在工作时驱动所述顶开部以插入到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的方式运动。
[0017]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旋转支架设置成还包括顶开部和驱动部,并将顶开部设置成能插入到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之间或从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之间退出,将驱动部设置成在工作时驱动顶开部以插入到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之间的方式运动,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的张开和闭合。由此,有助于夹住或松开马达的端子。
[0018]本技术第七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是在本技术第六方面的马达检
测用供电机构的基础上,所述旋转支架还包括:聚拢部,所述聚拢部设置成,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顶开部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退出时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相互靠近的方式对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施力。
[0019]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在驱动部驱动顶开部从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之间退出时以使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聚拢的方式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施力的聚拢部,从而无须驱动气缸带动便能将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聚拢,由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且较小的驱动力便能实现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的闭合。
[0020]本技术第八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固定支架安装有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与多个所述端子夹持件电连接。
[0021]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固定支架安装有供电电源,上述供电电源与多个端子夹持件电连接,能为马达的供电提供电源。
[0022]本技术第九方面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用于经由沿马达的周向等间距排列并伸出的多个端子给所述马达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位于在与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与所述马达的多个所述端子对应的位置;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面向所述马达一侧的面,并能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绕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及多个端子夹持件,多个所述端子夹持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支架,并设置成在供电时分别夹住所述马达的多个所述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包括:底部,所述底部的截面呈圆盘状,并以能绕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面向所述马达一侧的面;以及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从所述底部向所述马达一侧延伸,并在外周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所述端子夹持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能插拔的旋转定位销,所述旋转定位销的前端向所述旋转支架一侧伸出,在所述旋转支架形成有多个旋转限位槽,所述旋转定位销和多个所述旋转限位槽构成为,通过所述旋转定位销在所述旋转支架绕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旋转一定角度之后被插入到多个所述旋转限位槽中的任一个,使得固定于所述旋转支架上的多个所述端子夹持件旋转后的位置被确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检测用供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晓辉陈宝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增成机器装置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